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

2020-07-17 09:49陈厚朴
南腔北调 2020年6期
关键词:身体

陈厚朴

《中国医生》中的魏嘉从小就是学霸,5岁上小学,16岁考入南京大学医学院,25岁博士毕业。她是南京鼓楼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也是南京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在魏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一个病人百分之百信任你的时候,即便其他医院都说没有办法了,你也得逼迫自己去找希望,哪怕是一丝希望。”在魏嘉心里,肿瘤科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当病人找到你,你说我还有一点办法。

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有反馈。尤其对于医生这样承受生命重量的职业群体来讲,能够治愈更多的病人,能够得到患者积极的情感反馈,是医生们面对超负荷工作量,面对诸多医学难题时坚持下去的职业动力。在《希望》这集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赁可说:“如果没有一种感情上的反馈,我会很难坚持下去。能够得到病人的情感反馈,就如同输氧。”

天地自然的变化,必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存在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在一年四季之中,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变化,而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与此同理,在一日之中随着昼夜晨昏的阴阳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相应出现节律性的变化。中医养生重视顺应天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强调人体必须与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健康长寿。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长期无形的气机瘀滞,不能得到及时地疏泄条达,就会长成有形的包块。

一个包块、癌症的成长,不是那么容易的。它是一个慢性渐变的过程,是一个由各种因缘不断由量变,最后到质变的结果。

想要截断这种变化,你需要建立一种防范意识:要在它无形气机瘀滞、还没有长成有形包块结节时,就要懂得去疏散。《黄帝内经》说:各种气机郁闭皆属于肺。这就告诉我们哪种类型的人身上容易长包块,以及身体的哪个部位比如肺部容易生癌症。

那些长期气机郁闭的人,久了,你不重视,不治疗,就瘀成结,瘀成块。气机瘀滞,有人不以为然,觉得瘀滞是小问题,可长期瘀滞就是大问题。瘀滞在肺就会咳嗽、长包块,瘀滞在肝容易长囊肿,瘀滞在胆容易结石。瘀滞在心容易梗塞,瘀滞在肠道容易长息肉,瘀滞在皮肉容易长脂肪瘤,瘀滞在脸部容易长痤疮暗癍。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病人往往因看到包块、癌瘤这个形状而担忧,因看它慢慢长大而恐惧。但他没有进行深层次地思考:这包块、癌瘤的营养能量是从哪来的?是你长期的负面情绪、长期的气机瘀滞,源源不断给它们供应“能量”,从而慢慢形成的。人如果老是生气抑郁,负面情绪大,经常吃压气饭(吃饭时生气),那么他的营养气血就源源不断地去助长包块、去生长结节。为何人们生一场气好几天都恢复不过来?而人们快乐地在田间劳动或者在运动场打球,再累,身体都恢复得很快,反而更强壮,饮食吸收得更充分彻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负面情绪的病人,身上老是这边不舒服、那边不舒服,这里治好了,那里又出问题。有个人,子宫肌瘤刚切了,又有卵巢囊肿、盆腔炎症、乳腺增生,咽喉梅核气也来了。她自己也抱怨:为啥疾病老降临在我的身上,为什么这疾病像杂草一样拔都拔不完呢?

其實不是拔不完,而是你没有拔到根上。主要原因就是你没有斩断气机瘀滞这条藤,所以才到处结疾病的“瓜果”。你用手术刀切除的只是疾病的枝叶跟瓜果,如果不拔除气机瘀滞的病根,那么这条病根还会在另外一个地方结出新的病种瓜果来。你切除的速度快,它随后长出来的速度更快。所以,真的不要随便生气,别让自己气机郁闭。因为各类肿瘤包块都是气机郁结的产物,只是郁结在不同地方而已。你看那些在患大病重病甚至绝症癌症后能够挺过来,活得绘声绘色的人,没有哪个不是心胸开朗、快乐生活的,没有哪个不是改变劣习回归正常饮食生活的。

《伤寒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虚留积,包块乃成。所以你不要刻意去关注包块,要关注你的正气。正气慢慢充足,包块就会像阳光融雪那样,慢慢被化成水,变成小便,被你排出体外。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被寒气“攻击”了呢?寒气入体的四大表现:怕冷、痰白、面青、舌苔白。寒气入体,可以通过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艾灸来祛寒、排寒。胃脘部凉的艾灸中脘穴,全身畏寒的可以贴敷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另外,苏叶能疏风祛风,用苏叶、生姜、红糖煮水饮用可以预防感冒,祛除风邪、寒邪。受寒后发烧不明显的,可用芦根加生姜熬过后再加点红糖搅一搅饮用。发烧了,单用芦根不够,生姜、红糖、芦根煮过后,加小柴胡冲剂喝,解热、祛寒效果更好。

有人不认真听从医生的劝告,却喜欢到网上查如何治病。网上求医问药,就像在路上随便碰到一个陌生人,问他吃什么药一样,这都不是理智的选择。即使是一个很有把握的病,你也要四诊合参,不见病人,不出药,就像不见兔子不撒鹰一样。但是关于健康方面的忠告,却是可行的,因为你不管是脖子上长淋巴结肿块,还是腹股沟上长肿块,或者肝区上长囊肿,都是你长期不注意身体、日积月累形成的。

别看翻来覆去就是那几条常规(第一要多休息。第二要勤运动。第三要少生气。第四要少吃荤。第五要戒多话),你一旦遵守后,比吃海带、海藻来消瘰散结还要快。古人居然用治疗虚劳的建中汤之类,去治疗一些脖子肿大的病,当然前提是要辨到病人体虚脉弱,气血不足,难以推动包块。所以说,一个人脖子上长包块,并不是说他的身体催你去割掉、去手术,而是提醒你:你已经长期劳累过度、或者气走得不顺了,该保养保养身体了。及时被保养的车子,才可能开得长远。一个人懂得保养身体,健康才能持久。

有个颈下淋巴结肿大的病人,他说:熬夜或生气或者劳累太过时,淋巴结就明显变大,如果休息得好,淋巴结就明显感到缩小。难怪古人说:“马刀夹瘿者,皆从劳得之。”这个“劳”就是过度劳累、缺少运动。脑力劳动太多、体力劳动太少。

有时候从病人身上就能学到最宝贵的养生。因为他们都是实实在在体验过来的,他们都知道劳累会加重包块,那我们为什么一边劳累透支身心、一边到处找药呢?

