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雕塑中“意象”的现代探索

2020-07-20 16:13董书兵
雕塑 2020年3期
关键词:雕塑婴儿意象

董书兵

栏目主持:李冰本期主题:传统雕塑“意象”说

“意象”一词最早可以上溯到《易传》,“圣人立象以尽意”,这是分割了的“意象”,第一次铸成这个词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刘勰之后,很多思想家、艺术家对意象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主体的生命情调和客体自然景象的交融和合,也就是将“象”作为艺术基元,经主体的提炼加工,最终生成人心营构之“象”,也是郑板桥所说的“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

在中国传统雕塑中,“意象”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古代雕塑家们在塑造对象时,不以形象的真实再现为造型目的,反而更加注重对人内心情感以及客体所蕴藏神采的表现,取之象外,使雕塑形象更为鲜明动人。如魏晋佛教雕塑、汉代的陶俑石雕等作品,雕塑艺术家们采用以形写神、因势象形的手法,生动表现雕塑内在神韵和力量,达到形神兼备。

传统雕塑对于“意象”的追求也是中国艺术生命精神体物、体心、体道的集中表现,这种精神内涵指引着干百年间的雕塑艺术家追寻更为深层次的表达。追溯传统雕塑“意象”说,也将有助于现当下的雕塑艺术焕发新意,更具有时代担当。

本期以“传统雕塑意象说”为主题,邀请几位专家学者,从各自角度对此进行解读,以期读者更多的关注与思考。

“意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畴。《周易·系辞传》记载“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西汉《礼记》第十九篇《乐记》中就有“乐象”将每个音调比拟成不同的形象比如,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在雕塑领域的“意象”,可以被理解为“象外之象”,“象”是有形的、具体的物像,“意”也就是“象外”,是虚拟的意境,它是艺术家根据有形之“象”基础上的内心幻化之境。只有“意”和“象”的结合才能真正表现雕塑的生命,创作出的雕塑作品才具有独特审美意境。

以象寓意的雕塑艺术形象生发出来的就是具有艺术氛围的意境。在中国传统雕塑中,大量的优秀作品都有着对于“意象”的突出表现。霍去病墓中的雕塑作品可谓是典范之作,他们本身就是传统雕塑“意”和“象”的完美结合。霍去病墓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拟形,稍加雕凿,留白存象求之神似的写意方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这些石雕從形式到内容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以“马踏匈奴”为主题雕像,其余则围绕这一主题,与坟墓所象征祁连山环境结合起来作全面性的烘托出霍去病将军突击匈奴荒蛮艰苦,战斗的激烈残酷,终成伟业的战神意象。同样,在乾陵神道两旁的石像生,以巨大高耸的石柱为主体在其上稍加雕刻形成肃穆端立的文臣武将,将大唐帝国的气度充盈于天地之间。雕塑中的意象造型可以说是一种对具体的现实物像上的一种提升与圆满的心象之图,特定雕塑的出现虽不能具体改造实体空间,但可能出现新的精神环境,即意象与意蕴。

我的一系列以“婴儿”为题材的作品,就是在尝试将这种意象之境转化与生成。婴儿是极为纯洁天真之生命,自带天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在天地间的无限可能,是世间万象的起点。对现实中的形象进行归纳提炼,最后一个肉乎乎,憨态可掬,或张着嘴大哭,刚出生的婴孩的哭泣声是展现生命力旺盛的一种方式,因此婴孩成为我要表现的对象。在表现方式上,基本手法是写实的,但又不是自然主义的如实模仿。其中,我那件俯卧在茫茫戈壁上的《大地之子》选择的是一个熟睡中的婴儿,在熟睡中集聚着生命的能量,所有的生命能量都源于大自然,源于亘古大地。将巨大尺度的儿童俯卧熟睡于大地,既是古老戈壁与新生命之间的相望,也是粗粝戈壁与稚嫩婴儿的亲密相触,更是大地能量循环的一种意象。自己已为人父,看到婴儿那酣畅淋漓的啼哭,温润懵懂的入眠,都会感动不已。这并不是单纯的塑造一个婴儿的雕塑,而是相通过婴儿的塑造.从真实的生活体验出发,倾注自己的情感,抒发我对天地间生命的感悟,也是将意象转化为形神兼备的具体形象。

雕塑与其外在环境的关系,既可能相适应,也可能相游离,尤其是大型公共性雕塑对出现场所及空间的要求较高。通常以为,以几何构成和现代材料完成的作品与都市空间更相适应,但我的作品《无界》却反其道而行之,这种对环境的再创造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促使观者感知作品的精神环境。在创作中尽可能排除色彩可能带来的愉悦以及对盛大,繁华的执念,追求造型语言上的简约与纯净。直白的钢管在焦色的大漠与湛蓝的天空中有序组合,天地无碍。一个未完成的世界之景——扣件式脚手架钢材的组合成型方式,使作品始终呈现一种构建进行中的视觉意象。总而言之,在继承传统雕塑“意象”基础上,结合当下文化语境,表现现当代人的文化心理,形成自己独特的雕塑语言,引发人的反思和共鸣,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追溯中国传统雕塑的美学特征与思想性,是找寻自信心、探索具有凝聚力的雕塑语言的必经之路。中国传统雕塑以根植于文化传统的“尚意尚象”为基本特征,凭借其独特的造型传统和审美模式,与西方雕塑中的具象写实风格的雕塑区别开来,具备着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近年来,中国的雕塑艺术家们直在尝试,探索。中国现当代的雕塑如何深入理解“意象”内涵,发掘“意象”内在价值,不断探索找寻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之路,使中国当代雕塑更具中国特色,彰显民族艺术之魂,这将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雕塑婴儿意象
巨型雕塑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我的破烂雕塑
来自林间的风
写实雕塑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喂养硬指标
婴儿中耳炎与喂奶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