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强调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使“阅读圈”模式逐渐进入了英语教师们的视野。基于发展学生语言、文化、思维等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笔者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职生英语水平及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逐步探索出适合中职英语课堂的“阅读圈”模式,开展多次“阅读圈”模式的英语阅读课堂活动,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挑战中寻求启示。
[关键词] 阅读圈;中职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 傅贝颖(1986—),女,福建安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6-0346-03 [收稿日期] 2020-02-06
一、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将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接受中职阶段英语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由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三方面构成,是为完成今后不断变化的语言任务而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当下传统的授课方式已无法实现课程标准设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因此,教师们纷纷进行了教学方式的变革,“阅读圈”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阅读圈”模式不仅是一种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创新方法,而且是一种整合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方式,更是一种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策略。当前,学术界针对“阅读圈”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大学、高中的阅读课堂,而对中职领域关注较少。数据显示,“中国知网”已收录包含“阅读圈”为关键词的论文18篇,其中与英语相关的有15篇(均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相关),而与中职英语“阅读圈”相关的有0篇。此外,“中国知网”已收录包含“中职英语阅读”为关键词的论文仅有7篇,且无一篇涉及“阅读圈”模式。这说明,学术界对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无法谈及“阅读圈”模式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为此,笔者尝试探究适合中职英语课堂的“阅读圈”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二、“阅读圈”模式的理论探析
(一)“阅读圈”模式的定义
作为“阅读圈”的前身,“文学圈”是1980年代一位名为Karen Smith的小学教师提出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1994年Harvey Daniels著有一书《文学圈:学生集中的教室的呼声和选择》,对“文学圈”的含义和模式作了明确完整的描述:“文学圈”是由学员自主组织的阅读小组,每个班级可分为若干个阅读小组,小组成员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题材不定:小说、散文、故事、诗歌、论文、报纸杂志文章或书籍等一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或作品。每一小组成员都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承担某一角色的任务。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做准备。在讨论环节,每位成员按照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内容进行讨论,展示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随后每小组将本组讨论中的精华内容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共享。最后,各小组进行必要的成员交换,组成新的阅读小组,开始新一轮阅读活动[1]。
2004年,Mark Furry将“文学圈”模式运用于英语阅读课堂中,并提出了“阅读圈”的概念。该模式是由4~6名学生组成“阅读圈”,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角色阅读任务,再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评价、分享多维度解读文本所带来的阅读体验和乐趣。阅读圈的角色分工包括讨论组长、篇章解读者、词法专家、实际生活连接者等[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阅读内容进行角色的增删。
(二)“阅读圈”模式的理论基础
“阅读圈”模式是输入输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概念的实践。
输入输出理论认为,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输出是语言学习的充分条件。听读是语言输入;说写是语言输出[3]。“阅读圈”模式则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阅读要讨论的材料,并做信息提取与解读,此为“读”;按照分工任务单写下准备发言的内容,此为“写”;在小组讨论环节进行角色发言,此为“说”;认真倾听组员发言,并做积极思考,此为“听”。该模式实现了语言输入、思维加工、语言输出三者共同作用的学习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一种发现,而教学的方法应当是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有关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并解决问题,“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4]。“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形式,调动教学系统中一切积极因素,促成学习者互助合作、积极互动、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达到学生合作、主动、积极、全面发展目的的学习活动[5]。在“阅读圈”模式中,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就阅读主题进行讨论,就阅读篇章进行概括,就阅读段落进行解析,就阅读词汇进行拓展运用,就阅读内容进行联想迁移,在完成以上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了知识,重构了知识体系。该模式的本质就是一种合作式的“发现学习”。
三、“阅读圈”模式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中職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能通过阅读增加知识、锻炼思维、提高能力。然而,在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的中职学校,阅读教学的开展难度相对较大,应对学业水平考试是当前紧要的任务。中职英语教师更注重词汇、句型的教学,忽略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偶有阅读技巧的训练,谈不上通过阅读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增加文化知识。针对中职学校的学情,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
从上课规模来看,阅读课仍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制度;从上课模式来看,阅读课仍以教师讲、学生听、问题文中找、答案标准化为固定方式;从师生地位来看,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阅读内容来看,文本多选自课内教材,文本难度一致使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了”,少有课外阅读任务;从阅读效果来看,学生仅仅掌握了文本中的个别关键词句,对文本解读流于表面,阅读理解并未真正发生,阅读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难以全面发展;从阅读体验来看,学生缺乏阅读的动力和兴趣。
(二)“阅读圈”模式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的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阅读圈”模式对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但出于对中职学校学情的考虑,英语教师们对“阅读圈”的顺利开展存有疑虑。布鲁姆提出的“新学生观”中指出:“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别,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史以及他们所受教育质量的差异。如果学校在这些方面进行适当的改变,就可以大大缩小学生的差异,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在适当的条件下,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学会学校所教的知识。”[4]由此,笔者根据学情对“阅读圈”模式进行相应调整,尝试探究适用于中职英语课堂的“阅读圈”模式。
1.阅读分组与分工。“阅读圈”模式鼓励按照异质小组原则进行分组。4~6名英语水平各异的学生组成一组,由教师根据一次测试成绩进行分配,也可由教师指定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由组长在成绩分档名单中挑选成员。分组实行一次一换,参考动态的考试成绩。该做法既避免了水平相当的学生扎堆组队,又增加了小组合作的乐趣,利于后续的“阅读圈”活动顺利开展。
