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娇
(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2019 年2 月28 日在京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 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 年底提升3.8 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 653 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 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2018年,互联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逐步打通,‘数字鸿沟’加快弥合;移动流量资费大幅下降,跨省‘漫游’成为历史,居民入网门槛进一步降低,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提升。”[1]
时至今日,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有研究表明,互联网不仅能够影响工业生产、金融发展、交通运输等宏观领域[2-3], 还改变了居民的消费决策、休闲娱乐、政治信任、民主参与、价值观等[4-6]。在政府的治理与发展方面,互联网在公益警务[7]、政务服务[8]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互联网的使用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互联网的使用会影响公众对党政公职人员清廉的感知。简单来说,清廉感知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官员清白廉洁程度的主观感受与评价。近年来,对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的研究较多,如倪星、李珠认为,公众对不同层级政府的清廉感知存在着差序格局[9];徐士珺的研究表明,政府治理绩效的四个方面,即政府治理透明度、政府治理效率、社会治理法治化、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公众腐败行为感知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政府治理绩效各个方面都对官员清廉感知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公众腐败行为感知显著降低公众的官员清廉感知[10]。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的使用对公众的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的影响。
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持的“2015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本文根据CGSS2015 数据库进行分析,排除缺失值和不可用变量之后,最终获得10 968 个样本。
1.因变量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互联网的使用对公众的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的影响,因此,公众对党政公职人员清廉程度的感知就是本文的因变量。根据问卷设计,研究者对“对于以下各类党政公职人员的清廉程度,您的评价如何?”这一问题进行测评,分别对本地国家干部、警察、法官、检察官及对各类党政公职人员的总体评价进行测量,其中选项“1、2、3、4、5”分别代表“普遍非常腐败、多数比较腐败、差不多一半廉洁、多数比较廉洁、普遍非常廉洁”,得分越高表示公众的党政公职人员廉洁感知水平越高。
2.自变量
本研究自变量选择问题“过去一年对互联网(包括手机上网)的使用情况”进行测评,其中选项“1、2、3、4、5”分别代表“从不、很少、有时、经常、非常频繁”,对“从不”使用互联网赋值为0,表示公众在过去一年没有使用互联网,对“很少”“有时”“经常”“非常频繁”使用互联网赋值为1,表示公众在过去一年使用过互联网。同时,对问题“过去一年是否经常在空闲时间从事上网活动”进行测评,其中选项“1、2、3、4、5”分别代表“每天、一周数次、一月数次、一年数次或更少、从不”,对“从不”“一年数次或更少”“一月数次”“一周数次”“每天”分别赋值1 ~5,数值越大表示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越高。
3.控制变量
本研究还将性别、年龄、教育、政治面貌、婚姻、家庭人均收入、健康状况、公平感和信任感等9 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进入分析。
分析方法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均值比较分析、回归分析等。
对自变量是否使用互联网赋值后与因变量进行均值比较分析,得出如表1 所示的结果。结果显示,不使用互联网的公众对于党政公职人员清廉程度的感知要高于使用互联网的公众,他们认为,大多数党政公职人员是比较廉洁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未使用互联网的人对网上曝光的腐败案例没有过多的了解和接触,而接触的主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等传播的都是正能量,因此,这类人对党政公职人员的清廉感知比使用互联网的要高。
表1 是否使用互联网与党政公职人员清廉程度的评价(均值)
以公众的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作为因变量,是否使用互联网作为自变量,其他9 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进入回归分析后得到模型1,得出结论为是否使用互联网对公众的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存在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以公众的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作为因变量,使用互联网的频率作为自变量,其他9 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进入回归分析后得到模型2(见表2),检验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频率越高的公众的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越低。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年龄越大,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越强,这是由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年轻人使用互联网的频率与使用互联网的熟练度要高于年龄大的人,他们对网上曝光的腐败案件的接收率也更高,因此降低了对党政公职人员的清廉感知;未婚人士比已婚人士的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未婚人群的注意力并未集中在家庭,对党的政策方针的在意程度及与党政公职人员的交流均要低于已婚人士,因此他们对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要高一些;共产党员由于在体制内工作,因此对党政公职人员的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他们对党政公职人员的清廉感知也更高;“认为社会越公平、对别人更信任”的人,其本身的生活幸福程度就比较高,对各项党的政策方针也更满意,对为人民服务的党政公职人员的评价偏高,因此也认为党政公职人员更加清廉。
表2 互联网使用对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的影响程度
互联网的普及使用,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便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文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 年的数据,考察分析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并没有对公众的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产生积极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互联网具有放大功能,当腐败案例被曝光后,经网络无限放大,给人们造成一种腐败现象已经成为时下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的错觉;二是有人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恶意炒作,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大众;三是互联网的扩散效应,使得大批网民转载与追踪事件的发展态势,导致事件持续发酵并迅速成为热点。
这一研究结论的启示有:第一,各党政部门应有效利用互联网的放大功能,将其转化为优势,以宣传与推广本部门的动态,使群众深入理解党政公职人员的工作,加强对党政公职人员的认可,有效提升对党政公职人员的清廉感知。例如,现在各个党政机关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注册了官方抖音号,这些都能有效提高公众对党政公职人员的清廉感知。第二,党政机关在互联网上曝光腐败案例的同时,也应及时对虚假的信息作出回应与证明,突出宣传各党政机关的优秀人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群众知晓清廉的党政公职人员是占绝大多数的,从而提升公众的党政公职人员清廉感知。第三,党政公职人员应加强自身政治建设,保持清廉的形象,以身作则,同时要引导公众正确使用互联网,不轻信网络谣言,以谣传谣,最大程度地避免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增强对党政公职人员的清廉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