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进入应急防控状态,对人員流动进行有序管控,二三产业短暂停滞,社会经济活力骤减。而此次疫情对产业发展影响巨大,其中又以三产为最。都江堰市构建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在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战略下,都江堰市以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为己任,是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和模范带头区。此次疫情,让都江堰市旅游产业短暂停滞,遭遇空前挑战,而如何高效恢复旅游产业从而全面引领社会消费活力、提供经济发展动力已迫在眉睫。本文重点通过对都江堰旅游产业优势、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都江堰服务业现状、发展趋势预判等版块进行剖析,提出了此次疫情后都江堰市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的创新思考对策。
关键词:疫情 都江堰市 成都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5(b)--03
新冠疫情对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和旅游消费影响巨大,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为例,2019年2月综合收入为6502.6万元(门票4999.6万元)[1],2020年同期营收趋近为零,旅游人数为零。在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战略下,都江堰市结合自身本底资源和产业优势,抢抓机遇,致力构建成都旅游消费新中心,从而助力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因此,都江堰市加快做好疫后旅游产业振兴,带动全域消费升级,尤显急切和重要。
1 都江堰市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的主要优势
1.1 旅游资源丰富,具备软硬实力基础
都江堰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有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水利工程,有“天下幽”的道教发源地青城山,有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国宝”大熊猫等代表性旅游资源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旅游气候资源十分优越。曾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9年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2019年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及罕见的“三遗之城”等殊荣。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的荣誉称号,奠定了都江堰市构建旅游消费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
1.2 产业效应明显,三产发展势头稳健
近年来,都江堰市经济整体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2015—2019年的五年时间,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22%,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其年均增速分别高于GDP2.44和1.12个百分点。2018年[2]都江堰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36.2∶56.4,服务业占比高于成都市54.1%的2.3个百分点、高于四川省51.4%的5个百分点;2019年接待游客总量2618.81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8.14亿元。都江堰市服务业持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由此可见,都江堰市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为都江堰市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
1.3 管理体系完备,构建城市运营保障
都江堰市始终坚持“创国际旅游精品、建世界旅游名城”品牌战略,着力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彰显了高效的都江堰特色的旅游之路。一是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了“1+3+N”旅游市场综合管理体制,“5A+”都江堰样本得到国家旅游局肯定;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旅游交通项目,推进“快旅慢游”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改造了旅游景区的硬件设施等;三是积极创新事件营销,做精“走出去推介、请进来交流”的营销方式,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一系列管理措施,都是都江堰市构建旅游消费中心城市的强力保障。
2 新冠肺炎疫情对都江堰市消费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都江堰市逐步构建起以旅游业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本次疫情正处于消费旺季特别是春节的假日经济期间,对都江堰市景点景区、餐饮住宿、文体娱乐、批发零售等服务细分行业影响十分明显。以下主要从都江堰市县域微观经济层面分析疫情对消费市场的主要影响。
2.1 服务业企业资金压力增加,投入产出比低
服务业企业的房租(含营业性用房、库房和员工宿舍等)、人力成本、防疫耗材成本等是主要资金压力,尤其是餐饮企业,春节前还有大量的食材储备,在疫情期间不能正常营业消耗而带来的积压食材浪费,让资金压力更是雪上加霜。同时政府倡导的企业与房东协商房租减免、与员工协商工薪调整、金融机构放宽融资贷(还)款等减缓资金压力的途径,仍需一个时间过程。
