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勇
战国时代的魏国,有个老相国公孙痤与一个年轻人私交甚好。当然,此年轻人绝非等闲之辈,当时他虽然只是公孙痤府上的一个小小的中庶子,却是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锦绣人物,论才智当在公孙痤之上。
这一年,公孙痤一病不起。为表示关怀,大领导魏惠王亲自来到公孙痤的病榻之前探视。见公孙痤形容枯槁,气息奄奄,估计将不久于人世,魏惠王拉着公孙痤的手,问道:“爱卿病重如此,万一出现不测,寡人将国政托付给谁呢?”
公孙痤自知病入膏肓,早对身后之事有所考量,听魏惠王这样问,马上想到了在自己府上担任中庶子的年轻人,便向魏惠王进行了认真推荐。在公孙痤看来,举贤不避亲,而且年轻人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公孙痤介绍了半天,魏惠王就是不点头。于是,公孙痤屏退左右,低声对魏惠王说,大王如果不想任用这个年轻人,就一定要将他杀掉,绝对不要让他离开魏国,为别国所用,否则,将来对魏国不利。这下,魏惠王点了头。
等魏惠王走后,公孙痤赶紧把年轻人叫到病榻前,歉疚地说:“今天,大王询问国相继任人问题,我推荐了你,但是大王没有同意。于是,我又对大王说,如果不能用你,就应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现在,我通知你赶快离开魏国,免遭擒杀。”
不过,年轻人听后,并没有马上逃跑,因为他料定魏惠王不会采纳公孙痤的建议。事实也正如年轻人所料,魏惠王认为公孙痤已经老糊涂,提出的建议不着边际,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既不能担当重任,也不足以为患,根本不值得当回事。这个被公孙痤视为人才,而被魏惠王当作草芥的年轻人,就是后来去秦国变法的商鞅。
有人说,公孙痤先君王后家臣,既为公义计,也替私交想,公私兼顧,不失为一种两全之法。不过,细细想来,真正的受益者应该还是公孙痤,因为他进入坟墓前,既没有亏欠魏惠王,也没有亏欠商鞅,心灵是完全解脱的。(摘自《演讲与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