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立场进行主题前审的策略初探

2020-07-21 08:14章春燕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策略初探儿童立场

章春燕

摘要: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儿童本位说提到,教学中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课程“审视”的立场应有别于原有的“教师立场”,而是不断地基于“儿童立场”来追问,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以儿童的心理去揣摩,以儿童的语言去学习,以儿童的经验去处理。接下来借助省编教材下大班主题《多姿多彩的鱼》介绍一下我园的前审议工作。

关键词:儿童立场;主题前审;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9-0282-02

我们把解读儿童与解决原主题两者有机融合,思考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儿童需要学什么?二是主题给了儿童什么?围绕核心问题我们进行了解读和重构。

第一步:解读为先

(一)解读原教材。

以原主题方案为基点,研读与“吃透”其意图和设计,这是我们审议的关键。我们从解读主题目标、线索和路径三方面进行解读。

1.主题价值。

重点解读解读该主题与幼儿经验的关系、时间背景、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等。

2.解读主题目标。

借助于《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围绕大班年段目标的科学性、整合性两方面对主题目标进行解读,明确教材中主题的核心经验。(举例)

原主题目标我们的解读我们的分析

了解不同种类鱼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特殊本领等,形成鱼类的基本概念。符合科学领域目标“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5-6岁典型表现: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这个主题偏科学领域,这个目标是核心目标。

3.解读线索和路径。

主题以何种发展线索推进取决与儿童经验的自主建构,我们引导教师理解儿童经验建构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以此作为实施的脉络线索,从教材中将线索与内容提取并梳理出可视的线路图。同时通过整体通读,包括各内容设计、教育建议,引导教师理解主题目标和具体活动内容之前的内在联系(目标达成路径)。在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主题线索清晰、路径下的每一个活动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内容领域均衡。

(二)解读幼儿经验。

设置关键性问题,了解幼儿真实需求。通过多元的调查问卷、绘画等媒介,通过倾听幼儿的回答,捕捉有价值的问题,明确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从中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上给予推进。如你喜欢什么鱼?喜欢它什么地方?你还想知道关于鱼的哪些秘密?并就调查的问题进行梳理。

(三)解读周边资源。

资源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要挑选过的,有价值的。经过海选和精选两步,确立真正需要的,可利用的资源。

在老师阅读教材的时候,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有些资源,我们没有办法提供,比如说参观自然博物馆、水族馆等,但是我们有当地本土的丰富资源,如生态化的“小越湖”风景区,便利的水产市场等,能有效地支持活动的开展。挖掘周围1公里内可以运用的一些资源,重在利用这些资源的价值为主题所用。重点研讨以下几个问题:这个资源对于主题的价值在哪里?怎么运用?需要哪些准备或者材料等。通过前期收集、集中分享、转化运用,充分体现“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

(四)解读特色融合。

剪纸是我园的特色,那么这个主题中是否可以用剪纸来丰富补充主题,将主题与文化衔接,突出文化内涵,让主题带有文化的补充,让价值更显性呢?我们进行了解读和思考。

①鱼纹样作为剪纸中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往往用来象征生活“富足有余”,“连年有余”的寓意丰厚,对孩子感受剪纸的民俗文化有极大的价值,我们顺势导入后既可以实现我们的剪纸目标也可以让这一省编主题更富有文化内涵。

②在主题进行中孩子们已经对鱼有了感知体验,最后的表现是必然,在平时活动中孩子对剪纸这一表现形式非常的喜爱,因此用剪纸形式表现是孩子兴趣的需要,也丰富了孩子的表征手段。因此我们觉得特色和基础能自然融合。

第二步:重构目标、路径和内容。

(一)做好价值判断,重构主题目标。

根据以上老师的解读和分析,我们调整了主题目标,并且明晰目标调整的原因。

1.在认知目标方面,除了形成鱼类的基本概念外,需要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环境的关系,这是不同于中小班的目标,也是主题的核心经验。

2.对原有目标进行具体化的阐述。将操作方式、呈现的经验加入其中,使目标更具有科学性、操作性。

3.将特色课程目标和主题目标自然对接,融入到主题目标中去。

原主题目标

(1)了解不同种类鱼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特殊本领等,形成鱼类的概念。

(2)关注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关心鱼类、保护周围水质环境的美好情感。

(3)尝试用正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对未知领域大胆提问,在好奇、好问中增强语言表述能力。

(4)运用多种形式自主表达对鱼类世界的了解与关爱,萌发对鱼的兴趣。

调整后目标

(1)了解不同种类鱼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特殊本领及与环境的适应关系,形成鱼类的概念。

(2)关注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關心鱼类、保护水质环境的美好情感。

(3)尝试用正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对未知领域大胆提问,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表征记录等形式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4)运用剪纸、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自主表达对鱼类世界的了解与关爱,萌发对鱼的兴趣。

(5)感知鱼纹的多样性,体验鱼所传递的剪纸文化(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寓意)。

(二)嫁接三方融合,调整主题内容和实施路径。

根据上面教师、幼儿以及对教材的深入解析,我们接下来重点的工作就是根据目标调整实施路径和内容,利用加加减减的方法使得确定好的目标能在具体的活动中落实。

根据梳理好的内容,借助教材中教育建议,把活动分解到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中,同时围绕主题核心目标教师做好主题墙的创设、区域活动创设的集体研讨和整理活动,确保主题目标得以落实,真正体现主题活动的价值。

猜你喜欢
策略初探儿童立场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
新时期提升报纸编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