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路,尹传祥,张 平
(1.山东辰信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 菏泽 274000;2.山东斯递尔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曹县 274400)
吡喹酮(Praziquantel)作为广谱抗寄生虫病药物,CAS号:55268-74-1 ;CBNumber:CB8178956
分子式:C19H24N2O2
结构式:
血吸虫病是一种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据报道全球有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血吸虫病,感染者达2亿人。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虫卵和毒素广泛损害肝脏,形成腹水,民间称作“大肚子病”、“水臌病”。
1937-1938年,Kikuth 等研制成了小鼠曼氏血吸虫病动物模型,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进行大量的抗血吸虫的药物筛选。随后筛选了hycanthone、oxamniquine、niridazole, metrifonate 等药物,但这些药物疗效有限而副作用却很大。因此,人类为寻找更合适的抗蠕虫病的药物仍在继续努力进行。1972年英国辉瑞公司的Baxter C A和Richards H C报道吡嗪并喹啉衍生物(Derivatives of 2,3,4,4a,5,6-hexahydro-1H-pyrazino(1,2-a) quinoline,从45种化合物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抗曼氏血吸虫作用[1]。1973年德国拜耳公司发现含“吡嗪并异喹啉”的化合物具有抗血吸虫作用,随后该公司与默克公司合作合成了一系列“吡嗪并异喹啉衍生物”,意图从中筛选更好的抗蠕虫药物。1975年Thomas等报告了对这些合成物的初步测试结果:吡喹酮(药名praziquantel, 内部编号EMBAY 8440, 英语名称Biltricide)的抗血吸虫的效果最突出。1976开展动物实验,1977年各种动物实验进一步扩大:小鼠、大鼠、兔子、狗、猪、猴子等等。动物试验表明吡喹酮对曼氏、埃及、日本血吸虫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而且毒性较小。1978年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结果证实吡喹酮口服制剂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与此同时,为了迅速取得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资料,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西德拜耳药厂进行了合作,在巴西、日本、菲律宾和赞比亚开展了该药临床试验,证实其为一种高效副作用小的药物。1980年德国默克公司将吡喹酮以商品名Cesol上市,又名Biltricide。纵观药物发史,一次就能找到的神药并不多,很多药物都是先发现一点点药物作用的迹象,然后循着科学思路,经过各种分子改造等而得到的,很显然吡喹酮的发现也是这样的套路。
我国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对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治疗药物的开发研究不遗余力。我国学者一看到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报道,职业的敏感使他们意识到吡喹酮意义重大,立即引起高度重视。1978年,杨元清、王根法、陆颂慈、范本伦、肖树华等在《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寄生虫病分册)》对吡喹酮进行报道。他们并不仅仅停留在报道上,而且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1979年杨元清等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报道应用吡喹酮进行了小鼠及家兔的动物实验,范必勤在《江苏医药》通报了口服吡喹酮治疗黄牛日本血吸虫病研究。1980年除动物实验之外,临床研究的报道也陆续出现。上海市吡喹酮临床协作组报道了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485例临床观察,朱汉华等报道了吡喹酮不同剂量治疗血吸虫病临床观察,吴维督等报道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162例心电图分析。我国的这些实验是对世界吡喹酮实验的验证和深化,提供了更多更坚实的实验数据和临床资料。由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我国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1982年我国将吡喹酮正式投放市场。我国从药物合成,到动物实验,到临床试验,只用了四年多时间,只比世界上条件最好的德国拜耳公司晚2年。这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我国科技人员站在巨人肩膀上披荆斩棘换来的。
吡喹酮(Praziquantel,Biltricide)为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以及绦虫病和囊虫病。吡喹酮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血吸虫病病原学治疗首选药物。吡喹酮是血吸虫的克星,其出现彻底改变了血吸虫病的治疗状况。上海市吡喹酮临床协作组报道治后1、3、6个月随访,粪孵阴转率分别为100%、99.6%和99.2%。
杭盘宇、宋鸿焘等报道在经过多年反复化疗后形成的中低度疫区,对目标人群进行化疗,粪检阴转率仍高达 95%-100%。在吡喹酮发现之前曾应用锑剂治疗血吸虫病,其缺点为经治疗者仍有20%-40%复发,且毒性很大,反应很多,严重者可以致死。吡喹酮出现之后,锑剂很快就退出了。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非常有效,仅仅服药一到四天就可以成功治愈。慢性血吸虫病服药1-2日,急性血吸虫病服药4日。鉴于吡喹酮对血吸虫病的极佳疗效,以及一些国家地区血吸虫病的极大降低和消除,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血吸虫病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控制(聚集在所有监测点的重度感染率<5%),到2025年消灭(聚集在所有监测点的重度感染率<1%)”。最近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Arminder K. Deol研究组对此进行了评估,相关论文于2019年12月26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除尼日尔外,其他8个国家项目均在两轮及以下便达到了疾病控制的目标。2020年已到来,2025年也不远了,我们衷心希望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血吸虫病的世界”。在此,我们祝愿这一目标早期实现!