身上长包块的病人,除了积极治疗,也要常常去运动,通过出汗,把包块蒸化,就像慢火煲靓汤。人体的肝气郁结、乳腺增生、盆腔积液、卵巢囊肿、脂肪肝、梅核气,甚至严重到长一些肿瘤包块,在你慢性持久的耐力运动之下,通过源源不断地蒸发汗水,把体内这些杂质病理物质“煮烂”蒸化,天长地久,就被自己身体吸收、排掉。人们低估了运动给身体健康带来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微微出汗这种活动给身体健康带来的莫大帮助。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你看古人仙风道骨,哪里会天天抱着一个“手机”之类的东西不松手呢?

天鼎地炉,人居其中,人生来就是要锻炼。真正的天人合一就是你的心要像太阳那样在中间不动,你的身体要像地球那样经常活动,这样心静身动,气血循环,百病难生。为什么那么多人长包块长积滞?大家看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脑力劳动大量增加、体力劳动急剧减少呢?现代人大脑里承担的东西比古人多了数十倍,而体力劳作,又比古人少了数十倍。很多需要动手的活,都让洗衣机、车辆、电梯给代替了,代替到最后,你手脚就乏力,脏腑就空虚。另外,在单位上班,各种勾心斗角,也免不了让人生气。有人说,商场如战场。其实竞争斗争,虽然伤敌一万,往往也自损八千,都是以损耗自己的精气神为代价。所以,与其把商场比喻成战场,不如把商场比喻成道场。人生就是修炼,上班也是修炼。

从张仲景时代,医圣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说:整个时代的人,竞逐荣华,不顾根本,忘躯殉物,危若冰谷啊!整个时代都在追名逐利,他们不知道外在财宝是末,身体精气神是本。这样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视其本,重视外在的华丽,却不知道内心殚精竭虑,精神憔悴。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张仲景感叹世人把外在的财宝远远看得重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真正的智者,不以外在的金钱为宝,而以内在的“精气神”这三样为宝。所以张仲景感叹道: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整个时代总是昏沉的人多,清醒觉悟的人少。如果不惜自己的生命,等到大病重病转眼到来,你有那么多功名富贵,又有何用?关键还是看心中价值的天平砝码倾向哪边,是名闻利养,还是身心健康呢?不同的取向,会导致不同的身心状况。

有个人说,我这样微微运动,就像文火煲骨头汤一样,会不会把身体的正常细胞组织也煲化呢?呵呵,你说,用慢火去煲汤,电饭锅会不会把自己的锅给煲融化吗?它煲的不是锅本身,而是外来的食物,所以,人运动出汗,蒸化的不是脏腑组织,而是疾病,因为病非人体固有之物。这个包块不是身体本来就有,就像电饭锅里的骨头不是电饭锅本来就带来的。在里面存在,它就能够被慢慢煲化。但运动也不能过于激烈,就像煲靓汤,你用武火煲,火力太快,水都煲干了,骨头还没烂。剧烈运动伤身体,反而不如不动。

微微运动,微微出汗,才是中庸之道,才是健康的运动方式。你看农村那些老阿婆拔草、老阿公劈柴、阿姨割草,他们都不追求快,这些小活常做,就是让自己身体进入文火微火状态。现在不是因为疾病越来越多,而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地荒废了运动。田地久不耕耘,杂草丛生;人体久不运动不出汗,病理物质堆积丛生。所以要靠“双创”一般的药物集中去铲除它,同时还要靠自身的努力去修炼它,去蒸化它。

《中国医生》总导演、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建珍感叹:医生一辈子都在学习和成长。张建珍提道:他们拍摄的南京鼓楼医院骨科要求医生7点钟上班,大家早上先用半小时的时间分享平時读书所学到的知识。除此之外,成长还包括面对生死的态度。张建珍说:“每一个年轻的医生必须过那一关,达到所谓的人心的平静——这个病人你尽了全力就是没有救活。多少个住院医生在他们成熟之后,难以忘记自己看护的第一个病人去世的情形。但是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当医生。”

医生不是万能的。健康最终还得靠自己,靠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要把小病拖延成大病。不要以为自己独特的病,就要找独门的秘方,自古华山一条路。与其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有的人,才三十多岁,风华正茂,体能就大不如前,又是胆囊炎,又是前列腺炎、尿分叉,有没有想过精气神都跑到哪去了?不要见病治病,要治精气神。古人说,采药者,采身中之大药也,身中之大药者,精气神是也。现在人们之所以多病,不是因为疾病传染得快,而是因为精气神守得不好。长一分精神,就退一分疾病;退一分精神,就长一分疾病。

“凡沉疴在身,而人力能自为主持者,一曰以静制动,一曰以志帅气。”大家看看文天祥的《正气歌》,原文如下: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这个《正气歌》原文前面有文天祥写的《正气歌》的序,就写他在万邪滋生的牢狱中,如何凭一腔正气二年不病的: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侵诊,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应该多读读文天祥的《正气歌》,提升浩然之气。

中医认为心藏神,肾藏精,现在人意识停不下来,大把大把地伤神,又喜欢纵欲。《黄帝内经》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醉以入房,不知道节制欲望,务快其心,最后年半百动作就衰了。

所以当一个人身上生了各种疾病,又是胆囊炎,又是前列腺问题,有没有想过,这些可能都是你身体长期“过用”的表现呢?《黄帝内经》说:生病起于过用。疾病不可怕,长期透支精血最可怕。会踩油门的不是高手,真正懂得及时刹车的才是高手。你的身体出现前列腺炎、尿分叉,已经提示你不能总是让身心快速转个不停,像陀螺一样转,得暂停一下,喝杯茶,休息一下,充充电,让身心静下来,刹刹车。那辆车子,你再不给它加油,它就跑不动了。

