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设计
——以部编本为例

2020-07-22 12:00李含笑
文化产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杜甫

◎李含笑 王 玮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始终是不容忽视的。从语文学科的性质上来看,语文学科是工具性的课程,阅读知识储备的广泛及阅读能力的增长,能够同时促进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从学生个人发展来看,阅读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是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一项基本能力;从社会需求上看,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辩证逻辑思维,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形成全民阅读的共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对课本古诗词阅读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将新型阅读教学方式融合进课堂,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对于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促进古诗词教学目的的生成有重要意义。

一、群文阅读含义与初中古诗词教学内容

在我国,有关群文阅读的思想,早在古典作品中就有体现,如《三字经》《千字文》《古文观止》的编写,这些教材将诸多文章或篇章整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群”的概念。随着许多一线教师的参与和国内外学者对群文阅读的研究,其定义、内涵及实践形式得以基本确定。“群文阅读教学是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师生围绕一个议题进行阅读,进行集体构建,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一)群文阅读的含义

群文阅读的定义包括了师生双方、议题、单位时间(通常为两节课)、文本阅读、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等诸多要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群文阅读的设计和实施,是指为达成阅读教学目标,师生双方根据一定的议题,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和学习的活动,目的是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对比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内容

通过梳理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得出“部编本”中选取的84首古诗词,其特点是题材丰富、内容经典、风格多样。按照题材类型进行划分,就包括羁旅诗、爱国诗、送别诗、山水诗、哲理诗等等;在风格特质上,婉约与豪放兼有,沉郁顿挫与悠然放达同在,展现了多样的诗歌风格形式;在朝代跨度上,囊括先秦《诗经》、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词等。这些广泛存在于教材之中的古诗词内容,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和阅读视野的延伸提供了基础性文本,也为确定群文阅读的多样化议题、课本内的多篇古诗词重组、课内一篇课外多篇的组合方式提供实施依据。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的必要性

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运用的必要性,符合改善当前阅读教学现状的需求。首先,由于目前对于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方式趋于同质化,即从课本注释到语句翻译到全文背诵,教师的模式化教学思想导致学生很少对古诗词产生兴趣;其次,古诗词在中考的考察比重逐渐上升,对于中考重点古诗词教师会详细讲解,但是为规范答题,提高分数,学生依赖古诗词答题模板,灵活性、变通性差;最后,群文阅读所体现的就是阅读文本互文性,能够使学生在对比、整合、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主体见解,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之中,对文本理解达成集体共识。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的重要性

1.从学生的角度

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增加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量;扩大学生古诗词阅读视野;以及增强学生自主构建古诗词知识体系的能动性。群文阅读议题选取方式之一,即在课本教材内容中以同题材进行多篇选文,如确定议题“走进唐代诗人眼中的边塞”将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下册课外阅读岑参的《逢入京使》,八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九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群文阅读,通过对比分析诗词中对于边塞风光的不同描写,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边塞壮丽,以及“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远征思乡之情。学生在不同文本的交叉阅读之中,通过对同一题材的边塞诗的分析对比,感受唐代诗人笔下不同的边塞风光,分析诗人思想感情表达的异同,有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发散和整合性思维的同时,挖掘唐代边塞诗歌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

2.从老师的角度

对于教师来说,有助于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以主导者身份参与到生成性课堂之中;提高教师建立在学科素养基础上的教学能力;增强阅读教学课堂的语文性和互动性。群文阅读的要素包含有“集体建构”,最终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对文本的对比分析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不再一味地以“灌输式”的释句翻译来对古诗词梳理。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理念,群文阅读教学多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时更新,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是要作为一位引导者,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归纳整合。由于群文阅读要求教师有广泛的阅读视野和综合性教学实践能力,因此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从选定文本、确定议题、参与课堂、生成个人见解,都需要教师在学科素养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加强研究意识、扩展学习视野以及对实践教学有自信心,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语文课程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师有范围和有选择得进行不同议题的群文阅读,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语文课堂的语文性途径之一,随着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提升,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对提高学生听、说、写的能力也是一种促进,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三、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的构建

(一)确定议题

从群文阅读的要素来看,确定议题是进行群文阅读的选文导向,议题为群文阅读文本选取确定了范围和趋向性,更好地实现古诗词阅读的阅读目的。首先,议题要具有明确性,基于古诗词阅读教学,议题的选取决不能是文本数量的简单叠加;其次,议题要有开放性的讨论空间,教师要选取好古诗词阅读的切入点,如从思想感情、描写手法、艺术风格、意象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最后,议题的设计要具有逻辑性和结构性,文本选取的内容性是由浅入深的层次性进行。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文本组合方式,可采取课内多篇组合、课内一篇带课外多篇、课内多篇加课外多篇进行。

