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锁潇湘
网络小说《覆汉》是由起点中文网作者榴弹怕水于2018年3月10日,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历史架空类网络小说。该书于2019年12月19日完本,历时1年零9个月,共计323万字,获得207万张推荐票,每一章节的平均订阅数超过1万人,是2018年至2019年现象级的历史类架空小说。
鉴于从有网络小说开始,历史架空类网文中的秦汉三国类小说就一直是热门题材,该书又是过去一年里该题材最为热门的书籍,所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会从小说具体情节入手,分别与传统历史小说和曾经流行的三国类题材架空网文进行对比,进而对《覆汉》金手指进行探究,得以初步探讨该书写作技法上的优劣,总结出近年来读者对三国类题材网文的审美变化趋势。
《覆汉》这本书描述了一位名叫公孙珣的三国人物,通过一系列战争,在东汉帝国行将崩溃的时候,通过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叛乱,最后割据一方,分别剿灭袁绍、曹操、刘备等一众群雄,最后一统天下的故事。
根据书中的设定,公孙珣有一位穿越者的母亲,人称公孙大娘。她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到东汉末年,遇到公孙珣的父亲。两人结合之后,公孙珣父亲早亡,由公孙大娘一人抚养遗腹子公孙珣。
作为本书的主角公孙珣,他一方面是土生土长的东汉人;另一方面,又有一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母亲进行教育,提前通晓了原本三国时代的历史脉络。
故事是从公孙珣作为郡国属吏,在卢龙塞遭遇鲜卑人围攻开始。他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和运作,进而成为东汉宫廷的郎中,初步踏入政坛。
在这之后,公孙珣又经历了东汉灵帝末年的一系列宫廷斗争,在这其中结识了曹操、刘备、袁绍等一众三国英杰,并凭借着家门声势和个人能力,与卢植等人成功地平息了黄巾之乱,进而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进位为卫将军,并且取代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先后讨伐袁绍、曹操、刘备、孙权,最后一统天下的故事。
历史类一向是中国小说中乐于选取的题材。无论古代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说岳》《说唐》,还是现代的《李自成》《康熙大帝》等书,都是以一段历史为原型,进行演绎的小说。
这些小说无论艺术价值的高低,都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
无论是《三国演义》最后的三家归晋,还是《说岳》的岳飞之死,又或者《李自成》最终的失败,这些书虽然在情节上具有或多或少的偏差,但最后依旧会回归于已成现实的历史史实。
而在《覆汉》中,历史已经被作者更改得面目全非。全书最后的结尾,则是主角公孙珣登基称帝,创立燕国,取代东汉和三国,完全更改了历史史实。
在具体的情节中,传统的历史小说虽然在小情节上有自己的发挥和演绎,例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在历史史实中,本是由刘备指挥的一场战役。《说岳》虽然全文充满了神话色彩,但最终依旧有朱仙镇、黄天荡等剧情。
传统的历史类小说,是将历史上一个个史实当做珍珠,进而将其用作者的才思进行串联,演绎出独属于自己的故事,给读者带来别样角度的体验,可以说是换一个角度来观看曾经的历史事件。
但无论是哪一个角度,曾经的历史事件都像是一条线,即使会稍有出入,但情节依旧在历史上有迹可循。
说回本文《覆汉》全书,则是通过一种推演的方式,当主人公的力量越发强大之后,便会对曾经的历史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发展出独属于本书的历史故事。
可以说架空类历史小说,是加入一个硕大无比的变量,不再拘泥于固有历史史实的一种创作方式,是一种对于想象力的放飞,也是一种弥补遗憾的情绪宣泄。
网络小说发展至今,已然有接近二十年的历史。架空历史类小说作为网文中的一大类别,对于想象力的放飞和历史遗憾的弥补早已经不新鲜,特别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三国故事,更是架空类网文的热门题材。
早期的三国类历史架空小说,就有《三国之辅佐刘备》《真髓》《大汉帝国风云录》《三国之好孩子》等书。这些书有的发布于2000年前后,有的发布于2010年前后,差不多都是十年前的作品。在早期的三国类小说中,有着非常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将三国类小说游戏化。受日本光荣公司游戏三国志的影响,早期的三国类小说作者倾向于将书中的人物进行数值化处理。
谋士一般就是出谋划策,设下计谋,更类似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角色,武将则是进行阵前单挑,进而打败敌方。
在故事维度上,这些作品更多的是描述一个游戏进程,即按照收取谋臣武将,收娶好看的女性角色,带领兵团作战,最后一统天下。
《覆汉》这本书则在曾经的三国类小说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扬弃。
首先是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考究,在故事进程中详细地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官制,作为一名士人在东汉末年官场的升迁路线以及相对应的人物生平。
例如主角公孙珣首先拜了卢植为师,又拜东汉末年太尉刘宽为师学习经文。这学习经文的描写,在曾经的三国类小说中,并不常见。
在曾经的三国类小说中,卢植通常是作为一名镇压黄巾之乱的将领面孔出现,并很快沦为没有个性的角色,再不出场。而刘宽更是基本上没有任何描写。在曾经的三国类架空网文中,他们所代表的东汉朝廷,往往会让人忽略。
而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学习经文,在东汉末年的意义。通过作者的描述,读者初步了解到这些儒家经典便是當时入仕的敲门砖,又因为当时的知识垄断,儒家经典难以获得,导致了士族的产生。