赶紧给身体、给精气神充电吧。出现疾病是提醒你:精气神不足了,而不是提醒你身体缺乏吃药了。吃药只是辅助治病,自己保养精气神,节制房劳,才是根本出路。将来医学必定会发展到:病人有病,一边向外寻找医药,一边向内寻找哪里透支了精气神。这两方面内外结合,就像两条腿两个轮子,才转得动疾病这辆车。

问题是,现在大家全部把眼睛往外观,很少往内看、内省。有个庙宇的门上写着“莫向外求”四个字,一关门就看得到,每天都给修行者当头棒喝。现在很多人都是拼命地往外追名逐利,身体有多少精血都往外面抛,你不留点精气神守护内脏,就像打仗不留点兵力来守城,动不动就倾巢而出,结果敌方进来一小分队,就把你老巢给端了。

你把精气神都往名利上面抛,内在空虚了,小小流感来了,你身体可能都扛不住。你应该害怕的不是流感,而是为什么没有放些精气神(兵力)来守护内脏呢?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个“正气”就是精气,就类似于西医所说的氧气。我们知道,西医在急救方面有独到的优势,急救技术也可以说是中医的一个短板。当一个病人需要急救时,首先要做什么?给他输氧气。可见,氧气对人体自愈力的恢复有多么重要。养过鱼的人都知道,鱼一旦缺氧那生命就危险了。有一部老电影,名字叫《卡桑德拉大桥》,估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讲的是很多年前,欧洲一个感染了鼠疫病毒的男子,上了一辆欧洲的列车,导致列车上很多乘客被感染,其中,有一条狗也被感染了。那条狗被放到氧气厢内。后来发现那狗竟然好了,自己恢复了健康,很多乘客也奇迹般地好了。原来是列车上的氧气、高温的氧气让病毒无法再繁殖,甚至于,病毒之间互相残杀。由此可见,氧气对于生命有多么重要。

一般都把中医讲的正气理解为人体的抵抗力,也就是西医说的免疫力。其实两者并不完全等同。中医的健康标准是什么?按照张建明医生的说法,就是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形神相谐、经脉通畅。而所谓正气,就是维护机体健康状态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防病及自身的调节与修复。正气对邪气而言,其主要作用是防御外邪的侵入和对入侵之邪的清除。因此,正气充沛的人御邪或祛邪的能力就强,反之则弱。但常人对正气的误识在于:正气充沛了就可抵御一切邪气而不生病;即使病了,也容易康复,所以正气越多越好。因此早在古代就已形成了养生重补、病后喜补的风尚。古医所谓“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罪”的说法就是对此积弊的无奈针砭。

哪个地方亏损了,过度了,你自己要去检修,自己的疮疤自己最知道,你比医生还了解你自己。你不去检修,别人真的代不了你这个劳啊。人的精气神一恢复,身体就逐渐康复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美去减肥,本来是好事,但是为了减肥,不吃饭,就过了。过度减肥,导致某些女士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所以即使喝减肥茶,也别一下子吃那么凶。减肥要管住嘴,也要迈开腿。管住嘴不是不吃饭,你如果啥都不吃,没力气,怎么减肥?“不吃饱怎么有力气减肥啊”,这话幽默么?不幽默。饭吃得太饱,人反而没有力气。

曾经在《大河健康报》上看到刘永生记者写的一则报道《社交网络里的健康流言》,文中说:什么样的人最易被“健康谎言”蒙骗?你会说,当然是那些不懂科学的人,但答案并非这么简单。我有一个朋友,女性,学预防医学专业,上大学时是个优秀的学生,工作几年后被评为主任医师。女性都爱美,都梦想有个好身材,这位女医师也不例外,对各种减肥偏方情有独钟。听说喝普洱茶能减肥,她就喝普洱茶;听说穴位针刺效果好,她就去做穴位针灸治疗;听说某种“保健品”能减肥,她也愿意试试。

肥胖的成因、减肥的机理,这是大学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她作为一位主任医师能倒背如流。她比普通人具有更全面的医学知识,也有扎实的理性分析能力,她能轻易地识别哪些消息符合医学原理,哪些传闻是荒诞不经的谣言。可是,在各种减肥产品、减肥偏方面前,她的那些医学素养统统归零,完全丧失理性分析的能力。某一天,一个卖保健品的女孩在朋友圈里“晒”她的“减肥药”,一篇图文并茂、信誓旦旦的小广告让这位女医师动了心,她与卖家电话沟通,这个卖保健品的女孩口才极好,几番话下来就把她的货卖给了女医师,3盒“减肥药”,共900多元。其间,这位女医师给我打电话征求意见,我坚决反对她购买,但最终没拦住。一周后,这女医师给我打电话说,她吃了这种“减肥药”,头晕、恶心,根据症状这位女医师自己也能判断出这里面有某种西药成分,这种成分属于违禁成分。她十分后怕,立即“停药”,给我打电话,是希望我通过采访,揭露这种害人的减肥药。我听了这一通“控诉”,哭笑不得。懂科学、懂专业就能轻易识破伪科学吗?高学历的人就能不被谣言蛊惑吗?科普工作该如何做才能尽量避免人们被“健康流言”击中?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不接受科學观念,却对健康流言深信不疑?这确实是不容易回答的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做出决策。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信息做出正确决策,这本身就是个高难度的事情。普通人没有时间像一个研究者那样,静静地坐在案头研究,穷尽所有证据,从从容容地论证一件事情,那该怎么办?有人说,科普应该普及的是逻辑、是精神,而不是知识。科普就是叫醒那些愿意醒来,和指引刚刚醒来的人。对装睡的人和昏倒的人,微笑就好了,不要幻想世界上都是清醒人。

