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直播带货谨防“跑偏”

2020-07-20 06:39本刊评论员
支点 2020年7期
关键词:摊派跑偏直播间

本刊评论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很多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产品销售,产生了较大冲击。这一背景下,“直播带货”成为2020年当之无愧的“风口”。

直播带货属于网络营销的一种形式,相比传统营销,具备互动性强、中间渠道少的优势。为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各地领导干部纷纷化身“带货主播”,推广当地特色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超过100名市长、縣长亲自直播带货。

在直播间内,领导干部不再以严肃的“会议形象”示人,而展现出充满热情、能说会道的个人魅力。这对于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拉近干群关系,都是有益的。

不过,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初期都是不够完善的。

“风口”之下,一些政府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推动当地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并公布辖区内区县的带货排名。在“数字政绩”刺激之下,乱象丛生。

其一,“赶鸭子上架”。

大部分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是自觉自愿,真心想为群众办实事,但也有部分人是因上级要求而被动参与。如果主播不具备一定的消费者沟通能力,最终很可能事与愿违。

其二,硬性摊派。

不久前,某县领导在直播带货时发文摊派,要求“全县干部最低消费50元”。虽然该县随后进行公开道歉,但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可以想象,如果各地“数字竞赛”日益加剧,不排除有地方政府会采取口头传达等更加隐蔽的摊派方式,甚至会将“手”伸向市场主体。

其三,选货标准存疑。

领导干部参与直播带货,既是公益行为,也是以政府公信力为某种商品背书,不免瓜田李下、生出嫌隙。

比如,为何单单选择这家企业的产品?挑选产品的标准、流程是否令人信服?面对上述疑惑,部分地方政府如果没有及时、全面地回应,自然会引起质疑。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要的是守住“底线”,不让“套路”毁了干部直播带货。

近期,部分省份已出台相关政策,在纪律要求、程序规范、产品准入、质量把关、传播监管方面作出明确规定,防止流量注水、销量造假、组织摊派等问题。

强调法律底线、纪律红线,这值得肯定。但在界定好“不该做什么”之后,各地还要找准下一阶段的发力点。

不少领导干部并不善于在镜头面前表达,尤其不善于与直播间的消费者交流。对此,应对有相关需求的领导干部加强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直播能力。

更重要的是,直播带货毕竟不是领导干部的“主业”,不应常态化,其工作重心,还是要放在软环境打造上。

中消协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37.3%受访者表示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夸大、虚假宣传等问题,相关监管还需加强;直播带货作为新生业态,不少地区在人才队伍、技术支撑、硬件配套、平台培育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总而言之,领导干部在尝试直播带货的同时,应将更多精力放到监管、服务的工作常态上,把该管的事管起来。只有花功夫把地基打得更牢,高楼才能建得更高。

猜你喜欢
摊派跑偏直播间
“羲和号”开直播间
我们的直播间
小鬼进军直播间
进军营直播间
警惕去产能“跑偏”
奶源地建设“跑偏”了吗
贫困人口岂可摊派指标
反贪局摊派『反腐败宣传台历』
小杂文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