长期以来,国内外生产吡喹酮一直采用德国拜耳公司的老工艺。该工艺步骤较长,有7~8步反应,收率较低,仅为15%左右;生产中要用到氰化物、环己亚酰氯等剧毒品和高污染物,毒性大;生产为高压加氢操作,危险性大,易发生事故;而且,三废排放量大,环保治理费用高。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吡喹酮合成的新工艺,近年来已取得不少成果。2002年,韩国科技人员研究出一项新工艺,并在韩国申请了专利。该工艺以β-苯乙胺、氯乙酰氯、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等为原料,反应减少到4~5步,革除了氰化物等。然而该工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反应活性低,需要在较高温度下反应,会引起副反应,中间体不稳定等,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等。
2005年,我国江苏工业学院单玉华等人对吡喹酮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项新工艺,并和宜兴市新宇化学品厂共同申请了中国专利。该工艺以β-苯乙胺、氨基乙酰卤盐酸盐、卤代乙醛缩醇等为原料,经缩合、环化、酰化合成吡喹酮,反应只有3~4步。该方法原料价廉、易得、低毒,工艺简单,合成条件缓和,无需加压,操作安全,合成步骤少,总收率可超过50%,且合成过程排放的废物少、污染少,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合成工艺,生产成本可降低30%左右。现在我国已有企业按此工艺生产吡喹酮,由于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使吡喹酮价格也有了较大下降。
申请号为CN201310675707 .8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制备吡喹酮的方法,采用一锅法(one-pot reaction,一锅法反应中的多步反应可以从相对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不经中间体的分离,直接获得结构复杂的分子。这样的反应显然经济上和环境友好上较为有利)来制备吡喹酮,其中公开了析晶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丙酮中的一种。采用该工艺方法制备,会产生较高含量的RRT0.76(RRT为Relative Retention Time的缩写,相对保留时间,0.76代表液相色谱检测该杂质在主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0 .76 倍出峰位置)杂质,影响吡喹酮产品的品质。
吡喹酮除了在合成工艺上有一些创新外,在制剂等方面也有一些新进展[2-5]。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吡喹酮制剂主要是口服片剂,现在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正在研制吡喹酮注射剂。此外,以前人们使用的吡喹酮为其消旋体,近来有单位生产出左旋体吡喹酮。研究证实,用左旋体吡喹酮代替消旋体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等疾病,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