身体正气不够,那些垃圾痰浊是排不走的。管住嘴,是指少荤多素,七分饱;迈开腿,不是指剧烈运动,而是指缓和从容的耐力运动。

走为百练之祖。走是很讲究的,一般人边走边玩手机边说话,那是在折腾身体,搞坏身体,还不如不走,真正要走得健康,是要脚踏实地,安心当下。

减肥一直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肥胖症那么多呢?如何减肥才不伤身体?你不要只看到表面,更要看到为何肥胖,你不在肥胖的源头上去加强监管,那你再怎么去消食化积、健运脾胃,还是抵挡不住这些“激素家禽”的诱惑。减肥最难的一关,并不是用药物去健脾、消脂肪、排水湿,而是在源头上管住嘴,少吃那些被激素催熟的鸡鸭鱼肉。

现在人流行普遍的心态,就是喜欢补。补的前提是虚。你要问问自己:自己真的虚吗?到底是虚还是实?有的家长盲目跟风,给孩子进补。有个女孩,被要求吃人参蜂王浆,家人认为这东西能使孩子更聪明、学习更好,想不到才11岁,月经就提前来潮。学习成绩没提上去,发育提前的苦恼又来了。其实,很多补阳之类的珍品,对年老体衰的患者,也许是好事,但对于青壮年,或者纵欲的人来说,那可能是毒药。提前把身体拔高,把性催熟,肯定不是好事。你想想看,如果女孩14岁来月经,那么她的寿命长度就有将近八九十岁。你如果让她十一二岁就来月经,那她的寿命长度基本就是六七十岁上下。你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朋友,不少人到了三四十岁就疲倦不堪、打不起精神、记忆力减退、提前老化。什么原因呢?如果再往深层次想:他是否过早接触了不健康的影碟、过早吃了很多壮阳的补品、过早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早结果的树木长不大,早纵欲的孩子身体不强悍。难怪古人说,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

中医认为胃中如锅鼎,命门肾阳是灶下之火,火力充足,水谷容易腐熟,火力不足,或泻或吐,腐熟不足,拉稀完谷,就像锅下无火,锅中饭煮不熟。所以,病人误食生冷,或暴饮暴食,导致呕吐或拉稀,消化不良,脉象又沉微细弱的,只是一派阳火不足,但用附子理中丸,常常一剂知,二剂愈。

如果你现在脾胃功能比较差,那就要遵循养脾胃的大原则。比如,思虑伤脾,所以要少思虑可以健脾。饱食伤脾,七分饱胜过调脾剂。久坐伤肉,脾主肌肉,故久坐伤脾。白天尽量少坐,多行走,多站立,虽然累,但晚上可以睡得更沉。

你如果晚上睡眠质量比较高,你的精血就会增多,质量会提高。言多伤脾、伤中气,所以语言以减少为妙,把每天说话量减一半。道家认为,越是体虚病弱的人越是要不说话、少说话,为什么呢?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

寒凉伤脾,寒凉的水果不要过量吃,不要相信商家宣传的什么“水果美容,水果通便”。对于阳气不够的人来说,水果无异于雪上加霜,甚至会加重身体寒湿,让人觉得沉重不堪。当然,如果你的阳气很足,那么适当地吃一些适合自己的水果,没有关系。

肝苦急,脾喜缓。你得学会适当地“忙里偷闲”。不能老是那么急,那么赶,尝试过一种从容、和缓的生活,不焦躁,不抱怨,这样脾胃功能就比较好。脾胃功能好的话,身体素质也随之提高,不会有个风吹草动就感冒。尝试把你的动作、言语、思维、反应、念头,通通都减慢半个节拍,唯有缓慢才能让身体快速地修复,像打太极般地过生活。你看最会练太极的人,并不是舞台上那些表演得最漂亮的,而是在日用生活中,他不管行住坐卧,都进入太极状态,悠闲从容,不骄不躁,《黄帝内经》称之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这是《黄帝内经》教我们的法外之法、方外之方。悠闲从容的慢节奏生活,是符合人体的生理节奏的,所以说,《黄帝内经》是一部人体使用手册。

你为什么焦虑呢?大多数的焦虑无非是难忍当下的苟且却又无力改变现状。说得再直白一些,就是跟自己较劲。

大家看,一个农村老阿婆,她如果一天没有喂鸡,她都着急得很,鸡毛蒜皮的事可以让她心中起波澜,如风起云涌。可能你看这件事觉得那太小了,不足挂齿,而你一直关注、一直聚焦的股市啊商业啊利润啊房租啊等等,你的心也为此而每天风起云涌。你以为这是大事,老阿婆喂鸡的事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在另外一个层面看来,你所谓的股市风云、商业金融,在他们眼中也像鸡毛蒜皮的琐事。

人的格局决定他的心态。古籍上说,天地视万物如蜉蝣,大道视天地如泡影。

大家都是天地中的过客,这点是不容否认的,可很多人却非常执着,不知道天地间的万物只能够暂时借你用一下,而不能够持久地被你拥有。你如果想要持久地占有,势必心中会争、放不下。你想想,百年的身体都不可能让你长期拥有,何况是外在的得失荣辱名利呢?

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有两家人,一家人在朝中为官,势力很大,另一家人却是村里的一般人家。他们互为邻居,在建造房宅的时候,都在争那一堵墙的位置,大家都想占多一点,最后闹到不可开交。

在朝中为官的这一家人,就修书一封,送到朝中去,希望朝中的亲人通过势力可以摆平这件事。但见朝中寄来一封信,曰:千里修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里人一看,羞愧难当,马上自动让出几尺来给对方,而邻居见到你不但没有凭借势力,强霸土地,反而相让,也很惭愧,也让出三尺来,这样中间就形成宽大的七尺小巷。从此“七尺巷”的美谈就流传下来了。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七尺巷。你越争,心态就越不平;心态越平静,心胸就越开宽。人真正要舒服,不仅仅是住宽大的房子,同样要有宽大的心胸。

