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楠 廖慧云 胡雯, 漆艳春
1赣南医学院心理学系,赣州,341000;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赣州,341000;3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赣州,341000
基金项目:2017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青年项目,编号为EEA170454;2017年赣南医学院团队项目,编号为TD201716
危机脆弱性是反映个体承受心理危机能力的概念。医学生因学制长、就业压力大、医患矛盾尖锐及规范化培训等政策的影响,其心理健康程度较一般大学生水平更低[1],他们的危机脆弱性现状更值得关注。积极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体积极应对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表现出积极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2-3]。生命意义感是能给予个体价值感和方向感的一种目标,如果个体生命意义感水平偏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导致各类心理问题[4]。为了解医学生危机脆弱性现况及其与积极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探究积极心理资本对危机脆弱性的影响机制,为提升医学生承受危机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19年4月在赣州某高校选取三个年级24个临床医学班级,共1155名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099份,回收有效率为95.15%。
1.2.1 危机脆弱性测验问卷[5]。该问卷共15个题目,每个题目采用3级计分(是2分,不确定1分,否0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遇到危机时越脆弱。总分在5分以下表示个体在遇到危机时几乎不受影响;6-10分之间表示个体能成功面对多数危机;11-15分之间表示个体在危机时难以维护内心平衡;16分以上表示个体在遇到危机时会表现非常脆弱。本问卷重测信度为0.680。
1.2.2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该问卷由张阔、张赛等人编制[6]。包括坚韧性、希望、自我效能和乐观4个维度,共26个题目,每道题采用Likert 7点计分。总分越高,说明积极心理资本越丰富。本研究中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0。
1.2.3 生命意义感量表。该量表最初由Steger等人编制,包括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2个维度、共10个题目[7]。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总分越高说明调查对象生命意义感水平越高。但因文化差异,该问卷在本土化修订过程中,发现部分题目存在双重负荷。本研究采用刘思斯、甘怡群修订后的问卷,共9个题目。本研究中该问卷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99。
研究采用SPSS 17.0对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以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危机脆弱性、积极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9.89±1.23)岁,共有1099名。其中男生417名,女生682名;大一医学生338名,大二医学生387名,大三医学生374名。
1099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危机脆弱性测验问卷总分为(11.66±3.48),总分≥11分共660人(60.05%)。大一医学生危机脆弱性总分为(11.27±3.36)分,大二医学生总分为(12.02±3.43)分,大三医学生总分为(11.64±3.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208,P=0.015);195名大一医学生问卷总分≥11分,250名大二医学生问卷总分≥11分,215名大三医学生问卷总分≥11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7,P=0.076)。1099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总分为(115.49±14.65),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分为(41.57±7.24)分。
医学生危机脆弱性问卷总分与积极心理资本量表总分和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分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积极心理资本量表总分与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分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详见表1。
表1 医学生危机脆弱性与积极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医学生危机脆弱性、积极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为进一步探究积极心理资本对危机脆弱性的影响机制,依照中介效应检验方法[8],第一步,以危机脆弱性为因变量,积极心理资本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82,P<0.001;第二步,以生命意义感为因变量,以积极心理资本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06,P<0.001;第三步,以生命意义感和积极心理资本为自变量,以危机脆弱性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医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危机脆弱性的回归系数由0.606变为-0.328,生命意义感在积极心理资本与危机脆弱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详见表2。
表2 生命意义感在医学生危机脆弱性和积极心理资本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约3/5的医学生危机脆弱性问卷总分≥11分,对危机承受力较差,远高于在大学生中的调查结论“35.67%的大学生对危机承受能力较差”及在中学生中的调查结论“50.5%的中学生对危机承受能力较差”[9-10],其原因可能在于取样的差异:本次选取的调查对象全部为医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医学生在学业、就业方面均要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容易因压力导致心理崩溃。提示不能因为医学生对健康及心理健康更为了解而忽视因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
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危机脆弱性不存在性别差异,与胡雯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11],但也与部分研究“男生危机脆弱性高于女生”的结论不同[9]。一般而言,因社会角色的差异,男生的社会责任相对更重,未来承受压力更多,较女生更容易出现失衡状态。但本次调查全部对象来源于医学专业,相对于性别的角色差异,完成医学学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可能对个体危机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本次调查显示,二、三年级医学生危机脆弱性量表总分高于一年级医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上述观点:相对于性别等其它因素,专业学习的压力可能对医学生危机脆弱性影响更为明显。提示未来有必要在医学教育中融入危机脆弱性、心理危机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医学生危机脆弱性与积极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医学生生命意义感越高、积极心理资本越丰富,越能应对危机。这与“生活满意度越高、承受危机的能力越强”、“自我和谐程度越高、心理危机意识越弱”等研究结论相近[11-12]。积极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能量,水平越高,其生命意义感水平自然有所提升,具有更高的追求生命价值和目标的水平,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更好的面对压力,能够更好的从压力中调整状态、恢复正常[13],而积极心理资本水平低的个体则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体会到消极情绪,生命意义感水平下降,进而减弱对压力的抵抗能力。提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医学生的危机承受能力的同时,通过素质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关注等方式提升积极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也是提升对心理危机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积极心理资本既直接影响医学生危机脆弱性,又通过生命意义感对医学生危机脆弱性产生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是个体追求生活目标程度的评估指标,而积极心理资本水平更高的医学生,其内心资源更为丰富、自我体验和评价更为积极,在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挫折时更为乐观、在追寻生活目标时更不容易被压力和困难击垮,所以对自己生活追求即生命意义感的水平也相应更高。但如果医学生缺乏足够的奋斗目标,其自我效能感等心理资本成分也必然有所下降,影响对危机的应对。因此,在提升医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生命意义感水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升医学生对危机的承受能力。相对于自尊、性格等因素,通过设置适宜的学业目标、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以提升医学生生命意义感进而提高医学生承受危机的能力、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案更为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