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良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运算知识的同时,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本文将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科学地贯彻实施STEM 教育理念,更好地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服务,以便于切实地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教学策略;教学理念;小学数学
STEM 教育理念是二十世纪提出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该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整合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创新拓展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的相互结合,使得看似相互独立的个体知识内容能够有效建立起应有的联系,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应的数学学科知识,而且还可以掌握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能力,也就是说该教学理念使得空洞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进行了有机结合,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STEM 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当前,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还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地去进行学习,因而就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局限在教师的教学思维当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丧失了教学主体地位,难以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难以将现有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这就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违背。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入 STEM 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借助该教学理念对于各类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以现有的数学知识为整合的主体,同时辅以多门类学科的知识,将这些知识内容通过创新度较高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保障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趣味性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STEM 教育理念的策略分析
1.整合学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STEM 教育理念,其根本点在于教师要结合当前教学任务目标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科学地将小学可以整合的学科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拓展学生知识体系广度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当中获得相应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中,图形认识方面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提高学生的视图用图能力,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当前,在 STEM 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可以有效地整合图形认知知识能力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等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图形学习能力。
例如,在开展三角形知识的授课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谁搭建的积木最稳固”的STEM教学方案,在该STEM教学方案中,教师首先要先让学生以特定的积木组合各类型的建筑,然后比较学生搭建的积木稳固程度,其次让学生结合自己制作的模型,探讨其稳固度较差的原因,随后,教师实时引入三角形知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图形知识以及一些模型搭建方面的知识,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现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重新设计搭建方案以及优化搭建方式,提高模型的稳固程度。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帮助下,有效提高模型的搭建稳固度,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结合相应的情境模式开展STEM教学,提高教学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较多,因而会显得比较单调,如果没有新颖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更谈不上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STEM教学模式,要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以及相应的教学目的来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在相应的教学情景当中,循序渐进地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的知识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圆的周长、面积等相关的概念知识理解不到位。这时候教师要根据圆的概念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学生比较喜欢的“套圈”游戲STEM方案,让学生自己用材料制作游戏用的铁圈,让学生自己结合现有的知识,选择所用材料的量。这样,以游戏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游戏当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圆的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习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基础学科,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积极开展STEM 教学模式,有效地整合各类学科资源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还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积极开展STEM 教学,将教学的重心由单纯的知识灌输,向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意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方面转变,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磊,赵玉婷.STEAM 理念与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深度融合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1):50-56.
[2]陈晓.基于STEM教育视角的小学科学课例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7(1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