王贤海,弓国华,孙绍君,董会强
(通化市骨伤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1)
腱鞘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病率高,是骨科常见病[1]。腱鞘炎的病因多样,与患者手部积累劳损有关,与受到寒冷刺激有关,与腱鞘周围受伤、骨关节炎、一些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有关。在临床上,腱鞘炎主要可以有屈指肌健狭窄性健鞘炎以及桡骨茎突狭窄性键鞘炎[2]。腱鞘炎会影响患者的局部活动,严重者甚至会使患者丧失屈伸的功能,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腱鞘炎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刀疗法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以求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8月诊治的60例腱鞘炎患者,其中男20例,女40例,患者的年龄38~67岁,平均52.27± 8.68岁。其中屈指肌健狭窄性健鞘炎有43例,挠骨茎突狭窄性键鞘炎有17例。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30例,另一组为实验组3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11例,女19例,屈指肌健狭窄性健鞘炎患者22例,挠骨茎突狭窄性键鞘炎8例,患者的年龄39~65岁,平均51.79±8.49岁;实验组有男9例,女21例,屈指肌健狭窄性健鞘炎患者21例,挠骨茎突狭窄性键鞘炎9例,患者的年龄38~67岁,平均52.63±8.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西药注射治疗,龙胆紫标记患者的疼痛处,常规消毒,向病变腱鞘内,注射利卡多因液2ml+曲安奈德注射液5 mg,注射时间为每周一次,两次为一个疗程。
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刀疗法进行治疗。龙胆紫标记患者痛处,常规消毒,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准备就绪后,利用针刀进行松解治疗。针刀刀口线与肌腱走行方向平行刺入患者痛处,在针刀到达腱鞘、粗大的结节后,先纵行切割2~3刀,然后横行剥离肌腱与腱鞘间隙2~3刀,然后退回针刀,嘱患者屈伸患处,无活动受限或弹响声后操作结束,同时做防止出血护理。
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种。如果患者的疼痛完全消失则为治愈,如果患者仍有轻微疼痛,但得到改善则为好转,如果患者的局部疼痛没有丝毫改善则为无效。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之后,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即好转率上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有19人痊愈63.33%,而对照组有11人痊愈36.67%,明显比实验组要低。在无效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有2人治疗效果显示为无效,无效率为6.67%,而对照组则高达23.33%。由此可见,在患者的治疗效果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占优,也反映出针刀疗法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患者的腱鞘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8人复发26.6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30例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患者腱鞘炎的复发率为6.67%,明显比对照组低。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与西药药物治疗相比,针刀治疗更不易复发。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n,%)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疼痛VSA评分进行统计和对比。如表3所示,对照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VSA评分分别为6.27±1.81分和6.25±1.79分,由于P值大于0.05,所以无统计学意义,没有明显差异。在进行分别不同方式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VSA评分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其中对照组为1.7±0.68分,而实验组患者的VSA的评分则为1.7±0.68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VSA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并且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运用针刀疗法对腱鞘炎患者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0 6.27 ± 1.81 1.7 ± 0.68对照组 30 6.25 ± 1.79 2.61 ± 1.21 t 0.1856 2.2496 P>0.05 <0.05
腱鞘炎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主要发病人群为女性,并且主要是从事手工劳动的成年女性。腱鞘炎的类型较多,以本研究中出现的两种腱鞘炎较为常见。由于疼痛较明显且能对局部活动或屈曲产生影响,因此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就目前而言,腱鞘炎的主要治疗方式可以分为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常规保守治疗在轻度腱鞘炎治疗中效果满意。但,如果腱鞘黏连较重、或结节较大,保守治疗效果则大大降低,且功能恢复不明显。同时药物治疗时如何对药物剂量掌控不好,可能对患者造成负损害。针刀是采用微创性闭合手术方式,以传统中医针刺原理为指导,采用切、割、拨、铲等手法,剥离病灶部分,解除增厚而狭窄的肌腱黏连,解除绞锁现象。最终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运用针刀疗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腱鞘炎患者在治愈率、复发率以及疼痛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可见针刀疗法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快,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降低复发率,患者更易接受,值得推广。
针刀疗法是在非可视下操作,腱鞘及其周边组织结构精细复杂,布满神经、血管,操作失误将带来不可逆的后果。要想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术者有精细的解剖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因而医师需要进行专业、规范的培训才能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针刀疗法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