心胸若窄,天地都覺得不宽。心胸若宽,田螺壳上都可做道场。现在商场中很多人都在争名夺利,其实他们不是缺乏名利心,而是缺乏一颗谦让的心、一颗知足常乐的心。

很多病痛,看似很大,其实你去仔细研究,原来都是发自于刚开始、就是萌芽阶段那个“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小念头。你如果懂得看开,懂得放在天地千古里头思考,那么很快你的心就静如止水,就能够闲庭信步。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八万里河山终归诗酒田园。

美国《健康》杂志也曾报道,在希腊、意大利、日本、哥斯达黎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长寿国家或地区,人们普遍食量较少,平均每餐比世界其他地区少20%。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说:当你觉得胃里还没填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下降时,就要停下筷子。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就开始吃饭,最好保证每餐在固定时间吃。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一般来说,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给大脑充足的时间来接收吃饱的信号。餐具方面,可以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用小汤匙代替筷子,或者轮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饭,能保证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有助于减少热量摄入。

国医大师岳美忠老先生有个治疗小儿食积的灵验单方,但凡小孩子伤食,不欲食、发热、有口臭,就以黑白丑各等分炒熟,研成细末,抓一小把,跟红糖混在一起,又香又好喝,吃下后大便通利,甚至帶点稀烂,就可以不用吃了,随后孩子发热口臭症状就消失,胃口就恢复。

岳美忠老先生感慨说:“余得此方,屡试屡效,如桴鼓相应。”

当然,大家用这些通利之药时,必须要谨慎,有病则病受,无病则人受,有邪实挡道,它可以把邪实通利开,如果没有邪实挡道,它就会以消耗人体正气为代价。如果孩子没毛病,就不要乱给孩子吃什么防御药吧。

古代有个病人,因为喝太多酒,导致胸膈痞闷、痰多,然后就服用牵牛子丸,想把这些痞闷、痰浊攻下去,求得畅快一时,但想不到,药后又重新痞闷,一服牵牛子丸痞闷又消失,不久痞闷又回来,最后导致元气虚脱。可见,当正气不足时,中医认为正虚不能运药,你再服用这些通利、攻逐之品,就会脱人元气。

如果辨证不明,反而会把药物当成刀刃来伤人,故而叶天士在临终前告诫儿孙说:“医可为、可不为。必天资聪敏,读万卷书,然后可以为医,否则鲜有不杀人者。何也?以药物为刀刃耳。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这真是一代大医最后的肺腑之言啊!

如果借一些一知半解的江湖之术来混日子,那就无异于以药物为刀刃。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收获,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学医最后拼的不是你的聪明才智,而是你的恭敬至诚,你的用心。

无知的爱等于伤害。钱不是万能的,钱你用不好,它会买来疾病。

《中国医生》第一集里的时间感真实到可以触摸,生命危在旦夕之间,救治的时间不断在缩短,医生工作的时间却在无限延长。

医者仁心。每当疾病来临,是他们张开双臂挡在人们面前,但别忘了,医生也是凡胎肉体,也有他们的爱与痛。正如《中国医生》主题曲里所唱的,“他们在苦难中升华,他们从来不会被吓坏,他们是生死两忘,冷暖不休,却仍独自飞翔在天空”。

看到医生这么辛苦,我们除了多理解,也要多爱惜自己,以免给医生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你半夜容易醒来?就是气血在局部有瘀滞的表现,堵车了。这反映你白天心脑转得太多,筋骨劳作得太少。你如果把身体劳作一番,在家里的阳台上种种花草、每天出半个小时微汗,不要让身体有一处堵塞的死角,就算是练练太极拳、做做广播体操也是一种运动方式。总而言之,就是各个筋骨点都要打通,那么你不仅睡觉能一觉到天亮,而且睡眠质量也极高。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寒冷、因为阴天,在家封闭相当一段时间,突然出太阳了。一见到太阳,心情舒畅,就特别想到外面走走。每天走啊走啊走,你把身体各处气脉通开,让毛孔打开,血管变大,局部没有瘀塞、堵车,那么你的精神就不容易有瘀滞。晚上睡觉也不容易因为有阻滞而醒过来。所以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在治疗失眠症时,通常会用行气活血的药,配合病人的运动,这样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久坐伤肉,血肉相连,脉管闭塞,不通畅就会麻木或痹痛。所以在办公室,有条件站立的就不要坐,白天并不是坐卧的时候,白天尽量要站,看起来站比较容易累人,站习惯了可以引气血下行。君不见,现在不少人长在身上的那两条腿差不多荒废了,出入必车马,升降必电梯。长此以往,双腿气脉不通畅,冬天容易发凉,并不是你因为气血不够,而是你锻炼太少。

反观现在人,天天捧着一部手机,低头刷着蓝屏,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低头行走,终年都没摸过泥土,很多人早忘了“耕读”这回事,自然,也无法理解:为何这耕读二字是书香门第的传家之宝。他们当了家长,信奉一句没来由的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省吃俭用也要请名师给孩子补课,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殊不知这样养出的孩子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豆芽菜”,身体健康状态都令人担忧,将来还谈什么奉献社会、创造价值呢?

看看现在坐办公室的常见病——颈椎病。如何去调理和治疗?大家知道颈部的疼痛加葛根,葛根是治疗颈椎病的不二药选。但是单纯用葛根,药力往往不够,考虑也不够全面,因为葛根能够引药至颈,也能够疏通颈部经脉,但是对颈部微细经脉打死结、不放松的状态,还是力有不足。记得十多年前,当时还是BBS流行的时代,我那时喜欢追看天涯社区上的一个讲中医治病的帖子,“楼主”的署名是“中医普及学堂”。那个帖子写得真好啊,我当时熬夜追着看,里面讲的主要是关于中药学方面的问题,也涉及个别方剂。我当时看帖时,对“楼主”佩服得不得了,其中大段的章节,我甚至能够背下来。因为已经过去了十多年,这篇文章中可能有部分文字是我当时的记忆也未可知。毕竟十多年过去了,但“中医普及学堂”中的很多话、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这里交代一下,以免不小心侵犯了“楼主”的版权。