(二)遵循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原则

遵循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原则:1.量力性原则。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所选诗词文本要适量,不可过于贪多导致诗词表达内容繁杂,不可篇目偏少而无法构成群文的阅读性;2.启发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引导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的生成;整合性原则,在学生理解古诗词并形成个人见解的基础上,能够贴近议题,整合知识内容,完成古诗词阅读教学的阅读目的,依托教材内阅读资源,融合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将课内外阅读文本联系整合,启发学生联系前后知识,促进自我阅读知识的不断深化迁移。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推动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在阅读实践操作中可以运用群文阅读教学四步法:一、熟悉文本,设立情境。二、抓住关键,建构议题。三、围绕议题,展开对话。四、聚集焦点,凝聚共识。通过这四步阅读教学法,为最后的达成的集体共识奠定基础,做好阅读内容的反馈和整合。

四、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群文阅读议题设计

(一)按题材类型

在部编本选取的古诗词中,针对初中阶段的课内外阅读古诗词做出分类整理即可得出,诗歌在题材上包括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诗、咏史怀古诗、赠别诗、哲理诗等等,按照一定的题材类型对议题进行设计,具有广泛性的文本基础,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一类诗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思想感情的深入认识。

如以“他乡寄居客——诗词中的游子”为议题,对七年级上册的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七年级下册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进行文本组合,感悟身在他乡游子的景语和情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通过分析一些意象如“大雁”“柳”对羁旅诗这一主题加深理解。

又如以“以史为鉴——感悟今生”为议题,选取七年级下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牧的《泊秦淮》八年级上册杜牧的《赤壁》课外古诗词补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组合,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体会到咏史怀古诗多写古人历史、善用典故,以及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二)按作者作品

在初中古诗词作者中,李白、杜甫、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等各个朝代的著名诗人,每一个诗人所处的时代和写作风格都有迥异,这就为我们进行议题选取提供了选择性。我们可以选择同一诗人,依据他人生经历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创作进行群文阅读研究,打破单篇诗词作品所体现的特定思想感情,按照诗人时间顺序和心路历程进行设计。

如以“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为议题,了解“杜甫”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在讲解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结合七年级上册时所讲的《望岳》与八年级上册《春望》进行回顾,补充课外诗《兵车行》组成群文。

通过此组群文阅读的对比阅读,学生可以在时代背景之中,知人论世,了解杜甫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以及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的原因,梳理出杜甫一生经历的四个关键时期:

1.繁华盛唐下的豪情才子,感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渴望建功立业,蓬勃向上的朝气。

2.仕途不顺但心怀百姓的杜甫,写出了“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世态炎凉,对朝廷腐败的讽刺,写作风格展现沉郁顿挫。

3.目睹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城颓败的杜甫,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忧苦愁思,挂念亲人,担忧国家命运的杜甫在承受着为官理想的幻灭。

4.漂泊他乡,孤苦怅然的老年杜甫,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了在生活上颠沛流离,虽然饱受疾病煎熬但是仍然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奉献精神。

从此组群文阅读设计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杜甫人生经历、诗词风格,加深对杜甫所处时代诗词抒写的理解,能够使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全面、立体而深刻的认识,避免形成对杜甫形象的脸谱化倾向,在学习其他唐代诗人时也能够联系时代背景进行迁移学习。

(三)按意象表达

在古诗词阅读的过程中,抓住意象的蕴含意义,有利于我们理解诗词的整体基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刘勰曾在《文心雕龙·神思》一书中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眼光独到的工匠,可以按照心中的形象来挥动斧子,在诗歌的创作中,意象的运用和构思是诗人思想感情和物质世界的融合。而“意”指的是人本身的心意,“象”则是具体的万物之象,“意”来于人的心灵世界,主要由“象”具体地表现出来。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了10个意象进行组合,“枯藤”“昏鸦”这些意象本身所带有的哀伤、惆怅、凄清加上白描的手法,将游子的心境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衬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初中阶段古诗词中所出现的意象大体有以下几类(见下表):

初中阶段古诗词中所出现的意象

通过对古诗词写作意象的积累,将典型意象放置于诗词整体营造的氛围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表达内涵,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如以“诗人眼中的月”为议题,选取七年级上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下册王维的《竹里馆》、九年级上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组成群文,从“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皎洁、清冷到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月的高洁气质,再到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寄托,苏轼对于人生的感悟所发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无奈,月亮这个意象在不同的诗词语境中,成为诗人思念友人、思念家乡以及表明高洁志向、人生情感的寄托。

五、结语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理念,在古诗词教学之中,要求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选题,针对典型性、特色性、异同性的阅读材料进行重组,以达到对题材类型、作者作品、意向表达等方面的古诗词教学。在梳理了群文阅读及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内容,论述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进一步回答关于群文阅读教学如何构建、如何设计议题的基本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开展群文阅读是师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集体建构”的一种课堂实践。通过群文阅读的设计和实施,师生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对文本的对比分析达成共识,以读带学与以学带读的结合方式,在满足了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量、阅读能力的要求的同时,也在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丰富教师的阅读教学形式,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目的。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杜甫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杜甫改诗
群文活动
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