该路线分四步合成:
在二氯甲烷溶剂,在碳酸氢钠催化下,苯乙胺先和氯代乙酰氯反应,制得化合物1;再在甲苯中和碳酸钠催化下和氨基乙醛缩二甲醇得化合物2 ;然后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加硫酸环合,制得化合物3;然后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在缚酸剂碳酸钠存在下和环己甲酰氯缩合得吡喹酮粗品,经丙酮精制后得吡喹酮成品,总收率接近40%。
反应方程式如下:
该路线分五步合成:
2.2.1 N-(2-苯基乙基)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的合成
在搪瓷反应釜中加入β-苯乙胺、2-氯乙醛缩二甲醇,开启搅拌电机投加固体氢氧化钠,投毕缓慢升温至100~125℃,反应釜保温8小时,减压蒸馏出去过量β-苯乙胺,釜内为N-(2-苯基乙基)氨基乙醛缩二甲醇。反应式:
2.2.2 N-环己甲酰基甘氨甲酯的合成
向搪瓷反应釜中加入二氯甲烷溶剂,投入N-环己甲酰基甘氨酸,夹套冰盐水将温度降至15~20℃。向反应釜中加入氯甲酸甲酯,搅拌20min使反应完全。反应式:
2.2.3 中间体Ⅰ的合成
往高位槽分别加入定量的三乙胺和二氯甲烷,溶解备用。当N-环己甲酰基甘氨甲酯的合成反应釜温度达到15~20℃时,开始匀速滴加三乙胺和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冰浴),15~20℃继续保温搅拌反应25~35min,将N-(2-苯基乙基)氨基乙醛缩二甲醇投料完毕后,将体系升温至30~35℃,保温反应6~8h,当反应合格后,反应罐通冷却水将体系降温至20~25℃;反应式:
向高位槽中加入浓硫酸,开始滴加浓硫酸,控制滴加时间30~90min,控制体系内温度不超过30℃。当浓硫酸滴加完毕后,将体系冷却到5℃以下,缓慢向反应釜中加水,升温至20℃,静置30min,有机层分至其他釜,水层调pH至中性排放;
有机层加入工艺用水,搅拌10~20min,用液碱将反应液pH值调节至7,当调节至7时再搅拌10~20min,再次检测其pH值,确保体系pH值调至7,静置分层,去水层(之后水层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去回收三乙胺)常压蒸馏至反应釜少量二氯甲烷,改用减压蒸馏。然后加入乙酸乙酯搅拌均匀,冷冻到0~5℃,保温1h后离心,滤液回收乙酸乙酯套用。
2.2.4 中间体Ⅱ的合成
在反应釜中投入的乙酸乙酯,冷冻5~10℃,再滴加硫酸,分次投入的环合物,保温搅拌30min,将体系缓慢升温至35~40℃。当体系内温达到35~40℃,保温反应6~12h,当反应完全后,将反应罐降温至5℃以下,缓慢向罐内加水,控制体系内温5℃以下,滴加完毕后,将体系保温0~10℃搅拌1~1.5h。待晶体析出后向釜内打入二氯甲烷搅拌30min,静置30min,分出有机层至其他釜,水层加入二氯甲烷,搅拌15min静置30min,合并有机层,水层用液碱调至中性排放至污水沟。反应式:
2.2.5 吡喹酮的合成