接着说现在的很多人患颈椎病,正是因为长期对着手机,颈部僵直,就像被太阳烧干、烤干的树枝,硬邦邦,一点都不柔和。而你面对的手机正是烤干你眼睛的太阳,这时赶紧柔肝缓急,滋阴养血吧。

肝属木,给你身体的树木浇浇水,这时你重用芍药甘草汤加葛根,也是三味药,就可以帮你缓解颈部僵直了。专门治疗颈背拘急、不舒的,给他重用葛根加芍药、甘草,葛根用到60克,芍药、甘草都用到30克。这药也不贵,十几块钱就好了,差不多就是一包烟钱。

颈下是肩臂。常有人肩周炎、痹痛,手脚冰凉,这是外面受风寒湿邪、里面阳气不够所导致。所以,要内壮外托,通过内壮气血,外托风寒湿。同时,由于病人的经脉长期缺乏阳气去鼓荡,被风寒湿之邪绑得紧紧的,所以屈伸活动不利,他的经脉就像扭曲了的绳索一样,僵、紧,不能放松。在治疗的时候还要加进芍药甘草汤去放松经脉。用什么方子呢?就是治疗肩周上肢痹痛最常用的方子叫“蠲痹汤”,这是《杨氏家藏方》里头顶呱呱的方子。蠲就是蠲除、消除之意。蠲痹汤的组成,共有七味药,搭配非常合理。它用黄芪、当归来内壮气血;用羌活、防风、姜黄,来外散风寒湿;用芍药、甘草来缓急止痛,把扭曲打成死结的经脉放松开来。所以,肩臂颈项疼痛,手足麻木,怕风怕冷,屈伸不利都可以用。从蠲痹汤的组成可以看出,芍药、甘草,你用引药到肩背,它可以帮你放松肩背部的经脉。记得,一个开凉茶店的朋友,广东吴川人,1963年出生,今年57岁了。他最近告诉我,去年患上了肩周炎,没有什么征兆,一下子就疼起来,主要疼痛的部位在右边肩膀。每天早晨7点左右,就像上了闹钟一般,定时疼痛,再也无法入睡(他睡觉比较晚,一般凌晨2点左右睡觉,正常的话早晨11点才起床)。疼起来,简直生不如死,就像腿抽筋一般难受。那个右手啊,曲伸非常不利,洗澡的时候无法摸到左边的肩膀,坐着也疼,躺着也疼,怎么样都不舒服。他说:肩周炎和关节炎等其他部位的炎不一样,肩周炎它就不是“炎”症,那种感觉呀没得过的人永远都无法体会。

实在疼痛难忍,他花重金去找一个名中医针灸、放血,哪里疼就在哪里放血,一次治疗的费用要300多元。他治疗了三次,当时很快就能够缓解,但是,过了一两天,疼痛依旧。没用。他说,他在广东老家一个公园,看到很多退休老人,每天高举着两只手走路,他们说是为了锻炼,防治肩周炎。一群人就那么举着手,走啊走。走的时候,肩周不疼,不走时肩周又疼了。后来,他听别人说有一种“狗爬功”,可以治疗肩周炎,就是像狗一样在地上爬,爬的时候,右手着地时头就弯曲向右侧,左手着地时头就弯曲向左侧,就这样锻炼到出汗,身体很舒服,肩周也不疼了。可是,一旦运动停止,肩周炎又发作了,很麻烦的。

我跟他说呀,所有肩周炎的患者,在患病之前其實都有身体报警信号的,比方说,大便次数突然减少了,比之前少了。又比方说,偶然性地腿抽筋。或者,肾结石等。他说,对呀,你怎么知道?我就是这样啊,之前一直都是一天两次大便,后来,就一天一次。小便还算正常,和之前差不多。经常性腿抽筋,我觉得是缺钙了,就吃钙片,一吃就不疼了。睡觉前还喝点牛奶补钙。两年前,又患上了肾结石,去医院打点滴,回来喝了我自己配的打结石药水,喝了一瓶,现在也不知道打干净没有,反正不痛了,我也没去检查。我说,这都是“痹”,气血运行不畅通了,建议你吃几剂蠲痹汤,再配合运动锻炼。

如果是腰腿部疼痛呢?中老年人腰腿不利索,上下楼梯沉重,屈伸不利,医院一检查,都是腰椎间盘增生,或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中医不管你是什么病名,反正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有拘急疼痛就舒缓之,故而用独活寄生汤,引药至腰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你得重用芍药、甘草两味药,可以大大加强独活寄生汤缓解腰腿部疼痛、屈伸不利的症状。有个病人急性腰痛,受凉后加重,独活寄生汤只给他吃了三付,疼痛就荡然无存,其中就是重用芍药、甘草来缓急止痛。

还有老年人,属于常见的腿脚抽筋。抽筋就是一种拘急之象。芍药甘草汤可缓之。你如果想要治根,还得通过升阳除湿,把动力加强、经脉打通,也可以加进芍药甘草汤,一般当天服当天晚上就不抽筋了。(注:本文所涉方剂、中药,仅做参考,使用时需经医生指导)

像一些病人咳嗽咳到肺部都痛,咳嗽就是一种气急、气逆的反映,你除了理顺气机,也可以考虑用芍药甘草去柔缓他肺部拘急的经脉,使他放松则不咳。所以为什么小青龙汤可以治疗哮喘那么着急的咳喘,里头也有芍药、甘草,原因就在这里。

那心脏呢?心脏受凉后,剧痛不舒,医生常用《伤寒论》群方之首——桂枝汤。桂枝汤里头有芍药和桂枝搭配,芍药在桂枝的引领下,直接到心脏去,让心脏部位的绞痛症状得以松缓。

肝呢?肝有毛病的人也不少。病人生完气后,胸肋胀痛,紧紧的,经脉好像拔河那样,被两边拽着、拉得硬邦邦,这个人的脾气也够刚,因为肝气不舒畅嘛。这时逍遥散一上去,里头有芍药、甘草,它立马叫拔河两边的人,停止用力拉,大家都放下。一放,那绳子就松了,所以人体经脉,经芍药、甘草,一柔缓,立马就轻松了,这就叫放松啊。

