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冬
(如皋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500)
临床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较复杂,需要在发病初期及早展开治疗,常用药物为血凝酶、生长抑素以及奥美拉唑等,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1-2]。鉴于此,本文抽选时间段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的167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抽选时间段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的167例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诊断标准相符合,且没有凝血障碍或者血液性疾病患者,将有严重心、脑疾病、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排除在外。根据随机方分组,联合组中纳入8 4 例患者,男4 0 例,女44例,年龄40~75岁,平均(53.2±1.03)岁,病程0.5~6个小时,平均(3.2±0.02)小时;单一组中纳入8 3 例患者,男5 0 例,女3 3 例,年龄41~82岁,平均(55.4±2.7)岁,病程1~7.5个小时,平均(4.0±0.03)小时。比较2组患者研究资料后不存在临床可比较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67例患者均展开常规急诊处理,即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进行补液,禁食等治疗措施,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止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单一组中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即静脉滴注,一天两次。三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三个疗程。而联合组中实施奥美拉唑+血凝酶进行治疗,奥美拉唑治疗方法与单一组相同,血凝酶1 kU,给予患者肌内注射,一天一次,每天1次,三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三个疗程。
联合组显效+有效=80例,临床治疗有效临床占比为95.23%;单一组中显效+有效=67例,临床治疗有效临床占比为80.72%,前者有效率明显比后者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中6小时、12小时以及18小时止血数据明显优于单一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止血情况加以比较[n(%)]
对患者的治疗而言,常用药物为奥美拉唑、血凝酶等但是药物的单一治疗效果不显著,无法实现有效止血,为此需要展开联合治疗,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而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其可以安在用药后24小时内发挥胃酸抑制的效果,同时阻止胃酸对出血部位的损伤,也能促使机体发挥自动止血效果;血凝酶则是由巴西蝮蛇毒液中提纯、分离而得,应用在出血部位可以让血小板聚集,实现有效止血的目的。由本文研究得知:合组显效+有效=80例,临床治疗有效临床占比为95.23%;单一组中显效+有效=67例,临床治疗有效临床占比为80.72%,前者有效率明显比后者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不均衡性,有对比意义。联合组中6小时、12小时以及18小时止血数据明显优于单一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奥美拉唑和血凝酶联治疗,二者相辅相成,可以明显减少止血时间,使得合凝血作用稳定发挥,同时让患者在温馨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能够大大提升临床护理质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