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我国职教领域的重要赛事,反映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展示各地职教改革的成果,也是职业院校教师比拼教学能力的舞台。作为人口大省、职教大省的河南,亟需通过对教学能力比赛的广泛宣传、组织和参与,树立我省职教新形象,深化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动职教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教师能力比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比赛之一,是各省市自治区呈现职教改革成果的盛会,是各职业院校展示教学水平的舞台,是全国职业教育战线教师比拼教学能力的竞技场。该项赛事由教育部举办,最早起始于2010年,当时的名称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8年,根据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整体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体系,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到2019年已连续举办10年。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案例工作要点》,提出赛事2020年将继续举办。
回顾过往的十年,该项赛事越来越科学完善,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仅以2019年为例,从参与度看,有37个省(区、市、兵团)举办了省级比赛,有34个省举办了校赛,构建了包括校一市一省一国家四级比赛在内的完整比赛体系,形成了层层选拔、优中选优的比赛机制;从专业涵盖面看,从过去的以三年为一周期涵盖所有专业到现在实现了年度比赛专业大类全覆盖,给教师以更多的参赛机会;从比赛内容看,从最初的2-4个学时到现在的公共基础课12学时连续完整的内容、专业课16学时连续完整的内容,容量大大增加,减少了“突击制作”的概率,更能反映日常教学的真实状态和教师的真实水准;从赛项设置看,从过去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三大赛项变为现在的不同组别统一比赛模式,标准更为科学可衡量;从评价体系看,从过去的侧重考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到现在的全面考查教师综合能力,职教特色也体现得更加鲜明。正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扬南所长所说:这项比赛已成为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
我们河南省完整地参加了过去十年的每一届赛事,从最初参赛时在新的领域探索到现在有清晰的思路,从开始只有少数学校参与到现在的校、市、省三级选拔赛,从中职学校近几年不断斩获一等奖到2019年高职获得两个一等奖,可以说我省已经在全国赛事中树立了河南形象。但我们也要看到,就全省来看,还有相当多的职业院校和教师对这项赛事并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笔者在近两年的全省中职教师各类培训中讲过有关大赛的专题,也询问了参训教师们对大赛的认识,有老师只是听说过,但对大赛相关内容几乎一无所知;有老师对大赛有一定了解,但却简单地将大赛称为“理想化的课”“秀课”,对于大赛在引领职教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意义缺乏认识;有学校要求老师参赛,但却并未给予老师相应的支持;有老师有参赛的意愿,但却不知道从何人手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备赛。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教学能力比赛的宣传和参与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推动我省职教事业发展和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
一、以教学能力比赛为指针,引领我省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树立我省职业教育新形象
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作为职教领域的顶级赛事,教学能力比赛肩负着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引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方向的重任。研读《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大赛指导思想是这样表述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落实课程思政有关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機统一,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促进1+X证书制度试点,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能力;适应‘互联网十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这段话里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1+X证书、项目式教学、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频词汇,给出了很清晰的新时代职教改革的核心内容。今年5月,《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征求意见稿)》也已开始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相比2019年的方案,2020年的方案又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进行了修订,主要体现在“及时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强调‘三全育人、落实育训并举,确保1+X证书制度试点、高职质量型扩招、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等专项工作的推进,明确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内涵要求”等方面。可见每年的大赛如同风向标,反映出我国职教改革的最新动向,因此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对大赛的广泛宣传和组织,相当于一次全面学习我国职教政策,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把握方向的过程。各职业院校和教师研读方案、备赛参赛的过程,也是对职教改革的最好实践和强力推动。同时,全国大赛的成绩是对各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检验,职业教育改革水平又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我省在近几年的国赛中虽然也取得了不俗成绩,但与职教先进、经济发达、一次比赛就能获得十个以上一等奖的江苏、北京、上海等地相比,仍然有差距。因此,以大赛为指针,把握职教改革脉搏,加大我省职教改革力度,促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我省职教整体教学水平,也可以树立我省职教事业在全国的新形象。
二、以教学能力比赛为抓手,保障我省职业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我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仅2019年,省委省政府就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数次调研,当年4月3日,省委书记王国生调研职业教育并召开座谈会,要求职业教育要紧跟时代、提升认识,贴近需求、强化措施,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省委省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视。所谓“名师出高徒”,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德技双馨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而教学能力比赛的目的就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来优化课堂生态,推动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大规模开展教学能力比赛,以此为抓手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可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助力,使我省由人力资源大省成为人力资源强省。
三、以教学能力比赛为标尺,检验我省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推动整体实力提高
从2019年我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上的获奖数据来看,中职组有4所学校共获得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高职组有5所学校共获得2个一等奖、4个三等奖。从我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获奖数据来看,中职三个比赛组别共评出一、二、三等奖71个,这71个奖项被30所学校瓜分,其中有10所学校获得3个以上奖项;高职三个比赛组别共评出一、二、三等奖157个,共有44所院校获奖,获得3个以上奖励的有24所。2019年度,我省中职学校的數量是669所(含技工学校95所),高职院校的数量是84所。我们由这些数据的对比就能看出,整个职业院校对教学能力大赛的认识和参与度不同,各学校之间的实力也有明显的差别。从近几年参加国赛决赛的实际情况看,基本上都是几所大家熟悉的学校,甚至参赛教师也是经常出现的熟面孔。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省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不是靠几所或几十所名校独挑大梁,而是要靠所有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只有更多的学校以大赛促改革、以大赛促教学、以大赛练精兵,只有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出现在全国大赛的竞技场上,我省职业教育事业才能出现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繁荣局面。
四、以教学能力比赛为动力,促进我省职业院校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加快我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我们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育人目标的实现。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教学能力比赛就是一个指挥棒,以赛促改,引领职教教师们了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方向,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学能力比赛就是一个推动器,以赛促教,推动广大职教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水平,优化课堂生态。广大教师也应认识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大赛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是磨刀石、炼金炉。因此,参赛和获奖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自己教师生涯的高光时刻,而是重要的历练,是促进成长的手段。通过参赛,可以打造出更多具有现代化视野、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创新团队,进而推动我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省已将教学能力比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出台了很多有效举措,比如每年比照国赛模式举行大规模的省级选拔赛,将赛事培训纳入各类师资培训,将各职业院校参赛情况纳入各类职教项目评比,将教师参赛成绩与职称评审、名师评选挂钩等。相信随着教学能力比赛在我省职教领域更有广度、更有深度的开展,我省的职教改革也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扬南,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
作者简介:蒋东霞(1973-),女,河南驻马店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 梁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