分组后,组员和谐商讨,决定角色任务。基本角色如下:讨论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提出针对文本的问题)、总结者(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介绍人物角色)、篇幅解读者(进行段落赏析)、词汇大师(介绍词汇用法,并做迁移应用)、实际生活连接者(将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对比等)。如有学生擅长于绘画,可设置“关系构建者”,用思维导图生动形象地展示文本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角色任务轻重有别,难度不一,组员可按照自身的兴趣、特长及语言基础挑选适合的角色。若组员英语基础较弱,可安排两人共同承担一个角色,或适当删减角色。
2.阅读材料选取。在活动开展初期,应安排篇幅较短、难度较低的文章,帮助学生适应活动流程,在达成任务的成就感中提升自信。待熟练程度提高后,可逐步适当增加阅读文本难度。关于内容,可根据教材中每单元的主题,也可结合班级专业方向,更可广泛涉猎题材。材料来源可选自经典著作、新闻报刊、阅读题海等。教师初步筛选,课前通过问卷调查,选定最受学生欢迎的主题,以此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待时机成熟,可“放权”让学生自行根据教学大纲挑选最适宜本小组的文本,开启小组阅读之旅。
3.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组员应严格按照分工完成书面任务单,并做好发言准备。由最初的独自理解文本,再到积极思考问题,再到组员之间互助探讨,最后进行成果分享。虽然在“阅读圈”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中心、课堂的主人,但教师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让学生充分了解活动流程。活动开始后,教师应全程在一旁观察、记录和指导。观察学生是否尝试使用教师教授的方法和策略,了解他们的思维发展情况,引导讨论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帮助阅读困难的学生突破极限,取得进步,记录课堂观察实况,根据课堂生成性问题准备教学点。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做点评总结。教师切忌成为“旁观者”,避免合作互助过度自由化而流于形式。
4.阅读成果分享与评价。鉴于学生的语言水平,“阅读圈”活动占时较长,课堂上每个小组成果分享的时间并不多。为解决时间有限的问题,阅读成果的分享可采用课堂现场展示和视频线上分享两种形式。可充分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表演时间,或课后录制展示视频,上传平台分享。学生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不仅锻炼了英语综合能力,还学习了视频拍摄和剪辑,从中收获乐趣,一劳多得。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阅读圈”活动的线上延伸,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便于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的实施。
5.阅读体验。通过“阅读圈”模式,学生在分配角色、协调任务中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领导力,在完成任务后增加了自信,在同伴面前展示中锻炼了胆量,在分享成果中学会了聆听和尊重,在角色转换中突破了极限,在互帮互助中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阅读和理解真正发生了,学生不再只停留于对文本的表面了解,做到了对逻辑大意的掌握、对词句的运用、对美文的欣赏、对思维的活化、对联系的迁移和创新,听说读写能力得以全面提升。笔者对尝试“阅读圈”模式的实验班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生均对“阅读圈”模式给予肯定,表示愿意进行下一次的尝试并力争做得更好。
(三)“阅读圈”模式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中的挑战与启示
1.中职学生基础弱,教师指导应及时。鉴于中职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较弱,从准备到讨论再到成果展示必将困难重重。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仅限一定程度,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然而,阅读课堂上,教师分身乏术,无法一一满足学生们的求助需求。在一次次“阅读圈”活动课中,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信心、保持其阅读兴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建议学生展示成果可先从中文导入,再逐渐向英文导入过渡。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学生、备问题,提前给予指导解决部分难题,将困难减少到最小。
2.效果达成周期长,师生努力应坚持。一次两次的“阅读圈”活动无法帮助学生实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只有将活动连续坚持一个学期甚至一年才能有所成效。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英语阅读更是如此。三分钟热度、气馁情绪都是求學之路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应结合班情、学情对“阅读圈”模式做出及时的调整,做出创新,保持热度。
3.教师素质要求高,个人提升应加强。“阅读圈”模式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样考验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大的阅读量,备课备的不只是知识点,而是学生在活动中冒出的奇思妙想和突发状况。教师还应对课堂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适当调整策略。“阅读圈”模式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以应对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目前中职学校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视度仍然不高,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背景下,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革新刻不容缓。“阅读圈”模式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应在中职学校中大力推广,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加以应用,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水平,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积极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在交流中增强文化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精神,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感受阅读乐趣,提高阅读兴趣。
參考文献
[1]吕旭红.英语阅读教学“文学圈”模式与传统模式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3(3):105-108.
[2]王纯.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圈”课例分析——以新理念《Life in the Amazon Jungle》为例[J].科技资讯,2019(13):133-134.
[3]朱志平.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评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4]李森.2007.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5]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ading Circle" Teaching Model to English Reading Clas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U Bei-ying
(Jimei Industrial College,Xiamen,Fujian 361022,China)
Abstract:Today,with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the core qualities of disciplines,traditional English reading clas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bility development.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has gradually brought the "reading circle" model into English teaching.Based on the teaching concept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such as language,culture,thinking,etc.,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theories,combined with the English lev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the author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a "reading circle" model suitable for English reading clas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Many "reading circle" classroom activit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some problems have been found in practice,but some suggestions are also given.
Key words:"reading circle";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reading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