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2020-07-20 05:04刘尧飞
经济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复产订单出口

刘尧飞 沈 杰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运行和贸易往来造成了严重冲击。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国内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然而,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仍未消退,加上当前疫情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世界经济环境恶化,国内大量的外贸企业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尤其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规模小,获取资源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对外部环境依赖性强,在疫情防控的高压之下,正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界。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帮助广大中小外贸企业渡过难关,是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急需考虑的问题,对于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保障就业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疫情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小外贸企业近几年正经历贸易战、环保压力、渠道碎片化等多重考验,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小外贸企业再一次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1]。为了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在疫情期间减少人员和物资流动,控制社会流通,号召人们居家隔离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疫情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疫情控制措施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对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及其所处的行业产业链复工复产要求高、难度大,导致许多上下游产业原材料供应受阻,企业普遍面临原材料库存紧张、开工不足、员工流失、流动资金短缺和市场萎缩的压力[2]。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但是仍然有不少中小外贸企业遭受上述困难的冲击;二是疫情进一步推高了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成本,大部分原材料和物流成本相比疫情发生之前有明显上升,同时出口检验检疫手续增加,货运效率下降等各类因素直接削弱了中小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三是一些外贸展会延期甚至停办,打乱了整个市场的采购、招商和出口节奏,使得中小外贸企业丧失了各种交易机会,市场秩序受创。

从世界范围来看,疫情的全球扩散使得原本受创的国内中小外贸企业雪上加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欧盟、美国、伊朗、韩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迅速蔓延,各国纷纷采取严控措施,原本正常的世界经济秩序正在被打乱,全球市场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海外客户流失严重,出口订单量急速减少,出口业务受到重挫,企业正面临一次生死存亡的大考。对东部地区部分中小外贸企业主的线上访谈调查显示,疫情发生以来,企业的大批外贸订单被取消,少数生产型外贸企业面临关停[3]。尤其是3月份以来,随着欧美地区疫情的扩散,针对这些地区的出口出现了外贸退单潮,其中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出口订单近期都在陆续取消。不仅如此,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反映近期来自拉美和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订单也在陆续取消,甚至一些按原计划出口合同出口的货物,在达到目的港后,进口商既不付款赎单,也不提货。通过对42 家中小外贸企业的网络调查发现,有18 家企业反映取消订单的外商是由于对疫情防控时间和结果不确定,占42.9%;有13家反映是由于担心市场前景不明朗,占31%;其余的是由于担心来源于中国的货物不好销售或进口国的法令、禁令,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海外客户取消订单的原因构成图

疫情冲击中小外贸企业生存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疫情又是一次大浪淘沙、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能否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借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化“危机”为“契机”,同样是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一次大考。

二、疫情冲击下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策略

正确认识重大疫情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冲击,在“危机”中寻找“契机”,是中小外贸企业实现“涅槃重生”的必然选择。疫情发生以来,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了强大的成长潜力和社会保障力,这既为政府部门调整产业布局、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供了思路,也为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

1.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了减缓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激励政策,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2月9日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出台20 条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金融扶持、创新支持和公共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坚定信心,渡过难关。在此之前,苏州市于2020年2月2日率先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这也是疫情期间全国首个出台的针对中小企业支持的政策措施。此后,全国其他省份和城市也纷纷出台了类似的支持措施。总之,政府要采取积极的宏观政策措施,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疏通政策自上而下的传导机制,为疫情防控、中小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具体而言,首先,提供金融支持,缓解中小外贸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难题,保证针对中小外贸企业的信贷余额不降、融资成本降低、融资渠道通畅[4]。特别是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时受困的中小外贸企业,实行“靶向式救助”,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发挥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银行的“国家队”作用,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出口融资担保和信贷支持,帮助企业以低成本获取出口订单和履行交易[5]。其次,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帮助中小外贸企业稳定员工队伍。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政府对于其上年度缴纳的员工社保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以减轻企业负担。针对那些因疫情影响导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外贸企业,经申请、核实后,允许其缓缴社保费用。再次,提供房租、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外贸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租金减免;对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给予减免租金;对因疫情致重大损失的中小外贸企业,给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对面临特殊困难无法按期纳税的企业,经申请和批准,可办理延期纳税[6]。重点调整深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地区的中小外贸企业关税政策,在参考跨境电商平台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成品出口退税率和原材料进口税率作出合理调整,助力企业轻装前行。引导跨境电商平台减免中小外贸企业的各项注册和会员费用,由政府提供补贴,以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最后,加大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境外宣传推广。针对疫情初期外媒对中国疫情的不当报道而导致的境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和中国产品可能产生的不良印象,政府应大力支持线上平台广泛开展对外宣传,在疫情援助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权威媒体上发出中国制造的好声音,传播中国产品的好形象。