你只有放下才能轻松!所以很多时候没必要跟别人较劲,跟别人较劲,也是跟自己过不去。你要知道生气就是拿别人的是非过失来惩罚自己,生气就是没事找药吃。当然,也别跟自己较劲。

还有脾呢?脾虚腹泻的人更多。有些人,他一着急就拉肚子,就想上厕所。这个治疗起来你还真得用芍药。你看“痛泻要方”里面就四味药:白术、防风、陈皮、芍药。这个汤方就是专治着急激动后,肚子痛、大便稀烂泄泻的。因为芍药可以让你腹中的经脉都放松,这叫柔肝、缓急、止痛。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芍药甘草汤,乃柔缓第一良方。不管是支气管拘挛、胃肠拘挛,还是头面四肢拘挛、子宫拘挛,加到辨证汤方中去,都可以有缓急止痛的效果。所以,大家不要看到肾结石,就只想到利尿排石,同时病人他会痛的,你还得给他缓急、止痛的药,以起到急则治其标的效果。

《黄帝内经》说:骨正筋柔,气血以流。《道德经》说:“专气致柔,能无婴儿乎。万物草木其生也柔软,其死也枯槁刚强。”你能不能做到像婴孩子那样柔软呢?首先你的心态得像小孩子那样天真无邪,如雁过寒潭,雁去潭不留影;风来疏竹,风过竹不留声。小孩子之所以那么柔软,是因为他们心很清静,很天真。为何《黄帝内经》第一篇要叫做“上古天真论”呢?古人看到今时之人,心中污染很重,计较很多,身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宁,不像上古之人那么淳朴天真了。所以就劝说今天的人:要懂得回归天真淳朴。那样的话,你就是最懂得保健之人。《黄帝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讲的是古人那种天真淳朴的自由生活。

世事纷争导致人们津液蒸腾亏耗,心性刚强难调。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用增液汤配合逍遥散,治疗一些肝气郁结、肾水亏乏的病人。当然,最好的药不是增液汤、不是逍遥散,而是你心理上的逍遥。

《中国医生》总导演、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建珍说:之前许多医疗纪录片展现的是“医病医人”——先医病然后医人——就是强调病患得了这个病,然后要给他治疗。“而我觉得我们这个纪录片实际上就扣着主题——《中国医生》。‘中国医生其实不仅仅包含着医者仁心,还有一个对患者的安慰。比如说有人形容我们医患关系是这样的:‘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却从来不了解。我觉得这四句话形容医患关系挺准确。”

片中的医生龚毓宾说:很多人会问我同样一个问题:你们是不是每天看到的生死病痛太多了,然后就麻木了?的确,在医院生老病死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我更愿意用“敬畏”这个词,而不是“麻木”。每一个生命的离去都是震惊的,那一刻仿佛感觉到周围一片寂静,但是我们会选择继续勇敢前行。试想一下,如果医生们都抱头痛哭,都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么谁给他们希望?谁给他们力量前行?谁负重前行?我们每天面对的患者都很焦虑以及迷茫。我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他们会焦虑迷茫?因为不知道。他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疾病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即将的治疗会带来什么,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他们焦虑,他们迷茫。我有时候甚至觉得,交流、沟通、安抚所用的时间要远远超过治疗的时间。作为一名医生,与患者或者家属沟通,无意间说的一句话,或许给对方带来的就是新的希望和力量。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上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你神志安定,百病都减轻;你神不安,志不定,万病都加重。上医治病,直接修心养性。

《黄帝内经》说:“诸窍易闭,阳气虚,则邪害空窍。菖蒲芳香辛烈,横行四达,盛气凌人,入于人体,令阳气透达,阴寒四散,凡痰湿组闭之证,逢之必开。”《神农本草经》上记载:“菖蒲主风寒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你如果仅把它看成只能开耳窍,那小瞧了菖蒲,你把它看成开九窍,还小瞧了菖蒲。五脏六腑,肌肤毛孔之窍,它皆可开之。一个人周身的孔窍容易闭塞、被浊阴所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身体阳气消耗太厉害,不足以打开这些关窍。

李时珍提到菖蒲能够散冷时说:起初,周颠仙对太祖高皇帝,经常嚼菖蒲饮水,不甚明白,便问这其中的道理。太祖笑着说,服用后,腹中无冷痛之疾。这正是菖蒲化湿冷和脾胃之功。你看很多哲学家,他们都是天庭饱满、阳气充足,这样才可以不断地层层探知问题的根源本质。

《黄帝内经》说: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才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力所在。你的孩子容易过敏、咳喘痰,表面上看这是肺的问题,本质上看却是脾胃的问题。脾胃主土,土能生金。当脾胃功能受伤后,肺卫外功能就减退。所以容易伤风感冒、出现咳喘痰的症状。

养好脾胃,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七分饱。古人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饮食太过就会伤肠胃。肠胃就是五脏六腑吸取营养的根部,所以肠道里面有很多细膜。你如果不相信的话,试着往花盆里放大量的肥料,过几天花就枯萎了,整个根都烧烂了。这就是为何很多小孩子温饱太过、脾胃积热、心胸烦躁、体质差,原因就在这里。

有些家长,他就不解地抱怨:我的孩子脾气大,身体又差。他不知道:无知的爱,等于伤害。长期关爱太过,保暖太过,可能导致孩子体质更差。肠胃长期都没有得到很好地休息,不如把孩子多抱出去、多晒太阳,带他到公园走走,胃口一开,吃点粗粮,身体就养得强壮,也不容易感冒。所以,中医认为:感冒并不是从病毒细菌入手,不是说一感冒就去吃抗病毒的消炎药,而是重视对正气的守护。

