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山区渔业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

2020-07-20 03:41夏佳佳原居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鲵丽水市丽水

夏佳佳,原居林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 湖州 313000)

浙江省是渔业大省,浙江省土地面积10.55万km2,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耕地面积仅208.17万hm2,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山区渔业在浙江省渔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浙江省山区渔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逐渐成为许多地方的关键产业。但是,由于山区渔业长期以来受水面资源量小、养殖方式传统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养殖模式及养殖规模一直停留在小农经济层面,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山区渔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走特色渔业和现代渔业绿色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浪前行,永立潮头[1-2]。丽水是典型的山区市,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渔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然而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特定的渔业水域,丽水立足山区生态优势,认真打好生态牌,打通两山通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发展山区特色渔业绿色发展之路。本文以丽水市为例,探索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渔业绿色发展之路,以期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山区渔业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1 丽水渔业发展概况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部,是浙江省山地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区域,也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79.1%,人均水资源量7 376 m3,是全省人均水平的3.6倍。丽水境内山涧网布,溪流纵横,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等6大水系,有“六江之源”的美誉,良好的水系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瓯江水系为丽水的主干水系,横贯全境,出温州,入东海。丽水境内流域面积13 108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72.4%,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6%。此外,丽水境内小流域资源丰富,全市20 km2以上、100 km2以下的小流域总面积达1.2万km2。大自然的恩赐,孕育出了“丽水香鱼”大家族,既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经济鱼类,又有龟、鳖、蟹、石蛙等高档水产品,还有鼋、鹰嘴龟、大鲵等珍稀水生动物。

1.1 2013—2017年丽水渔业发展概况

2013—2017年丽水市渔业产业发展概况见图1。总体来看,丽水市渔业发展态势良好,水产品总产量保持稳中略涨,渔业总产值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并在2017年实现了飞跃式增长。第一,渔业产值较快增长。好水养好鱼,丽水优质的水资源环境令水产品的价值得到逐步提升,通过渔旅融合,丽水的水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初步实现优质优价;此外,生态精品渔业和特色产业(如大鲵产业)的发展,也助推了产值的增长。第二,涉渔工业和建筑业实现较快增长。随着全市渔业产量的稳步增长及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行动方案的实施、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应用,加工或初加工产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鲜活包装产品也在迅速增加,涉渔工业和建筑业实现较快增长。第三,涉渔流通和服务业实现飞跃式增长。主要原因是以前对水产品流通、渔业餐饮业及休闲渔业存在严重的漏报现象,2017年按应统尽统的要求,各县(市、区)对所辖范围内的相关业务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因此,出现了飞跃式增长的状况。

图1 2013—2017年丽水市渔业发展情况

1.2 2018年丽水渔业发展概况

2018年,全市渔业工作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打造浙江(丽水)渔业绿色发展创新区。如表1所示,丽水市全年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出约12.6亿元,与2017年相比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出翻一番,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4 661 t,其中淡水养殖产量21 063 t,淡水捕捞产量3 598 t。2018年,丽水市大力推进河道生态渔业,设施渔业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三大水库产量不再计入养殖产量,因此,当年产量实现平稳增长。同时,捕捞产量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中小河流渔业资源增殖力度明显加强,资源恢复较快;二是三大水库的产量计入捕捞产量。

表1 2018年丽水市渔业产业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9 375 hm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 448 hm2,水库养殖面积7 355 hm2,河沟养殖面积123 hm2,其他养殖面积449 hm2;全市稻田养殖面积11 203 hm2。全市共有渔业村9个,渔业户4 729户,渔业人口26 093人。全市依托渔业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重点发展稻田养鱼、水库洁水渔业、溪流性土著鱼类开发及生态精品渔业,在大鲵、石蛙、溪鱼、稻鱼和有机鱼等特色渔产业方面筑实较好的发展基础。当前,全市大力发展溪流性鱼类养殖业,发展多品种、多类型的生态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全市注册大鲵养殖企业有18家,养殖规模超过200万尾;石蛙养殖年产量超过9万kg,产值超2 000万;稻田养鱼面积超过6 700 hm2。丽水积极推动渔业加工和渔旅融合,2018年在中国渔业协会、中国休闲垂钓协会和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三乡一都”授牌仪式上,丽水市获得“中国娃娃鱼之乡”“中国生态溪鱼之乡”“中国田鱼之乡”“中国休闲垂钓之都”授牌。

近年来,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和水利局紧紧围绕“以渔秀村、以渔富民”的工作思路,提出丽水香鱼“1234”工程,全产业链打造绿色渔业产业体系。丽水先后制定并出台《丽水市“香鱼随人”渔业发展规划(2015—2020)》《关于发展丽水绿色渔业产业的实施意见》《丽水香鱼“1234”工程行动计划(2018—2020)》《丽水香鱼小镇规划(2018—2025)》《丽水市“百斤鱼(粮)万元钱”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等规划(方案),提出创建“两乡一都”(中国大鲵之乡、中国溪鱼之乡、中国休闲垂钓之都),打造“全国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示范区”“全国生态渔业示范区”,谋划走个性化、精品化发展之路,将山区生态渔业作为全市打通“两山通道”的实践样本和创新高地。

