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1540机插田插-喷同步封草试验

2020-07-20 07:02史骏谌江华汪峰林乐志陈宏宇张琳玲柴伟纲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磺隆悬浮剂除草剂

史骏,谌江华,汪峰,林乐志,陈宏宇,张琳玲,柴伟纲*

(1.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0; 2.慈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 宁波 315300)

稻田草害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水稻高产、优产的主要因素。杂草不仅通过与水稻争肥、争光、争空间来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而且往往成为水稻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传播媒介。稻田杂草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化学除草剂的出现,为稻田杂草的防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相较于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化学除草剂防治杂草具有高效、经济、省工省力等诸多优点,使用面积和使用量也在逐年增长,已成为当前最广泛、最必不可少的除草技术[1-4]。

然而,随着除草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的增加,稻田杂草出现较强的抗药性。同时,除草剂对水稻的分蘖及最终的产量也产生了负面影响[5-8]。通过改进施药方法,是减少除草剂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的一种重要措施。因此,本研究通过探索在甬优1540插秧的同时,将除草剂喷施于田面,研究插秧-喷药同步施药技术,以此探讨减少除草剂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的可能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试验水稻品种为甬优1540,试验地点为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祥宇农场。土壤pH为5.76,电导率为145 μS·cm-1,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9.86、4.30、345.10、92.92和234.00 g·kg-1。

1.2 试验设计

共设5个处理。处理1为移栽当日667 m2喷施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 g(简称“一封”);处理2为移栽当日667 m2喷施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 g,移栽后15 d,667 m2喷施17%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50 m L(简称“一封一杀”);处理3为移栽当日喷施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 g,移栽后15 d,人工捡除田间杂草及上一季遗留的老草(简称“一封一捡”);处理4为移栽前3 d,667 m2喷施50%丁草胺乳油150 mL,采用毒土法进行封闭处理,移栽后15 d,667 m2喷施17%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50 mL(简称常规用药);以不施用除草剂为对照。

1.3 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为当地常规,以667 m2为施肥单位,总氮量16 kg,氮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的比例为4∶3∶3;基肥施用过磷酸钙30 kg,氯化钾10 kg,复合肥(NPK各15%)15 kg,碳铵25 kg;分蘖肥为复合肥15 kg,尿素5 kg;穗肥为施尿素10 kg。

1.4 调查方法

于插秧后15、30和45 d分别进行杂草种类和数量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倒置“W”形五点取样,布置于各处理的各小区(重复)中,每小区拥有五个样框(呈倒置“W”形),各样框大小为0.5 m×0.5 m,对样框中的杂草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与统计。

1.5 考种及测产

于2019年11月12日,各处理各小区中随机取五个点,每个点为0.5 m×0.5 m正方形,取其中的水稻,带回实验室进行考种。于2019年11月14日,进行实地产量测试。割取各处理各小区水稻,测定SPAD值和实际产量测算。

1.6 数据处理

利用统计软件SPSS 21进行数据处理。以杂草数量为因变量,处理为固定因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利用post-hoc(Turkey)对各处理进行两两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杂草种类及发生概况

调查结果(表1)显示,在插秧后15 d,处理1~5的总草发生量分别为0.6、0.6、0.6、0.8和14.4株·m-2。其中,处理1~4之间杂草发生量无显著差异,处理5杂草发生量显著高于前4个处理,表明使用30%苄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甬优1540稻田具有较好的杂草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处理1~3在药后15 d内稻田杂草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处理4也同样可以达到杂草防效。处理1~4的防效保持在94.3%~96.1%,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使用除草剂对插秧后15 d稻田杂草防治具有积极意义,说明各处理对甬优1540前阶段杂草防控具有较好的效果。

2.2 不同施药处理对株防效的影响

表1显示,至插秧后30 d,处理1~5的总草发生量分别为3.6、0.8、0.4、0.6和21.6株·m-2,其中仅施用1次除草剂的处理1的出草量已高于处理2、3和4。处理2~4的防效均高于96%,显著高于处理1,表明仅施用1次除草剂的施药方法的药效不能持续30 d之久(表2)。

表1 不同药剂处理下插秧后的杂草发生量

表2 不同施药处理下插秧后的株防效

至插秧后45 d,处理1~5的总草发生量分别为3.4、1.2、1.0、1.8和13.4株·m-2(表1);处理2、3和4的出草量相比插秧后30 d的出草量略有上升,各处理的防效相比栽后30 d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插秧后45 d处理5(表1)的出草量比插秧后30 d相比有所下降,可能与杂草种群内部竞争有关。

2.3 单季稻结实情况及产量

表3显示,处理1的667 m2有效穗数为13.3万,与CK相当;而其他施药2次的有效穗均高于14万。而处理1的结实率、千粒重则要高于其他几个处理,分别为86.0%和22.4 g。实测产量显示,处理1的667 m2产量为618.2 kg,低于处理4(常规)2.2%,与处理3基本持平;处理2的实测产量为707.0 kg,远高于常规处理11.8%。值得注意的是,CK产量为594.9 kg,仅低于常规处理5.9%。

表3 甬优1540机插单季稻考种及实测产量

3 讨论

由于本试验中“插-喷同步”除草剂喷施是采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雾,因此,在喷施除草剂时在田间留有较深的脚印,形成低洼之地造成大量除草剂的聚集,给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本试验建议,采用与插秧机配套的喷雾装置会带来更好的防治效果,即将喷施装置安装于插秧机尾部,于插秧的同时喷施除草剂,真正做到“插-喷同步”。此外,本研究显示,插-喷同步封草技术配合药后“一杀”,即药后15 d喷施1次除草剂,可有效防治稻田草害的发生。在宁波地区采用插-喷同步进行“一封”,药后15 d进行“一杀”,可作为甬优1540机插田的有效防治模式。

猜你喜欢
磺隆悬浮剂除草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线性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含量
吉林克雷伯氏菌2N3对噻吩磺隆的降解特性及其土壤修复作用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纳米除草剂和靶标生物的相互作用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