有机层加入工艺用水,搅拌状态下,用液碱调pH值至8(使用pH试纸检测水层,检测时停止搅拌),搅拌15min,静置30min,有机层转入其他釜,水层排放至废水池。(液碱的用量以实际为准)有机层加入工艺用水,搅拌15min,静置30min;有机层分层至其他釜,水层排放至废水池。常压蒸馏至罐内剩余少量二氯甲烷,改用减压蒸馏至粘稠固体状,往反应罐加入无水乙醇,减压蒸馏带干二氯甲烷(最后减压用油泵拉干至无二氯甲烷)。
向反应釜内加入无水乙醇,升温至50℃,搅拌至澄清,高真空拉10min;用冰盐水降温至5~10℃,搅拌吸晶1h,放料离心,分3~4机甩干。反应釜内的物料用乙醇冲洗,母液收集回收,均匀放料至烘箱1个小时,得到吡喹酮。反应式:
该路线分六步合成:
氢化物由异喹啉与氰化钠、苯甲酰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加成物中间体,再经加氢反应得到氢化物。具体过程如下:
(1)加成反应工序:将苯甲酰氯、液碱加入高位槽待用。加成釜中加入乙醇,再投碱。固态氰化钠用小计量称称好重量,从人孔中倒入反应釜中,密闭投料口,开启搅拌溶解。将异喹啉加入反应釜。开启搅拌,夹套开启蒸汽阀门升温,温度控制,开始滴加苯甲酰氯,滴加完毕。维持釜温,然后降温冷却,加成反应结束。将加成反应液用离心机分离,得到加成物滤饼和加成母液。母液到处理工序,滤饼(加成物粗品)投入精制釜中处理。
将乙醇加入精制釜中,搅拌使滤饼全部溶解,用冷水降温,冷析出加成物,离心分离。乙醇用于套用,滤饼投入双锥真空干燥机干燥。干燥过程控制温度,干燥过程结束,出成品包装、蒸出的乙醇转入精馏工序回收利用。
加成母液处理:将加成母液转入浓缩釜中蒸馏,粗蒸乙醇转入乙醇受罐,再加入次氯酸钠破氰。残液转入沉淀罐,加入萃取剂氯甲烷,沉淀分层,分出水相,打入酸化釜回收苯甲酸。
有机相:将沉淀罐中的有机相放入异喹啉处理釜中,进行酸化,分出水相转入异喹啉处理釜。有机相打至精馏工序蒸出氯甲烷套用。
异喹啉盐水处理:将含异喹啉盐水转入异啉处理釜中,液碱调pH,加萃取剂二氯甲烷,静置分层,分出水相和有机相.将下层有机相加热蒸出二氯甲烷。剩余物料即为回收异喹啉(做底料投料)。上层水相并入酸化金中再处理。
分层釜中盐水处理:放入酸化罐,开启搅拌,同时加入盐酸,生成固体苯甲酸和氯化钠,反应半小时后,打入闭式离心机甩滤,放完物料,得到固体苯甲酸。将滤液返入釜中加入活性炭脱色,放入离心机甩滤,物料放完后继续甩滤。停离心机,滤饼为废活性炭。脱色盐水再返入釜中用液碱调pH中性,用真空减压蒸出冷凝水(作反应原料水)。降温,开搅拌析出固体氯化钠,放入离心机甩滤15min,得到配产工业盐(外售),滤出的母液返回釜中,蒸馏回收盐析套用,剩余淡盐水放入水箱,留作下批套用。酸化处理盐水过程中,用二级吸收塔(液碱)吸收CN生为氰化钠,用于加成反应用原料水。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2)氢化反应工序:氢化反应釜抽入乙酸乙酯、投入加成物和镍铝催化剂,关闭排气口,反应釜内充入氢气,进行氢化反应,控制压力,夹套蒸汽加热,直至釜内压力不再变化时反应结束,排空。压入保温釜保温。用氮气将氢化反应液压入缸式过滤器进行过滤,滤出镍铝催化剂后, 浸泡在水中保存待用。用氮气将滤液压入冷析釜中, 控制压力0.05~0.025mPa,保证将滤液压干净。冷析釜夹套开启冷盐水阀门,冷却物料,冷析结晶完毕。放料到离心机甩滤,甩干滤饼,滤出固体氢化物倒入双锥真空干燥机干燥,干燥时间控制在4~5h,温度80℃,干燥结束,待物料自然冷却到常温,将成品氢化物包装入库。母液转入浓缩釜中,减压浓缩蒸出乙酸乙酯粗品交精制工序处理,蒸馏釜残送环保服务技术中心处理。 反应方程式如下:
