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舒
摘 要:为了探讨不同孝道信念的大学生阅读孝道语句时有何差异,调查了116名大学生的孝道信念,从中选出相互型和权威型的被试各20人,记录他们在阅读孝道语句时的反应时。结果表明,不论被试自身的孝道信念属于哪种类型,其阅读体现相互性孝道信念的语句的速度总是快于阅读体现权威性孝道信念的语句。
关键词:大学生;孝道信念;阅读语句;反应时
1 前言
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对象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融合,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孝道信念指个体根据对孝道所确信的看法和原则去行动的个性倾向,它影响着人们对孝道的看法、态度和行为。台湾叶光辉学者基于杨国枢等人的研究,提出了双元孝道模型。该模型指出,个体的孝道信念可以大致的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相互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相互性孝道以儒家的“报”和“亲亲”作为人际互动的运作原则,反映了子女发自内心感恩自己的父母,这种人与人相处中最亲和的状态来源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它是在日常生活里亲子互动的过程中逐渐累积而形成的。因此,通常情况下,子女都能够表现出对父母的关心和体谅;而权威性孝道则以儒家的“尊尊”为运作基准,反映了子女对权威的顺从以及对个人自主性的压抑,权威性孝道信念的个体需求社会认同的方式是基于对社会角色规范的遵从,因此常常与顺从权威、压抑自我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有关联。权威性孝道和相互性孝道都是孝道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都强调对父母和家庭尽责,且两种孝道信念都受到当代华人的重视,但不同的时代中双元面向的孝道所占的比例不同。根据这一模型,不同孝道信念的子女在对父母实施孝行时应当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
语言作为人类所独有的符号系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工具,它是人们表达内在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体现一种态度,所以在加工语言时除了加工文字本身,还会加工语言所传达的观念。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句的意义是随着句子的展开逐步计算出来的,而且这种渐进式的对语句的理解需要在每个单词出现时,在短短的几百毫秒内考虑到更广泛的解释语境(例如,说话人的身份)。当我们加工与自身价值观念不一致的语句时,语句中出现的第一个与价值观念违背的词能夠迅速的引起人们情感系统的反应。一项研究记录了具有不同政治背景的被试完成一个有关毒品、医德、社会行为的态度调查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表明,由于被试不同的政治背景,他们在阅读与自身价值观念有冲突的语句时,大脑会在第一个与读者的价值体系相背离的单词出现后的200-250毫秒内迅速做出反应。并且,强烈的分歧会快速影响正在进行的对语句的意义分析,这表明语言理解的早期过程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敏感的。孝道也是一种观念,人们会因自身孝道信念的不同,对孝道的看法、态度和行为也会存在差异。因为语言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持权威性孝道信念和相互性孝道信念的个体,在加工到与自身孝道信念相冲突的语句时,我们的情感系统也会快速的做出反应。本研究想要探讨这种反应是否会影响被试阅读语句的速度。
综上所述,本文用双元孝道量表测大学生的孝道信念类型,从中选取相互性孝道信念和权威性孝道信念的被试各20名,呈现与其孝道信念相符或者不相符的语句,通过比较其阅读语句反应时的差异,探究不同孝道信念的大学生对传统孝道语句阅读理解有何差异。结合两种孝道信念的特点和动机,做出如下假设:大学生的孝道信念与所阅读的孝道语句类型一致时,阅读反应时较短;两者不一致时,阅读反应时较长,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方法
2.1 被试
共有福建师范大学学生126人,其中男41人。填写了双元孝道量表,从中选取相互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的学生各20人,年龄18~23岁。所有被试母语均为汉语,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被试均不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结束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2.2 实验设计
2(被试类型:相互型,权威型)X2(类型是否冲突:冲突,不冲突)两因素混合设计。自变量为孝道信念和是否冲突,其中孝道信念为被试间变量,是否冲突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阅读反应时。
2.3 研究工具
