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对人性的复归

2020-07-18 16:07张涵
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性科技艺术

张涵

摘 要:在科技与艺术交融、重视商业价值、物质效益的当下,人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感受发生着质的变化。从传统的有文化韵味的艺术体验,逐渐转向了现代艺术纷繁的视觉挑战。高新技术正无限拓宽着人的感官刺激,相较之下,遗忘了传统艺术对人静观心灵的启示。

关键词:艺术;科技;人性

为了跟上信息时代的快速步伐,人们要面对快节奏的生活,高负荷的工作,艺术成了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顺应人们需求的现代艺术,源自西方的视觉文化,追求科技发达效应,娱乐之上,物质享受……这些的确能给人带来片刻的感官快乐,但真正的幸福观来自于内心,是否能在舟车劳顿中得到修复与平静。艺术的熏陶会日益影响着人的性格品德。对比现代艺术所传播的外放、躁动,中国文化强调“内证大于外求”,传统艺术便是倾听自己的心音,一心定,则万物静。

1 科技与艺术交融之作对人性的影响

高新科技开发应用在艺术上,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使得艺术的表现方法愈发的技术化。“技术化了的艺术”概念源于西方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讲究“意”,“术”并非指科学计量,而是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智慧技巧。

技术化的绘画是追求“快”、“新”和瞬间体验,而非艺术创作本质的过程享受、精神升华。如今层出不穷新兴的绘画科技中,有的可以加载各类绘画风格,用户只需拍一张人物照或风景照,一键选择就可以生成逼真的水墨效果画、油画、铅笔素描画等,参数的设置可以将笔触效果都仿得惟妙惟肖;更有软件,用户只要选择色块涂抹,便可自动匹配生成写实画风的瀑布、山脉等。简单的操作让一幅“画作”完成得轻而易举。比起费时费力、潜心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操作快捷,效果不减,还能让人得意于技术带来的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如此一来,技术产物与艺术作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人都可以宣称自己为艺术家。个人认为称之为艺术的作品,不是靠高科技技术辅助手段信手拈来的,简单机械操作产生的作品称不上艺术。当艺术作品具有了不能机械复制的唯一性,创作困难性和内在意义等因素,才有了艺术创作的印记,艺术作品才能恒久经典,艺术体验的根本机能才能发挥出来,让压抑、迷失于光色的人性复归,从科技产生的负效应中脱离。

当虚拟现实与艺术碰撞,光色声影的电子媒介处处强刺激着人们,追求更宽的视野、更强的冲击力、更逼真的沉浸式交互视效……,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都放大到极致。全息影像或影院的观影感受,多为震撼、逼真到窒息、目不暇接、感官大撕裂等,人们对信息的依赖、对技术的崇拜和对感官的拓展都是空前的。感觉的弱化,真情实感的麻木,艺术思维的懒惰、人性的浮躁便悄然滋生。所以,不能一味追求眼球经济、视觉盛宴,传达享乐主义、娱乐消费。艺术可以依靠技術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展示,如中国馆的长篇幅立体影像展示,还原了清明上河图绘画的风貌,让人与艺术近距离交流,起到了寓教于景的积极作用。科技与艺术交融之作应该多弘扬人文理想,坚定人们对本土文化与艺术的信心,让科技化的艺术展示有人性化的显示,引导人去追求向美向善的内在品格与精神旨趣。

2 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对人性的濡染

中国传统艺术的追求是质朴无华、平淡中和的情致韵味,萧疏淡雅的人生理想,远离纷争焦灼的生活态度,能将人提升到对人生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让浮躁的人们,厌弃矫揉造作,回归自性。能起到重塑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艺术理想和审美兴趣的作用。艺术的“意”,是“以形写神”、“言不尽意”、“气韵生动”,通过绘画有限的形象来传达出无限的内在神情、玄理和深意。传统艺术创作是修炼身心、情感升华、性灵沉淀的过程,传统艺术欣赏又是陶冶情操、觉醒内在人格的体验。在对自我内在和生命境界的探寻中,去发现美和人生的意义。

那些诞生于苦难、创作艰辛的艺术家,是追求艺术内在精神和人生品格的典范,后人常常能从他们的艺术人生中学到教诲。明代写意花鸟画的鼻祖徐渭,他的画意追求能给人以情绪感染,画中有着深刻的蕴藏,不是外来直接感受的表象,更不是能用任何机械记录的现象。“心物合一”是当今科学技术影像都无法捕捉到的境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灵魂与人格的体现,徐渭的画作《墨葡萄》提笔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诗句中“明珠”既指葡萄,又暗指“玑珠”,即笔底学问。徐渭以葡萄为写照,喻作九次不中举、怀才不遇的自己。诗画一体,直抒胸臆,将一切名利都放下,对物质生活淡泊。他晚年穷困潦倒,陋室只有一张草席,衣食不足,却不减其乐,《墨牡丹》用狂扫代替孤描,展现高风亮节。邻居送来食物救济,他便作《蔬果图》来报答,物质财富极其匮乏,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减隐士风华。痛定思痛的艺术创作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传统艺术折射出来的人格品藻、天人合一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传统艺术所向人传播和感化的,是爱,希望,生活。那些把艺术创作当作崇高使命,神圣信仰来体验的人,才是真正会用艺术来表达生活和性德的艺术家,他们是委顿生命的启蒙,精神的导师,为后人指点迷津。

社会生活急剧变迁,科技和人文艺术交杂,物质主义思潮汹涌,以欲望追逐、感官享乐、讲求实用的价值导向,容易衍生出浮躁粗俗的人性,人们的生命格调、生存方式和生活情调大幅度地被改造。传统艺术能够感化人沉静下来,在面对自己的心象时没有困惑,内观自己的性情之真,不去执着于成败得失,享受创造过程本身的生命情致。这是用传统艺术阐释现代社会,回归美好人性,改造生活的最美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猜你喜欢
人性科技艺术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纸的艺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功能与人性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