氯环物以氢化物为原料与氯乙酰氯、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体过程如下:
反应釜中真空抽入二氯甲烷,投加氢化物,夹套加热,搅拌使之全溶,降温,保持温度,开始滴加氯乙酰氯,完毕。保温反应,用密闭离心机甩滤得到酰化物,滤液用泵打入浓缩釜中,蒸出二氯甲烷套用。
将酰化物投入到环合釜中,加入二氯甲烷,温度控制,通过高位槽滴加液碱,环合反应结東。停搅拌,静置分层,分出水相转入碱水浓缩釜处理,有机层转入水洗釜。将水洗釜有机相加入一次水洗涤,同时搅拌,停搅拌。静置分层,水相排入污水站处理。有机相用泵打入浓缩釜,加热蒸出二氯甲烷套用。再加入乙醇,开始升温使物料全溶,转入环合冷析釜,降温,保温冷析结晶结束。离心机甩滤得到环合物精制湿品,滤饼入双锥真空干燥机干燥,即得氯环物。环合物滤液转入蒸馏瓮,蒸出乙醇套用。
环合物反应液分出的水相转入碱水浓缩釜,蒸出冷凝水套用底水。再加入析盐剂乙醇析出固体氯化钠,离心甩滤得到副产工业氯化钠外售。滤液转入脱溶配碱釜,蒸出乙醇套用,剩余水再加入片碱配制成30%液碱套用。反应方程式如下:
吡喹酮生产甲氯环物水解得到水解物,水解产物再与环已甲酰酸氯合成吡喹酮。具体过程如下: 将磷酸加入酸高位备料釜,将工业磷酸放入水解釜中,投加氯环物,搅拌,加热物料,保温反应,完成水解反应,然后降温。冷析釜加入水,抽入水解磷酸盐溶液降温析出水解物。将冷析釜中物料放入离心机过滤,过滤时间半小时,停离心机,固体水解物粗品投入精制釜;母液打入稀磷酸脱色釜。脱色釜加活性炭搅拌脱色,经离心机过滤,除去炭,滤液打入浓缩釜,加热蒸出回收凝水,返回冷析釜套用,浓缩釜磷酸抽入磷酸备料釜。
水解物精制釜投入水解物粗品,加入甲醇溶液洗涤,经离心机甩滤,得到滤饼(水解物精制湿品)投入中和釜,甲醇滤液转入甲醇蒸馏釜,加入套用水,蒸出甲醇,经离心甩滤,除去苯甲酸,滤液返回釜中蒸出甲醇套用。
中和釜中加入套用水搅拌,投入水解物精制湿品,真空减压蒸尽甲醇,滴加液碱,静止分层,水相放入盐水罐,有机相留釜内加入二氯甲烷洗涤,静止分层。
盐水罐中的盐水打入冷析釜,降温,离心甩滤,固体物为磷酸氢二钠外卖,淡碱性滤液打入配碱釜,用片碱配成30%含量液碱打入液硫高位槽备用。
下层有机相打入有机相沉淀釜,沉淀分层,有机相打入环甲釜:水相放入吨箱,返回中和釜做套用水。
环甲釜中有机相搅拌降温,滴加环己甲酰氯,滴加完毕保温反应,放入静分罐,加入水进行水洗,搅拌后静止分层,有机层放入重相贮罐,水相放入吨箱。有机相从重相贮罐打入水洗釜中加水洗涤,静止分层,有机相放重相贮罐,洗水下批套用。
洗涤后有机相抽入浓缩脱色釜,蒸馏脱溶回收二氯甲烷,析出粗品吡喹酮,再往浓缩脱色釜加入丙酮溶解,加入活性炭,搅拌脱色,经炭滤器,精滤器二级过滤后,入结晶罐。降温结晶,保温,经离心机分离,离心母液套用,套用数次后蒸馏回收丙酮;滤饼即得吡喹酮精制湿品,移入干燥箱干燥,经万能粉碎机粉碎后,包装即得成品。
反应方程式如下:
显而易见,如果能有充足廉价的环己烷甲酰氯,该路线一样可以缩减到四步合成反应。
总之,经过大量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形成了不同的吡喹酮工业化合成路线,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及技术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对吡喹酮的生产发展及市场推广起到良好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