2 丽水山区渔业绿色发展优势

2.1 资源优势

丽水市水系众多、地形复杂,自然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良好的水系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其中不乏珍稀物种和名贵产品。丽水是全国最大的大鲵、石蛙产区,品类繁多的“溪鱼”资源蕴藏量居华东之首,溪鱼馆已成丽水餐饮业的一大亮点。瓯江河蟹虽然个体不如长江河蟹大,但口味明显优于长江蟹。瓯江彩鲤、高山薄壳田螺、软骨泥鳅、高山甲鱼、海南沼虾、米虾、雨鲴等都是当地名贵特产。众多的特色产品造就了丽水渔业的珍稀资源优势。

2.2 环境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丽水渔业带来广阔而持续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丽水渔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吃生态饭,以渔美水、以渔治水、以渔兴水,打造“丽水香鱼”品牌,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效益的同步增长,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丽水山好、水好、空气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生态优势。2018年,全市9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Ⅲ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为99%,12个国控“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要求和“水十条”考核目标要求,全市14个考核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2.3 基础优势

丽水渔业水域主要是水库、河流和稻田。在追求产量的发展时期,这种渔业水域是先天不足的,但在崇尚绿色消费、向往回归自然的新时代,原来的不足却变成了今天的优势。如今,水库渔业已经与洁水渔业画上等号,稻田养鱼主要采用山区梯田的生态种养模式。在河道内发展渔业,河道边建有流水养鱼和其他设施渔业基地,养殖的品种以大鲵、石蛙、溪鱼等当地特色产品为主。

3 丽水山区渔业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丽水渔业应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围绕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发山区特色渔业,渔业产业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全新的视角,充分考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渔业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做到以渔兴水、治水、美水,以渔兴村、富村、美村[3-4]。

3.1 推广水库洁水渔业,实现以鱼治水

水库“洁水渔业”是一种保水洁水的渔业模式,在水库中合理放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并把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富集到鱼体内,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达到以鱼洁水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应突破现有管理体制的障碍,有效整合乌溪江、紧水滩、千峡湖这3座大型水库的水面资源,合力经营,创建有机鱼核心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丽水有机鱼产业圈。

3.2 大力推广河道生态养殖,发展河道渔业

目前,全市已发展河道生态渔业的河段有199条,河道生态渔业不仅有效推进内陆山区溪流渔业资源的养护与生态修复工作,还解决了内陆渔业资源保护“最后一公里路”和河道治理“最后一公里路”的问题,也有力地推进渔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丽水渔业转型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据《丽水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市流域面积5~50 km2河段要实现河道生态渔业全覆盖,并逐步延伸到流域面积5 km2以下的小河流及源头山涧,重点用于开展石蛙、大鲵的保护和有序开发。

3.3 大力推广稻鱼共生模式,实现稳量增收

稻鱼共生模式是指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吞食害虫等功能,通过鱼食昆虫杂草和鱼粪肥田的方式减少了稻田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保证农田的生态平衡。2005年,丽水市“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1年,丽水市推出“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实现每667 m2综合产值超万元,农药和化肥施用量降低10%以上。截至2018年5月,全市有4.67余万hm2稻田资源,宜渔面积3.33万hm2,已发展稻田养鱼1.13万hm2。2017年,全市稻鱼共生模式产鱼3 658 t,每667 m2产鱼21.5 kg,每667 m2产值645元。“稻鳖共生”“稻虾共生”“稻鳅共生”“稻螺共生”等一批稻田生态种养新模式产生,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极大激发了山区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今后,应稳步推进稻田养鱼工作,形成丽水特色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并逐步发展乡村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将其培育成丽水的特色产业之一。

3.4 发展特色生态渔业,助推产业兴旺

大鲵产业、石蛙产业和溪鱼产业是丽水渔业的三大产业,是国内水产养殖行业的前沿产业。经过几年的培育,这三大产业均形成规模发展态势,市场前景良好,已经成为丽水生态特色精品渔业的重点产业。

今后几年应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大力开发大鲵市场,提升棘胸蛙养殖技术,实现溪鱼规模化养殖规模,积极打造“大鲵之乡”“石蛙之乡”“溪鱼之乡”,使之成为全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金名片。

3.5 提升休闲养生渔业,深化渔旅融合

休闲养生渔业是丽水市渔业产业实现三产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渔旅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2016—2017年,全市共创建4个“香鱼一条街”,通过打造“香鱼一条街”示范点、鱼家乐、水产品旅游地商品生产经营主体、渔业科普园等载体,结合石蛙、生态甲鱼、大鲵等一批特色水产品,逐步形成“养殖+科普+文化+饮食+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养生产业,同时也带动一批休闲渔业基地建设,如云和县后杉缘家庭农场毛作兴创办的农家乐、云和县森泉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的渔家乐综合体、遂昌乌溪江渔业有限公司推出的“千鱼飞跃”项目等。如该市云和县森泉家庭农场创办丽水首家淡水鱼科普园地,2018年五一期间吸引游客共4 000多人,营业额近10万元。但是,全市休闲渔业基地基本还处于分散的点状布局,今后应把全市休闲渔业基地链接成休闲旅游专线,或将其融入丽水休闲旅游度假线路,以线扩面,带动全市休闲渔业发展,全面推进渔旅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大鲵丽水市丽水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丽水古堰画乡
大鲵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萌物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从《丽水日报》、丽水网实践看地方媒体网络问政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