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交通工具》课例研究

2020-07-20 10:25孙晓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中班主题活动

孙晓婉

摘  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4-5岁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已有经验,并结合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心理特点,以“交通工具”作为主题设计了含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家园共育活动三个部分的课例研究。明确主题活动目标,总结了课例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中班;交通工具;主题活动

(一)主题活动效果

1.集体教学活动方面

研究者通过《交通工具》主题活动的教学,增强了幼儿对特殊车辆的认知,丰富了幼儿的安全常识,使幼儿在生活与实践中逐渐掌握交通方面的知识,培养幼儿从小具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领域《车辆展览馆》采用情景教学法使幼儿直观感受和体验警车、消防车等特殊车辆的名称、外形、用途等,让幼儿能够正确掌握报警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幼儿掌握相关车辆知识,激发幼儿在音乐活动《汽车开火车开》中体验音乐欢快的旋律,大胆与同伴进行表演;通过健康领域《我是小司机》活动培养幼儿连续单脚跳的能力,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整个活动顺利进行并达成活动的总体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认知与合作能力。

2.区角活动方面

区角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材料与宽敞的活动空间,而且教师能够在幼儿单独活动时进行仔细观察,给予正确的指导。如:在集体教学活动《带我去哪里》结束后,笔者将活动中所运用的图片投放至美工区。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最初仅仅停留在边朗诵儿歌边将飞机图片贴在对应的背景图片上,还没有尝试为图片涂色,但经过几名幼儿认真的讨论后,笔者发现幼儿之间开始尝试为背景图片添加颜色,能力较好的幼儿还对诗歌进行模仿创编并配上自己的图片,此次区角活动不但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家园共育方面

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均十分注重幼儿园与家庭方面的有效连接,家庭也就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支持力量,教师通过与家长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幼儿生活状况并结合幼儿平时在园表现,深入了解幼儿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平时的活动,有利于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同时也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在集体教学活动《车辆展览馆》结束后,笔者要求幼儿和父母一同寻找其他的特殊车辆并主动向其他幼儿描述特殊车辆的外观与作用。另外,本班还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教师与家长均可将幼儿作品上传,有利于各个家庭之间相互交流合作。

(二)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设计忽略个体差异

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大部分幼儿的发展特点,忽略了幼儿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存在差异,中班幼儿大部分为4-5岁,4岁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较5岁幼儿稍慢一些。如在音乐活动《汽车开火车开》中教师带领大家边唱儿歌边做动作,5岁幼儿掌握动作的时间明显比4岁幼儿迅速,但由于家庭环境与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差异,相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也会存在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甚至性别也是导致幼儿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2)活动环节游戏设置较少

中班是幼儿身体发展的关键期,大部分幼儿好动并且喜欢合作性游戏,充满童趣的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進行情境环节的表演导入而忽略了游戏环节的贯通,使整个活动略显单调。如:在语言领域集体教学活动《带我去哪里》中,整个活动过程没有游戏的介入,只是单纯的利用创编动作进行延伸,忽略幼儿喜欢游戏的性格特点,使教学活动内容过于单一。

2.区角活动存在的问题: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

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准确定位,有利于幼儿在区角中愉快的操作和学习,进一步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探索能力。但大部分时间教师均已“走马观花”的形象出现在区角活动中,并没有给予幼儿相应的“支持性指导”,使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很难展开。如:在科学领域活动延伸中,教师投放大量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相关特性,之后便放任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并没有给予恰当的指导。久而久之,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很明显看出大部分幼儿不太喜欢进入科学区。因此在区角活动中准确的教师角色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3.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

一方面家长与幼儿园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理解不透彻,仅仅把家园共育当做老师布置的一项家庭作业来完成,很难达到家园互动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每位家长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不同,导致完成效果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具有丰富教育资源的家长无法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家长与幼儿园过分关注幼儿特长的培养,忽视幼儿个性发展。

(三)解决对策

1.集体教学活动方面

(1)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关注每名幼儿发展差异,因材施教,尊重幼儿的发展情况使幼儿理解并掌握活动内容。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及时交流幼儿近期表现,深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倾听幼儿反馈,将接下来的活动内容做出迅速准确的调整,不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增加活动游戏环节,提高趣味性

为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添加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环节,在快乐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学习,使活动蕴含童趣。例如,在集体教学活动《带我去哪里》中增加“有秩序性”的配对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拿着不同的背景图片,另一组幼儿扮演不同的交通工具,教师给定情景,交通工具小组的幼儿寻找与自己配对的背景图片,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2.区角活动方面:明确区角活动中教师的定位

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该仔细观察幼儿活动的进展状况,并做出准确的干预。真正成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断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材料,并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与好奇心。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教师干预过多会导致幼儿失去自主探索能力,但如果教师完全不干预又会导致幼儿利用投放材料不充分,失去活动兴趣。因此,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及问题,结合多次区角活动的反馈内容及时调整指导策略,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指导方式,使区角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3.家园共育方面:建立有效家园沟通渠道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同时与学校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幼儿园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家长的意愿,倾听来自家长的心声,采取建立微信群,组织家庭竞赛活动等方式积极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幼儿园、家长和教师必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交流。实现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3][4]  王逢利.高宽课程模式的形成动因及其启示[J].幼儿教育.2013(3):7-8.

[2]  陈米娥.美国高宽课程对教师介入幼儿冲突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2):98-99.

[5]  彭攀.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1.

[6][7]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70.

[8]  李媛媛,张秀花.陈鹤琴五指教学法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A].科教导刊,2015(5):63-64。

猜你喜欢
中班主题活动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创新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