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二元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建构

2020-07-20 03:23张军
学理论·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

张军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的超越和创新,是对《资本论》独特的二元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建构的传承和发展。本文试从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两者高度统一于《资本论》的视角,深刻理解和分析这一独特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建构。这将有助于我们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实际导向,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解构;二元统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指出了《资本论》最伟大的价值,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的思想超越和理论创新。与此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表明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早在2011年5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开学典礼时,专门围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发表了长篇讲话,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2012年6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时,他特地考察了该校的“《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为此,必须分析《资本论》的理论建构,从而科学地把握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方法论。就《资本论》的理论架构而言,其理论建构的基本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独特的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论与众不同,另一方面是马克思叙述经济问题的方法论新颖独特,这二者严丝合缝的组合,形成了《资本论》理论建构的二元统一架构。通过对《资本论》理论架构的分析,运用解构的方法深入理论的核心,我们期望像马克思一样去分析问题,像马克思一样去解决问题。

一、《资本论》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方法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里表示:“我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至今还没有人在经济问题上运用过,这就使前几章读起来相当困难”。对此,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所指的分析方法到底是什么方法?马克思在这里所指的分析方法,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也就是说马克思站在一個前人没有涉猎的领域,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打破当时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范畴,面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现象,严格按照时间的顺序,抽象出一系列崭新的范畴,来揭示当时经济发展的规律。

众所周知,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结束,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在随后的岁月里几乎失去了话语权。然而世事难料,2008年缘起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几乎席卷了全球,马克思那个著名的论断“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重新在耳边响起,马克思在150年前的洞察力与科学的论断得到历史的验证。在此,与其说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照耀着今天,倒不如说是马克思独特的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论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光辉。与西方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论不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采用的是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它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经济问题。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是由马克思《资本论》建立的,其建构的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如何在《资本论》里开展工作的?通过《资本论》,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在研究经济问题时首先采用的是“具象—抽象”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运用科学的抽象,把经济现象抽象成一系列的经济范畴,按照严格的历史逻辑次序,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将资本主义现实运动的发展规律,在思维中再现出来。 唯物辩证法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研究经济问题,部分契合了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论。这也是《资本论》为什么被归于经济学的原因。我们可以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里,发现历史唯物主义是如何开展工作的。马克思为了揭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的本质,马克思首先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探究货币是如何演变而来的。为此,马克思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把价值形式的演变划分成四个历史阶段:“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抽象,我们知道货币无非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类劳动的历史产物。为此,马克思得出了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论断:“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的抽象法,既契合了当今西方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又像是互联网时代对经济现象大数据的解构。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资本论》给予我们的方法论启示,应当落实到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特色的经济研究之中,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之中,坚持初心,方得始终。

二、《资本论》叙述理论原理的独特方法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指出:“当然,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接着马克思又指出:“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同,而且和他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那么辩证法作为《资本论》独特的叙述方法,又是如何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过程中开展工作的?这是《资本论》导读最为关注的第二个方法论的问题,必须给广大学员明确提出并给予解构。从《资本论》的写作方面看,《资本论》的叙述是按照“抽象—具象”的逻辑顺序,采用唯物辩证法展开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外科手术式的揭示。什么是适当的叙述形式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做了阐述。他在总结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经验教训之后认为,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形式才是唯一正确的叙述形式。这就是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逻辑加工,并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叙述出来。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是以详细占有材料并进行大量研究为前提的,所以它只是在形式上不同于研究的方法。

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言:“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由此,我们从解构的角度看,理解辩证法所揭示的现实世界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是我们掌握《资本论》原理的一把开门钥匙。

体现这一叙述方法的是《资本论》独特的研究视角,即《资本论》开篇明宗,不是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开始,而是从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商品开始。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在这里,马克思并没有给出“商品”的概念,反而直接从一个抽象的“商品”开始分析,逻辑的起点仿佛从天而降,从抽象返回到具象。整个《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完整地展示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转换为资本,资本剥削劳动。通过一系列矛盾分析,提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推导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機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结论,进而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固有而不可调和的。

由此,我们不仅可以感受《资本论》强大的逻辑力量,还可以通过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证明辩证法的理论威力是无穷的。时至今日,《资本论》所使用的一些范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依然适用。《资本论》所拥有的辩证法的理论力量,依然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资本论》二元统一的辩证法架构

整个《资本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纵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横轴,所组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集合,构成了有马克思特色即科学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的政治经济学版图。因此,充分理解《资本论》理论建构的二元统一架构,对于更好地坚持唯物史观方法论,至关重要。实际上,《资本论》整个理论架构,就是由“具象—抽象”和“抽象—具象”这两个维度,即历史维度与逻辑维度的双重统一所构成的。

《资本论》博大精深,集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文化与宗教等于一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巅峰之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维度看,它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和发展,揭露了它的内在本质和矛盾,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维度看,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扬弃,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根据其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当时的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科学地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资本论》理性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普遍规律,对资本主义及其辩护人进行了双重批判,是具有鲜明党性的著作。《资本论》武装了全体工人阶级,超越了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跨越了资产阶级自己“无法逾越的障碍”。与此同时,《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同时,还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如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规律,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等等。以此为基础,《资本论》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遵循的某些经济规律。

《资本论》虽然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及其运动规律,然而马克思并没有留下专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著,但是对于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与发展,依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维度,我们可以发现《资本论》所涉及的一些经济范畴,至今没有过时,对于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方面,虽然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做到两者完美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处于探索之中。总之,由《资本论》构建的理论二重格局,一方面全面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由此坚定了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决心和意志;另一方面科学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理念,指明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亿万中国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潮流,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为此,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既要传承《资本论》的光辉思想,又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积极探索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因此,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道路上,在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庆65周年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4-10-10.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野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施复亮译本《资本论大纲》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当代审视
《资本论》热卖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