可以说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更加加深了读者对于东汉末年政治环境的了解,进而产生了阅读此书时候的代入感,让人恍如经历过东汉末年一般。
其次,早期的三国类小说由于作者笔力的原因,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往往脸谱化。比如曹操,一出场便是魏武帝的样子,治政治军无所不通,所有的谋士都成熟机智,不需要任何成长。他们似游戏人物一般,一出场便已经固定了所有的属性值,不再有任何变化,并且人物擅长的事物并无任何差异,顶多是诸葛亮比周瑜聪明一点这样的程度。
而在《覆汉》这本书中,作者抛弃了过往的成见,完全遵从人物的成长轨迹。在书中刘备初次登场的时候,还是一个言行不谨慎,非常不成熟的少年形象。即使是曹操,在书中早期,虽然已经展露出一定的天赋,却也有着政治和军事上的不成熟,让人物显得真实可靠。
更为有趣的是,这些角色的不成熟在《三国志》中都曾有过记载,比如曹操曾经在讨董时,于扬州募兵,遭遇士卒溃散差点身死的窘境。
作者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亦真亦幻的错觉,让读者更加信服于作者所创造的人物和故事。
再比如说戏志才和娄规。这两人是三国志中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作者通过对这两人差异化的描写——戏志才擅长于权谋类的勾心斗角,娄规擅长于行军布阵的战场献策,完全改变了过去三国类小说人物只存在于智商上的差别。
以上种种有别于早期三国类网文的充实内容,正是《覆汉》之所以爆红的原因所在。
在《覆汉》这本书中,金手指的设定也非常巧妙。首先是对于历史走向的了解。我们前面说过,公孙珣是个成长在东汉末年的汉朝人,因为母亲是穿越者的缘故,才能够知晓三国的走向。
而最妙的便是在这里,他的母亲虽然知道三国的历史走向,但也仅仅属于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远远没有到歷史专家的程度。对于隐藏在《三国演义》这本书后面的历史真相也好,主角也好,他母亲都和读者一样,处于雾里看花的地步。虽然知道走向,但具体细节并不清晰。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阅读,读者能够收获新的知识,并且进一步加强了读者的沉浸感和阅读兴趣。
再其次,《覆汉》的作者完全抛弃了可以降低写作难度的系统金手指,改为通过对主角的品质描述,让主角公孙珣获得胜利的原因进一步压实。
例如主角公孙珣为人刚猛却又宽仁,在战斗中勇猛,在日常政治事件中坚守原则,又具有现代人的远见。这些品质本身已经非常难以描述了,但作者很好地通过小说一点点地进行展示,将本书的主角公孙珣每一次获得胜利都显得理所应当,并不突兀,进一步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另外,《覆汉》作者对于历史文献的熟练掌握,使得他在每一章结尾,都能够仿造“二十四史”,写出概括剧情的人物传记。
这些人物传记写作难度远远高于正文的写作,但作者能够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更是增添了阅读小说的趣味。这种趣味,是上面两本书所不具备的。
当然,《覆汉》在处理金手指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具有一些弱点。例如主角从始至终都不受金钱的困扰,是因为他的母亲创立了安利号。这个大型的商号,在书中难免会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太过于超前于时代。
但这也无可厚非,考虑到本书每天都要更新3000字以上的章节,作者也不得不采取一些能够略微降低写作难度的写作方法。
而作者为了避免金手指打破小说整体的真实感,采取了多种手段。例如在全书300余万字的篇幅中,只有极少的篇幅是用来描述安利号的作用。再比如,安利号这个现代型的商号,是由主角的母亲创立的,从而尽可能减少让其出现在读者面前的频率。
这也许是作者之所以采取穿越者母亲和土生土长汉朝人儿子这样角色设定的原因,尽可能地剥离会降低读者阅读沉浸感和小说真实感的剧情,从而增添全书的厚重感,在写作难度和小说质感间尽可能取得平衡。
可以说《覆汉》虽然也有少许不合理的情节,但其在写作难度上已经远远高于当下流行的三国题材网文,这是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的体现。
无论是早期的三国类网络小说的出现,还是《覆汉》这本书的爆红,其背后都代表着读者的审美取向。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服务于读者的小说类型,因为读者的订阅数与作者的收入息息相关,所以作者会选择读者所喜好的剧情进行创作。
从某些方面来说,一本成功的网络小说,是读者引导作者创作出来的。
早期的读者审美取向,仅仅满足于收集人物,像是玩游戏一样地看完一本小说。对他们来说,只要有三国类题材的小说,并且可以做到收集齐知名武将,最后一统天下,文笔流畅,情节有趣,便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阅读欲望。
而随着经济和网络文学的发展,读者的审美趋向也开始发生了改变。
系统类的三国架空小说,如果放在早期,无疑会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三国类小说。但现在的系统类三国小说无论是点击量,还是订阅数,都远远低于《覆汉》这本书。
读者们开始逐渐偏好于情节更加曲折,沉浸感更加深入,真实感更加强烈的三国类架空小说。
这正是《覆汉》这本小说成功的关键所在。
也就是说,读者不再仅仅满足于阅读游戏化的三国类小说,而是希望能够获得既有传统历史小说厚重感,又具有当代网络文学天马行空想象力的三国类小说。
从某些方面而言,网络小说培养了读者们的阅读习惯,而在这之后,读者的审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开始和传统小说产生重合。
这也许是一种殊途同归。
所有优秀的网络文学作者,既要在传统小说中吸取养分,又要保留网络文学所特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大胆,以此来迎合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