2.2 消费者消费意愿被压制,市场消费力锐减
新冠疫情期间,消费者活动范围相对固化封闭,缺乏外出流动的消费空间,消费意愿被客观条件所压制。同时作为消费中坚力量的工薪阶层消费者,其预期工薪收入不确定乃至减少,消费更具保守性,市场消费能力锐减。
2.3 特殊时期特殊管控,企业主动复业意愿不强
疫情期间对人员流动采取了十分必要的管理措施,员工返岗有相应的程序,企业复业采用社区、街道(镇)、部门三级联动的申请备案制度及审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营业意愿。疫情期间,除了保障城市运营必需(如供水供电供气、交通运输、通讯等行业)、疫情防控必需(如医疗器械、药品、防护品销售服务等行业)、生活保供必需(如超市卖场、食品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具有“刚需”特点并受政府部门鼓励支持的服务业企业,主动复业的意愿强烈,而其他如餐饮百货、美容美发、文体娱乐、旅行服务、房产中介等大多数具有“非刚需”特点及政府部门管控严格的服务业企业,主动营业的意愿不强。
3 新冠肺炎疫情下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都江堰市因受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及地处大成都上风上水的特殊地理区位,不能发展重工业,而致力于构建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服务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此次疫情对服务业冲击影响最为直接和惨重。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随着疫情防控周期的拉长,都江堰市旅游服务业总体损失将进一步扩大。
3.1 景区景点收入趋近为零
2020年1月24日,四川啟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1月25日都江堰市对都江堰景区、青城前山景区、青城后山景区、虹口景区、熊猫谷、蓝光水果侠、玫瑰花溪谷等景区景点实行关闭,景区景点几乎没有了门票收入。乡村旅游活动取消,如安龙海棠花节、大观问花村、玉堂水果侠灯会等。
3.2 旅游服务企业全面停摆
都江堰市156个旅行社(门店)全部停业,暂停旅游服务业务,国有市阳光旅游公司预估2月份损失约3000万元;酒店住宿业营收骤减,2月纳入统计范围的35家星级酒店、品质酒店停业30家、在营的5家平均入住率仅为2%,入住率最高的5星级酒店青城豪生也只有5%,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0%[3]。
3.3 批发零售业亏损不一
2020年春节以来,都江堰市88家线上商贸企业,正常营业的约55%,线下商贸企业正常营业不足15%,预计第一季度批发业同比下降6%、零售业同比下降15%[4]。截至2月24日,都江堰市纳入统计的23家大型商超全部复业,500余家小型超市多数恢复了营业,批发零售业亏损不一。对都江堰市而言,比较典型的一是生活保供必需企业(如超市卖场、食品批发零售等行业),受疫情影响不大,个别企业同期不降反增;二是石油销售企业面临巨大冲击,如中石油岷江公司销售额同比下降一半。
3.4 餐饮服务业断崖下滑
都江堰市注册餐饮商户3300余家,截至3月2日,复业餐饮商户910家[5],复业率近28%,绝大多数为线上外卖、到店自取,不鼓励堂食,餐饮行业总营业额断崖式下滑。
3.5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缩水
都江堰市有18家线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自2020年1月24日起受疫情影响,此18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正常营业7家,歇业11家,歇业率61%,预计第一季度都江堰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5%[6]。
4 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的趋势预判
对疫情过后的都江堰市服务业发展态势,笔者持谨慎乐观态度,就服务业总体而言,短暂阵痛后依然会稳中向好发展。
疫情后,所谓的“爆发性”消费、“报复性”消费应不是普遍现象和主流趋势。
以下主要从体现消费的重要经济指标、市场经营主体更替、消费心理习惯变化、旅游健康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
4.1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空间收窄,全年同比增长压力较大
疫情期间,因社会消费被压制,建筑业制造业复工时间延后,当前疫情有全球蔓延的态势,故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均显动力不足。2020年GDP增速预计全年同比降低1~2个百分点;体现旅游消费重要经济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压力加大,预计全年同比降低1.5~2.5个百分点;旅游城市传统的寒假暑假旺季,因疫情寒假延长且旅游停滞,暑假或将缩短,“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拉动能力有限等原因,预计全年接待游客总量增幅或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旅游综合收入增幅或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预计全面恢复往年同期水平时间应超过半年。
4.2 市场经营主体有较大的波动淘汰,用工和就业压力双增
服务业因其行业特点,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集聚的产业,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与其他产业相比,这些企业存在资本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人员专业技术不高等特点,此次疫情容易出现小微企业现金流断裂、用工成本增加、营收水平恢复较慢等问题,从而导致市场经营主体有较大的波动和淘汰,并产生相当数量的服务行业低技能失业者。
4.3 消费者居家消费习惯逐步养成,新经济业态迎来春天
