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庆军
摘 要:矛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万事万物都处在矛盾之中,矛盾即对立,在中国又可称为阴阳。中国绘画中的提按顿挫、浓淡干湿都属于这种矛盾,如何在画面中合理的处理这些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矛盾;对比;梁楷;留白
矛盾一词出现在《韩非子·难一》中,讲述的是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自称矛与盾的锋利和坚硬,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却被人问“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而不能答。矛盾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大到世界的运转,小到一幅绘画作品,矛盾无处不在。中国画讲阴阳关系而不讲光影效果,这是与西方绘画迥然不同的绘画理念。
阴阳关系在中国画中的体现,首先是指画面的强弱、虚实、繁简等关系,其次是具体到一笔一画的提按顿挫、浓淡干湿等这些技法中。它们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对立统一关系,看似黑白分明,实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梁楷,南宋画家,他的作品《疏柳寒鸦图》是对中国绘画理念一个很好的表述。先来看画面,画面是一个圆形的构图,从下方探出树干枝杈,枯木上有两只乌鸦雀停留栖息,左上方有一只在雾气中飞行的鸟,左下方也有一只向上的飞鸟,这些物象组成了整幅画面。淡墨的雾气,四只乌鸦中两只于雾气中飞翔,两只栖息于雾气之外,这就构成了一种画面的平衡,乌鸦之间动静的对比,动静的对比是在意象中进行的,是由观者在欣赏画面时的脑补。然后是繁简对比,栖息于树干上的乌鸦在用笔上面明显多于空中的两只,这样可以将观者的视线进行一个拉扯,对于画面的中心点进行一个表述,然后是整幅画面中,下半部分明显多于上半部分,使得画面虽然只有一小截树干,却不会给人轻飘飘的错觉。也有聚散的对比,两只乌鸦聚集在一起,两只乌鸦分散在两处。在用笔用墨上,树干的飞白用笔和雾气的大块墨色形成了干湿的对比,乌鸦的重墨和其他物象的淡墨又有了浓淡的对比。上述所有的对比关系,都是一幅绘画作品中最基本的矛盾关系,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一幅画中,画面中没有这种关系,就如同嚼蜡。国画中有用笔的说法,一幅画面中必然有中锋,也有侧锋,不同的笔法表述不同的物象与意境。潘天寿也说过:“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绘事乃成”。
在画面之外,首先是作品带给人的情绪,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用残柳乌鸦把冬季萧瑟的气氛巧妙地烘托出来,其次是画面带给人的动态感,一幅画是静止的,但画面并不是。两只乌鸦栖息于树干上,一只目视前方,与远处左上方的飞鸦相互呼应,另有一只从左下飞来,站在树干上的乌鸦的势随着目光延伸与两只飞翔的乌鸦携带着自身的势与其相交于一点,而这一点就是没有具象化的画面中心,这个点是虚的。画面的势能够带着观者的目光找寻那个焦点,这也和人的心理有关,人总是第一眼会观察到复杂的、重色的、多数的东西,再进入细节的观察,画面语言也是利用这一特点,有意识的去引导观者的目光,把我们想要重点描绘的对象重点去表述,再借助它去延伸到周围,让观者的意识去自觉地做一个动态的观察,步步引人入胜。
中国画讲究“留白”,这个白起到一个很关键的作用,它也是一种虚实的对比,白非空白,如果只是单纯的注重物象,而不去关注空白的地方,那么画面没有灵动感、平均;反之一味追求灵动等,也会使画面缺乏力量。黄宾虹先生曾说过:“古人重实处,尤重虚处;重黑处,尤重白处;所谓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也是在对这个“白”的重要性的解释。我们看图中的“白”,首先是对空间的表述,画面右边的这处留白对于整幅画面的空间有了一个明确的推进,从近处的树到雾气再到留白的天空,对画面进行了一个向内的延伸,也是以虚代实。然后就是平衡,之前说过中国画讲阴阳,而这块白正好将画面切分,乌鸦有内有外,正好符合阴阳的转换。老子讲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并不是独指自然界中的物象,更多的是形而上的、是哲学的,这个哲学是阴阳变化的规律,是一种蕴含在内的能量和力量。阴阳太极对中国画得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中国画艺术和老子庄子的思想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各自形成与发展得过程中,相互渗透、互融互生、密不可分。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以《疏柳寒鸦图》为例,可以延伸到任何一幅绘画作品中,我们不仅要学会观察,也要学以致用。
参考文獻
[1]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9.
[2]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3.
[3]林散之.《林散之书法集》自序[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5,1004(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