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妍, 蒋萍, 戈小梅
(东莞市凤岗医院, 广东 东莞523690)
多数ICU 患者因病情危重, 临床抢救常常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但该治疗手段往往会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等并发症[1]。 VAP 通常发生在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受机械通气48 h 之后, 撤除呼吸机或拔除插管的48 h 之内, 属于ICU 发生率较高的院内感染[2]。相关研究[3]证实, 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VAP 发生率, 改善患者预后。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ICU 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8 例, 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VAP 发生情况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3 月至2019 年7 月我院ICU 收治的68 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n =34) 和对照组 (n =34)。 对照组中男23 例, 女11例; 年龄17 ~92 岁, 平均年龄 (46.22 ± 5.21) 岁; 疾病类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 例, 心肺复苏12 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5 例, 中毒性休克2 例。 研究组中男25 例, 女9 例; 年龄24 ~91 岁, 平均年龄 (45.28 ± 4.97) 岁; 疾病类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 例, 心肺复苏12 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7 例, 中毒性休克1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方案如下: ①由科主任带头, 由护士长及相关医务人员组成院内感染管控小组, 对包括护理员及保洁员在内的全部医务人员开展VAP 防控培训, 持续开展相关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 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于VAP 的防控意识。 ②积极落实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加强手卫生管理, 采取定期考核、 持续改进的办法, 全员积极参与七步洗手法培训, 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均可熟练掌握相关动作规范, 并在全部洗手池附近张贴七步洗手法图示说明; 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在各个单元适当位置安放快速手消毒剂, 与患者接触完毕立即清洗。 ③ICU 内多数患者为危重感染患者, 临床治疗以多种抗菌药联合为主, 用药选择多为各种高阶抗菌药物, 如替加环素、 美罗培南或万古霉素等, 这导致ICU 成为多重耐药菌(MDRO) 聚集的高危科室, 尤其在呼吸机表面, 存在大量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患者由此发生MDRO 感染所致的VAP 风险大大增加。 针对上述风险, 感控小组通过制定组合式预防方案, 减少感染环节, 对耐药病原体常见种植区域彻底消毒, 减少因器材使用导致的院内感染, 严密监测患者体温,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 尤其是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患者, 进一步完善尿培养、 血培养及痰培养, 定期做血培养, 查找发热原因,制定抗感染方案。 ④严格执行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对于MDRO 感染或高度怀疑者采取接触隔离, 普及一次性无菌物品, 对于直接接触患者的器具, 制定专人专用登记表, 杜绝交叉感染。 从严落实无菌操作, 对于侵入性操作, 加强皮肤消毒流程, 减少留置管侵入所致感染。 ⑤严格落实操作规程, 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吸痰处理, 每日评估撤机情况, 严格予以患者半坐卧位, 以30° ~45°为标准; 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预防呼吸抑制, 帮助患者掌握呼吸技巧, 减少深呼吸和动作幅度较大的活动。 ⑥完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 减少高阶抗菌药物的滥用, 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⑦为患者家属开展院内感染防控培训, 通过视频宣传、 纸质彩页画报等提升患者家属对于感染防范的安全意识, 取得患者家属认可、 理解, 完善消毒隔离措施。 ⑧制定ICU 科室患者探视制度, 规定每日探视时间, 保证患者休息不受打扰, 降低病原菌携带风险; 在患者家属探视过程中, 应给予速干手消毒液对手部卫生进行处理, 佩戴一次性头套、 口罩及鞋套; ICU 科室的医务人员日常穿着规范, 常佩戴口罩, 防止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 VAP 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 分为非常满意 (>80 分)、 一般满意(60 ~80 分) 及不满意 (<60 分) 三个等级,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 一般满意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组别 n 住院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研究组 34 13.03±4.70 4.79±0.98对照组 34 21.68±8.83 6.47±1.60 t 值 5.042 5.221 P 值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VAP 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VAP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VAP 发生率比较 [n (%)]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在ICU 中,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抢救措施, 患者需通过辅助性呼吸完成相关治疗。 该疗法属于侵入性操作,如果操作不当, 易引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 以VAP 最为常见,也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感染途径[4-5]。 对于VAP 的预防工作以控制VAP 高危因素为主, 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安全、 减少VAP 的发生意义重大[6]。 本研究中, 笔者及科室相关护理团队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 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包括建立院内感染管控小组、 加强ICU 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落实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危险因素、 从严落实无菌操作; 在护理服务中, 帮助患者严格执行半坐卧位, 帮助患者快速适应呼吸机工作环境, 通过对患者家属关于院内感染防控的培训, 严格落实ICU 科室患者探视制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VAP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 <0.05), 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降低VAP 发生风险,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