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华,管玉成,曹 甦
小儿腹泻(infantilediarrhea)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呕吐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该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消化能力低下、抵御外界不良因素侵袭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密切相关,同时小儿胃肠道内菌群失调等多种不良因素亦参与其中[2]。近年来,随着药学的不断发展,肠道黏膜保护剂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但二者联合治疗小儿腹泻在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方面的报道仍然偏少。笔者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小儿腹泻,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在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中的作用。
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4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腹泻患儿共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3例,男 31例,女 32例;年龄 3个月至 4岁,平均(1.56±0.65)岁;病程 1~6 d,平均(2.65±0.72) d;腹泻次数 5~12 次/d,平均(6.07±2.13)次/d。 观察组 63例,男 32例,女 31例;年龄 3个月至 4岁,平均(1.62±0.63)岁;病程 1~6 d,平均(2.58±0.67) d;腹泻次数 5~13 次/d,平均(6.15±2.12)次/d。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诊断均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4];(2)粪便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3个/HP,细菌培养阴性;(3)患儿家长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伴有心、肝、肾等严重病变者;(2)状态意识差者;(3)胃肠道畸形者。
1.3方法两组患儿首先给予降温、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S20020014) 口服,1.5 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谷氨酰胺颗粒 (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670)口服,1袋/次,3次/d。 疗程均为两周。
1.4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包括:(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制定[5]。治愈:72 h内大便频次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有效:72 h后大便频次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缓解;无效:临床症状、大便频次、大便性状及大便常规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分别于患儿晨起空腹采取静脉血3 ml检测其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方法采用免疫单扩散法;同时检测CD4和CD8水平,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记录CD4/CD8比值。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正态总体前提下,两独立样本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校正;各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热消退、呕吐缓解、腹痛缓解、大便恢复正常及粪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数(%)]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比较(±s,d)
组别 发热消退 呕吐缓解 腹痛缓解 大便正常 粪便常规恢复对照组 2.55±0.52 2.84±0.50 2.74±0.74 4.31±1.15 4.64±1.32观察组 1.44±0.65 1.64±0.61 1.72±0.55 2.47±0.99 2.65±0.43 t 值 13.78 14.92 15.98 10.74 9.64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状态比较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和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s)
注:t1值为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t2值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3值为治疗后组间比较;组间比较,*P<0.01;组内比较,#P<0.01
组别 IgA(g/L) IgG(g/L) CD4/CD8对照组(n=63)治疗前 0.90±0.41 8.42±0.41 0.91±0.14治疗后 1.30±0.49* 10.94±0.60* 1.37±0.20*观察组(n=63)治疗前 0.91±0.45 8.49±0.47 0.93±0.16治疗后 1.75±0.48# 15.70±0.65# 1.75±0.26#t1 值 4.65 25.15 13.52 t2 值 9.25 65.12 19.53 t3 值 4.67 38.56 7.98
小儿腹泻病因复杂,由多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诱发,一旦发生腹泻,患儿往往会出现血便、黏液便、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及腹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以及心身健康。由于小儿腹泻的严重程度与其生理特点及免疫功能关系密切,发病时往往较为紧急,持续时间较长,极易引起脱水,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较高的病死率。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以及谷氨酰胺在儿科较为常用,在提高患儿免疫力方面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将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谷氨酰胺应用到小儿腹泻的治疗中,研究结果提示二者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腹泻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迅速降低患儿的体温,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减轻腹痛,显著减少腹泻频次,且能迅速恢复大便常规的异常指标。笔者推测以上疗效的取得与二者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两者联用可从不同的药理学角度共同作用于患儿胃肠道,改善菌群失调,从根本上快速治愈患儿病情,效果明确。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属于一种复合物,包括婴儿型双歧杆菌和酪酸梭状芽苞杆菌。双歧杆菌属于人体胃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属于优势菌和益生菌,主要作用为抑制胃肠道内的腐败菌群以及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腹泻患儿及时补充双歧杆菌可使该菌群定植于胃肠道,抑制肠道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和轮状病毒的生长繁殖,从而起到抑菌、抗炎的作用。酪酸梭菌定植于胃肠道后,可抑制大肠埃希菌以及出血性痢疾志贺菌的生长繁殖,同时能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在胃肠道生物性屏障的建立及维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8]。谷氨酰胺属于游离氨基酸,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内外。近年来研究显示[9-15],在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谷氨酰胺能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强肠道的免疫功能,防治肠黏膜细胞的水肿和坏死,同时还可减少菌群的移位,在肠道的保护和防御屏障的维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以上药理作用,谷氨酰胺颗粒在儿童腹泻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患儿腹泻频次及腹痛程度[15-20]。此外,实验室检查结果还提示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患儿体内IgA、IgG水平,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IgA主要分布在黏膜内,对黏膜抵抗病原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IgG作为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机体第二道防线的重要组成成分,CD4/CD8提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水平。根据表3,二者联用对机体的三大免疫防线均提示有积极意义,但是二者联用对机体的具体作用途径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