2.以数字贸易稳定生产经营,拓展海外市场。数字贸易既是中小外贸企业短期应对疫情影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适应未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贸易将会逐步取代传统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形态[7]。对于中小外贸企业而言,数字贸易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方面,数字贸易能够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及时准确掌握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搭建一条对接海外市场的网络通道,实现与目标市场的精准匹配,降低贸易成本,提高企业的出口匹配效率。另一方面,中小外贸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可以准确把握国外客户需求情况,精简线下供应链流程,更加精准高效地配置生产要素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智能化生产和出口。除此以外,数字贸易还能够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实现线上办公,减少疫情防控期间的人员流动,从而减轻疫情防控压力。在新冠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数字贸易越来越受到中小外贸企业的追捧。数字贸易在短期内加速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复工复产,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在长期内还将提升中小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并在疫后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当前正处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小外贸企业要尽快明确数字化转型之路,以经营智能化、价值链高端化为目标,主动布局线上交易业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数字化贸易升级,探索一条线上与线下融合的经营之路。

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面对当前国外客户询盘减少、订单暂停或取消的艰难状况,中小外贸企业仍然要力所能及地为交易伙伴提供帮助,如关心慰问或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既展示了企业的负责任形象,又有利于维系好客户关系,以便在疫情好转后继续开展交易做铺垫。与此同时,将承担社会责任与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紧密结合。众所周知,在疫情发生前的2018 至2019 年,中美贸易战成为了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对我国对外贸易尤其出口产生了较大冲击。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强力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和“美国优先”战略,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效仿,一时间一股“逆全球化”浪潮似乎正在来临,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组织的权威不断受到挑战,全球治理架构也屡次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破坏。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全球蔓延,倒逼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控制疫情,也让各国意识到世界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降低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开展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近期包括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寻求抗疫援助,一些西方大国开始对过去采取的保护主义政策开始反思其合理性。全球治理的新趋向又进一步被疫情凸显了,逆全球化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应把握疫情防控带来的全球合作机遇,通过抗疫合作发展对外关系,展示企业形象,拓展合作范围。在深化与欧美传统贸易伙伴合作的同时,尤其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4.主动采取自救措施,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一是主动通过线上贸易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疫情防控期间,各国政府对各类实体店等人员聚集性场所暂不开放,商业实体店进入了“闭店期”,各国纷纷号召民众采取无接触的方式进行线上交易,一时间,“无接触经济”迅速兴起,疫情防控加速了采购和消费模式的转型,促使许多行业尝试直播销售、线上营销等,加快了中小外贸企业数字化沟通和办公。随着疫情的蔓延和持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逐渐适应这一营销场域,而线上贸易更有利于针对不同顾客群体的特点,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实施差异化精准营销,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8]。二是积极预防交易风险。中小外贸企业在出口前要主动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以防范由于订单取消、拒收拒付风险带来的损失。在出口前还要与客户就国际货运通行、目的地港口运转、国家政策、收货条件等情况进行清晰沟通,避免因疫情影响致码头拥堵而产生的堆存费、用箱费等额外费用。对于接下来可能承接的新订单,要适当提高定金比例,以保证订单不亏本。三是妥善化解交易风险。在面临订单取消、客户拒收等情况时,要及时止损,对于无法在目的国降价转售的商品,要合理评估货物价值,对一些低价值商品,可做弃货处理,就地销毁;对于高价值商品,先请客户出具弃货声明,再安排退运回国内保税区仓库保存。针对部分客户以进口国禁令颁布构成不可抗力为由提出取消订单或解除合同的情况,可与客户协商延期履行交货义务,待禁令取消后再履行。对于境外客户以担心来自中国的货物不适销为由取消订单的,除了明确告知对方理由不成立以外,更要积极与贸易伙伴沟通,通过增加检验检疫措施、提供特定检验检疫证明等,打消客户顾虑,争取继续履约。四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若疫情防控周期过长,中小外贸企业必然难以维持,目前不少企业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也在逐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一些企业开始转向生产和销售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以弥补主业订单缺乏带来经营亏损。在当前欧美疫情爆发的情况下,由于这些国家的防疫物资紧缺,大量采购需求正在向中国发出,这也为那些濒临倒闭的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了一根“救命稻草”。

猜你喜欢
复产订单出口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战疫情 奋力前行 复工复产 再续新篇(一)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