2.3.1 双元孝道量表
包括相互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两个维度,各8个项目。量表采用6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认同,6表示完全认同。相互性孝道与权威性孝道得分范围均为8~48分,得分越高表明所对应的孝道信念程度越深。
2.3.2 阅读材料
根据双元孝道模型编制孝道阅读材料,其中填充句32个,实验句32套(16个相互性孝道语句和16个权威性孝道语句成对出现),由指导老师和五名在校大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对阅读材料提出修改意见,保证句子通顺无歧义。
2.4 实验程序
用方便取样的方式发放量表116份。计算两种孝道观念的平均分,将被试划分为四种孝道类型:双高型、相互型、权威型、双低型。从中选取相互型和权威型被试各20名,完成接下来的实验。
将32套实验句分为A组和B组各16套,程序一中的实验材料由A组内相互性孝道语句16个、B组内权威性孝道语句16个、填充句32个,程序二中的实验材料由A组内权威性孝道语句16个、B组内相互性孝道语句16个、填充句32个。三种语句采用伪随机的方式排列,保证每种语句连续呈现次数不超过三次。
首先在屏幕前出现注视点800ms,接下来呈现实验材料,被试自行控制阅读时间,按“空格键”结束阅读,接着出现500ms的掩蔽刺激,依次循环。每名被试阅读64个语句,整个实验大约持续10分钟。
3 结果
相互性孝道平均得分为41,权威性孝道平均得分为31。选取相互型和权威型的被试各20名,t检验结果表明,权威性和相互性孝道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对被试类型的划分是合理的。
2(被试类型:相互型,权威型)X2(是否冲突:冲突,不冲突)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表明:主效应均不显著,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相互性孝道信念的被试,在冲突条件下的阅读反应时大于其在不冲突条件下;权威性孝道信念的被试,在冲突条件下的阅读反应时小于其在不冲突条件下。
4 讨论
本实验发现,相互性孝道信念的被试在阅读反映相互性孝道的语句时所需反应时低于阅读反映权威性孝道的语句。当人们在阅读一份有关态度的调查时,第一个与读者价值体系相冲突的词引发了小但是标准的N400效应,这表明了人们很难理解一种与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强烈冲突的陈述。所以,相互型孝道信念的个体在阅读体现权威性孝道信念的语句时,由于孝道信念的冲突,使他们的加工难度增大,从而阅读的速度慢,反应时较长。但是,权威性孝道信念的被试在阅读相互性孝道信念的语句时的反应时却低于权威性孝道信念的语句。我们推测可能是由于双元孝道中相互性的成分在逐渐增多,实验筛选出的权威性孝道被试在相互性孝道维度上的普遍高分对实验的结果产生了影响,致使不论被试自身的孝道信念属于哪种类型,其阅读体现相互性孝道信念的语句的速度总是快于阅读体现权威性孝道信念的语句。孝道具有文化和心理的特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孝道也发生了认知层面上的变迁。传统孝道中的权威性和绝对性成分正在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与挑战,相互性孝道的成分正在增多。本研究相互性和权威性孝道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1分和31分。可见大学生普遍倾向持有相互性孝道,传统上鼓吹的压抑顺从表达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更喜欢采用情感取向,用更加坦诚、开放和友好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尊重、理解和爱。在对大学生的孝道信念类型进行分类时,本研究采用的是以平均分為标准来划分。虽然t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种被试分别在两种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但是相互性孝道成分的普遍高分可能会对实验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了不论被试自身的孝道信念属于哪种类型,其阅读体现相互性孝道信念的语句的速度总是快于阅读体现权威性孝道信念的语句。
5 结论
不论被试自身的孝道信念属于哪种类型,其阅读体现相互性孝道信念的语句的速度总是快于阅读体现权威性孝道信念的语句。
参考文献
[1]曹惟纯,叶光辉.高龄化下的代间关系——台湾民众孝道信念变迁趋势分析(1994-2011)[J].社会学研究,2014,2:116-144.
[2]杨国枢,叶光辉,黄丽莉.孝道的社会态度与行为:理论与测量[J].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北),1989,65:171-227.
[3]曲嘉瑶,杜鹏.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对空巢居住的影响[J].人口与发展,2014,2:87-94.
[4]邓凌.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04,1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