首先,此次疫情相对固化封闭的环境让大众“被迫”养成了居家消费习惯,餐饮、休闲娱乐消费最为突出。其次,2019年下半年以猪肉为代表的典型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而引领的CPI指数上涨,必将压缩消费者对其他物品和服务的消费空间。最后,疫情风险的持续性将导致恐慌观望心理,谨慎外出消费的心理必将随疫情的解除而持续一段时间。上述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消费心理的延续,给电商营销、快递配送、私人定制、数字媒体、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网游娱乐、短视频APP、AR/VR体验新经济模式和业态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4.4 旅游及其关联产业迎来挑战和机遇,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此次疫情解除后,大众对旅游的需求应该有一个补偿性释放。预计以景区景点游、城市周边游、乡村体验游、户外运动游等省内游会较快恢复,而跨省游和境外游的恢复则仍需时日,由此旅游客群有一定区域限制,旅游产业将迎来一定挑战。同时,数字化旅游和智能化旅游的产业能级必将得到互补性发展,迎来发展机遇。而健康休养游、医疗保健、基因工程、健康管理、康复智能、养老养生等大健康产业将与旅游业更加融合发展。
5 持续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的对策思考
5.1 抓好疫情防控和刺激经济复苏并重,助推企业共度时艰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四川省、成都市随即密集出台相关政令,由此可见,应并重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工作。新冠疫情后,作为城市恢复繁荣主力军的广大的服务业经营主体,或将面临有较大波动淘汰的可能,都江堰市政府和部门、镇街(社区)应主动上门服务、驻企服务,积极引导促进商贸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尽快复工、复业、复产,切实用好、用活、用实四川省“13条”、成都市“20条”、都江堰市“16条”扶持政策,助推中小微企业渡过房租、用工、能耗、融资等困难,确保商贸经营主体基本面的稳定。
5.2 保持传统旅游优势和开发健康旅游业并重,培育消费新业态
景区景点旅游作为都江堰市旅游的传统优势产业,应未雨绸缪,提前研究规划各景区景点有序开放的计划方案,确保优势产业主阵地不能丢。做好旅游产品设计更新,可及时推出数字化旅游、智能化旅游、AR、VR体验性旅游产品;结合山水熊猫、川西林盘、天府绿道、精华灌区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开发提升乡村体验游、户外运动游、健康休养游等健康旅游产品;持续培育提升夜食夜购夜娱夜宿业态,做活夜间经济,打造网红打CALL店、区域首店、特色老店、晚味去处、购物潮地、风情街区、光影秀场、视听剧苑等夜间经济引爆点;培育电商营销、快递配送、私人定制、数字媒体、康体养生等消费新业态,扶持“都江堰市直通车”“青城八百里”“大青城”等新近露头的本土平台配送新兴服务业。
5.3 促建龙头项目和创新招商模式并重,尽快抢占旅游新高地
随着都江堰市服务业龙头项目融创文旅城的有序复工,重大项目的促建工作应提上首要日程。持续加快推动融创水雪世界、融创青城秀场、室外主题乐园,以及外江水上娱乐等重点项目建设,迅速填补并全力抢占成都市、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爆款旅游IP产品高地。疫情期间苦练内功研究产业发展趋势,用好都江堰市为无现症病例区尤其是无一个病例的“光荣”优势,增强投资者信心,创新运用视频洽谈、在线签约等招商引资模式,做好优质项目储备工作。
5.4 开展事件营销和推出感恩回馈并重,彰显城市人文关怀
结合新冠疫情这一特定事件,延续都江堰市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免费馈赠熊猫卡的营销思路,对支援湖北(武汉)或对防疫工作具有特殊贡献的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人员等,推出旅游折扣乃至免费的感恩优惠活动,增加带游率和复游率;科学研判筹备,在安全防控前提下,恢复举办双遗马拉松、清明放水节、消夏啤酒节、虹口漂流节、田园诗歌节等具有鲜明城市特质的赛事节会活动,做活会展经济、会奖旅游经济,讲好城市营销故事,全面彰显温情的城市人文关怀,提升都江堰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5.5 践行靠前服务模式和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并重,培养新消费观
疫情期间,基层社区、街道乡镇、职能部门、医疗救护等单位工作人员都是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冲锋在先、靠前服务的真实践行者,为做好疫情防控不遗余力,疫后政府更应弘扬此类为民靠前服务模式;此次疫情影响深远,必将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群众百姓对健康生活理念的探寻和触动,进一步思考健康消费观念,更加注重衣着材料天然、食材绿色有机、出行健康环保、疾病预防在先等,塑造自身的健康生活方式。借此时机,市场顺应提供满足需求的健康消费供给商品,引领并培育新的消费理念,形成更加环保健康的消费品产业链。
参考文献
中共都江堰市委政策研究室《关于新冠疫情对都江堰市旅游及服务业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的报告》(都政研报〔2020〕2号)[R].
2019年成都市和四川省的数据,在本文成稿时尚未正式公布.
中共都江堰市委政策研究室《关于新冠疫情对都江堰市旅游及服务业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的报告》(都政研报〔2020〕2号)[R].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调研专报》[R].2020-2-26.
都江堰融媒体中心《每日都江堰》3月2日微信公众号《防疫复工两手抓!都江堰市910家餐饮企业商家有序恢复营业!》[EB/OL].
中共都江堰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党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服务业影响的报告》(都商投党组报〔2020〕8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