如果孩子大便容易不成形,这也反应他脾胃健运功能减退,越是肠道功能不好的,饮食越要谨慎,越要减少。不是说吃越饱越好。身体越差,饮食越要单调,越要减少。只要顿顿保持一个度,就是孩子吃饭时非常饥饿,但是你又不让他吃撑,吃到还想要吃时,就及时终止,这样孩子的胃就会越来越强。你如果一下子就把他“饥饿感”给堵住了,从此他脾胃就越来越差。

《儒门事亲》的作者张从正,人称攻下派的代表人物,他有一个禹功散,主要用于治疗停饮肿满。禹功散就三味药,他用牵牛子配合茴香、木香研粉,以生姜汁来送服,能够开凿二便,使水归大海。那么停痰留饮、肿满之证,就不会在身体里头泛滥成灾。张从正认为:病非人体固有之物,既然停留积滞在体内,就要把它通导出来,这些陈久的病理产物通利后,肠子就会很干净。无毒才能一身轻。这些痰饮、瘀血、食积排泄过后,新鲜的气血就会不断生成。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其实,你不用去补,却真正有大补在里面,这叫“以通为补”。张从正真是很会用流通身体气机的药,把身体气机盘活,上下内外能对流,才是大补。

为什么治疗水肿满,要用禹功散呢?大家看,谁最会治水?大禹!中华民族在上古时,水灾频繁,大禹把水患平息。大禹是如何治水的呢?他总结前人治水教训,最终领会到:“治水,堵不如疏”的道理。如果水势小,你堵堵可以,大洪水你堵不住,越堵水势越猛。你只有开山凿河,在中下游疏通江流,使山川之水直接奔入大海,那么洪水来时就不会成灾。这就是今人所说的顺势利导。

人體也是一样,如果身体肿满,那肿的不是肉,而是停留的水饮(水灾)。这时你就要打通水道,使水湿能气化,从膀胱而出,也就是通过小便排出来。

张从正的禹功散,用木香、小茴香在前面行气,气行则水行;用牵牛子在后面逐水。木香、小茴香就像两个小伙子,在前面牵着牛,不断向前走。木香、小茴香吃完后,人盆腔里的积液会气化成水,从小便排出,大肠里的积气会消散,不断地放屁。《医方捷径指南全书》说:“假如心胸饱满,服萝卜而宽舒;肚腹胀膨,饮牵牛而快利。”

跟大家分享一个肠子里头有积滞、导致孩子高烧不退的小妙方。有些小孩子食积后感冒发烧,大便几天都不来,体温一直往上飙,服退烧药,降下来后,不久又往上升,为什么?因为烧是表象,肠道里面有积滞、郁而化热,才是病根病邪的大本营。六腑乃周身热气下行最大的通道,小孩子乃纯阳之体,一旦六腑闭塞,阳热很快就上来。所以治疗食积高烧发热,同样要开六腑下行的通道。用一味“牵牛子”打成粉,也可以拌点白糖,非常好喝,小孩子喝完后,二便通利,又拉得不厉害。大便食积一拉出来,肚子胀闷感消失后,高烧马上就下来了。这正是釜底抽薪之法。

所以说,肚子胀膨,不管有发烧还是没发烧,只要有积滞在里面,用牵牛子(又叫二丑)打粉送服,大便快利,胀膨即消。故《病机赋》上说:(牵牛子)实乃“倒仓廪,去陈莝,中州涤荡之良方”。

朋友圈里经常有人炫耀吃,今天和谁谁吃火锅啦、和谁谁谁吃椰子鸡啦,然后一本正经地上传图片,仿佛成了天下最幸福的人。他们评价美食的标准多由嘴巴说了算,就是两个字:好吃。真正懂吃的人,不是越吃越有营养、越吃越复杂,而是越吃越简单、越吃越朴素、越吃越粗糙。

真正健康的吃法,不看嘴上,而看肛门。肛门排泄顺得像箭一样畅快,那么你身体的病气就走得像箭一样快。有个古代名方,叫“舟车丸”,里头用“牵牛子”攻逐二便。中医认为:人体水路是膀胱,陆地是大肠,空中是毛孔。水陆空要三通,才舒畅。人体也一样,不管你贫血、缺钙,还是积滞、堵塞,说穿了就一句话:须沟通物流上下送,恢复交通任西东。你得打通人体脏腑经脉的管道,使汗孔出入开合如常,二便通利,这样治病就能够由复杂多样、万千种疾患,最后收归到“三通”,那就是:汗通、尿痛、大便通。汗通可以排浊气,尿通可以排浊水,大便通可以排浊渣。工业有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人体也有三浊:浊气、浊水、浊渣。治病无非就是想方设法,把废浊物清出去,让身体再生。而“牵牛子”这味药最善于从水路和陆地两方面把废浊物排出去。像麻黄、羌活这些是走空中的,类似“空军”。大黄是“陆战队”。车前子类似“水师水军”。而牵牛子,那就好比是“海军陆战队”。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何况是医生呢?” 这是《中国医生》中徐晔的话。说得真好。

《中国医生》的主题曲名为《重生》,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 :“他们是疼痛过后,柔软依旧,还是不染一抹尘埃;他们是生死两忘,冷暖不休,却仍独自飞翔在天空。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而急诊室医生,每天要面对上千个意外,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会是什么情况:等待挂号的病人突发心梗倒下,19岁少女怀孕6个月突发脑出血,大妈下夜班遭遇车祸左肘粉碎骨折,幼童被电梯夹断手指面临全麻手术……

纪录片《中国医生》的好评如潮,不仅是因为在特殊时期响应了人们的心理诉求,更因为在品质上做到了精益求精的打磨,使观众看到了医生面对那些常人难以承担的辛苦时所做出的艰难抉择,感受到中国医生的医者仁心。

生命是复杂的,许多时候医生竭尽全力了,也不一定能挽救患者的性命。这是医学的局限性和残酷性。导演说:做这个纪录片,我想让观众意识到,医生比任何人都想救你,甚至比你的亲人更想救你。在你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们是我们最可信赖的人。

医生是我们健康生活的第一保障,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猜你喜欢
身体
我们身体的由来
《才吃六袋》等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身体传送机
当机立断
身体里的两个词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