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视域下重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约因素分析

2020-07-18 15:48唐国锋李丹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制约因素创新创业教育

唐国锋 李丹

[摘 要]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在对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成效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育协同三方面分析了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成效;制约因素

[作者简介] 唐国锋(1980—),男,重庆铜梁人,管理学博士、博士后,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服务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李 丹(1985—),女,江西九江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数据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027-02    [收稿日期] 2020-03-27

近年来,重庆市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备、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高校定位不准等与新时期背景不相适应的问题[1]。如何识别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推进中存在的关键制约因素,进一步培育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创新驱动发展视域下,分析重庆市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制约因素。

一、重庆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战略目标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近年来,重庆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步形成。围绕重庆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创新项目发展要求,重庆市积极推进校校、校企、校所等各种渠道的协同育人模式发展,不断优化高校专业结构,建成了数百个市级特色专业点以及上百个特色专业群,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亮点做法,如各高校通过设立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创业园、校内企业、众创空间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优势学科为基础,联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建设工程实验室或研究中心,探索建立了“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2.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重庆市各高校主动适应“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大力推动各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下增设了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等新兴专业。2018年9月,重庆市教委发布了《重庆市本科高校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公示名单,15所院校设立了智能化相关专业43个,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3.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各高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通过邀请行业成功创业者、企业高管等实践人才走进高校,加入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中,同时鼓励高校教师以挂职方式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名单,重庆市共有137人入选创新创业导师。

4.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已建成。近年来,重庆市各区县、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并从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机构设置、工作流程等方面加强建设,构建了相对完备的工作体系,做到了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市教委牵头规划建设市校两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各高校都成立了由就业、创新创业、金融、风险投资等部门共同组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

二、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约因素分析

尽管重庆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明确、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以及校企合作、校地联动及政府的扶持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本文在调研基础上,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针对影响重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1.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当前,重庆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转型换挡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所培养出的理论型、学术型专业人才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普遍存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普遍反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人难”,尤其是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支持发展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在本地高校毕业生中很难找到适岗的创新型人才。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专业结构僵化畸形。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着力点在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2]。创新创业教育要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依据创新创業教育的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系统化的课程体系[3]。尽管当前重庆市高校已初步建立了适应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需求的创新创业专业教育体系,但由于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均是以传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作为闭环,知识更新相对缓慢,同时也缺乏具有丰富产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从而使得与创新创业紧密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业态难以在专业教育中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4]。

3.高校间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戰略强调协同创新,要求必须突破各类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要求各高校构建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整合校内外各类优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聚合力”效应[5]。当前,受体制机制、传统观念等影响,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重庆市各高校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多方共赢格局,高校间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发掘和有效协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唐国锋,李丹.创新驱动发展视域下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46-47.

[2]刘桂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再认识[J].广东教育:职教,2019(3):10-12.

[3]邵际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20(1):95-100.

[4]孙秀丽.试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7):58-62.

[5]胡家保.创新驱动视域下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J].教育评论,2018(3):62-66.

Abstract:Deepen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state to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talent training and industrial demand,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and education coordination.

Key words: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ffectiveness;restrictive factors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发展制约因素创新创业教育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