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君
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涵、课程内容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语文课程和汉语课程的关系,通过对语文课程和汉语课程的区别和联系分析,得出语文课程和汉语课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的结论,希望能够更好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汉语课程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而言的非常重要,正确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语文课程、汉语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进程,通过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和汉语水平,使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动态平衡、统一协调发展。本文研究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语文课程、汉语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失衡问题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1.1 体现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利
对于国家而言,如果一个公民不能很好的使用本国的通用语言或官方语言,那么他的公民身份是很难得到法律认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指出,我国每位公民都具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民族国家,汉语是我们国家通用的语言,是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间友好交流的重要手段。
1.2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记载着国家历史和民族发展的悠久历史,能够有效增强民族国家认同意识和文化认同,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富强。但由于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并没有很好的开展“双语教育”——即民语和汉语教育,不能很好的掌握相关汉语汉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我们可以知道,全国范围的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有效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帮助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提高公民的国家认同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素质文明精神建设。
1.3 加强民族交流和沟通
在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语言,如果没有统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那么如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和相互了解呢?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统一国家语言,加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加深对其他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的了解,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少数民族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能够加强与基层的汉族干部的交流,让基层的汉族干部能够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需求和问题,达到语言通、心灵通,带领少数民族脱离贫困、发家致富。
1.4 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开展汉语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就我国教育现状而言,大部分教材、课外读物用的都是汉语,而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资料和课外读物都非常少,有的只是学习教材和练习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少数民族地区不大力开展汉语教育,那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如何在学习资料匮乏的状态下学习更多的知识?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就业渠道,就不再单单局限于本民族地区,而是可以走出去,走向更大的城市、国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培养出更多民族型人才。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可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包括规范汉字和普通话,而普通话广义来说,就是指以北方话(北京语音)为基础,语法标准为现代典范白话文标准的一种语音、语法标准。一些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语文课程和汉语课程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没有以严谨的态度去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内容,造成实际工作开展不顺利,效率不高。
2.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语文课程的关系
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学习语言文字应用,其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学习内容覆盖面较广,不仅要学习现代汉语课程,还要学习古代汉语课程。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语文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的是对现代汉语的学习,并不包括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对学习范围有明显界定,不能很好的涵括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曾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学习就是要将祖国语言文字进行综合性、实践性应用。
2.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汉语课程的关系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2013版)中曾明确指出,汉语课程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但是,就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来看,全国各地的汉语教材、课程内容中都增设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理解的部分(包括相关汉语考试),通过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我国古诗文,让更多的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不能全面概括汉语课程学习的全部内容。
由此可以得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果不加上古诗文课程的学习,就不能涵括语文课程和汉语课程学习的全部内容,要想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语文课程和汉语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阐述,需要结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以严谨、全面的态度进行分析研究。
语文课程的主要学习对象为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学习侧重点为培养学生将口语与书面语、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灵活转化的能力。而汉语课程的主要学习对象为母语不是汉语的学生(多为少数民族),学习侧重点为培养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能够将民族语言与汉语灵活转化的思维能力。雖然二者学习侧重点和学习对象都大不相同,但是二者都是以让学生更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目的,通过让学生(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古诗文,培养学生语言汉字的运用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采用语文课程教学替代汉语课程教学,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的辛苦,老师教的也辛苦。
对母语不是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对汉语的学习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在我们看来,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普遍很低,学生成绩在50分左右浮动,这绝不是少数民族学生智力上存在问题,而是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汉语课程内容设置有问题。虽然很多少数民族学校都增加语文课程学习的时间,但是由于学习侧重点掌握有偏差,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思维转换能力,不能对拼音、语言、语序等进行更好的转化,导致学生做题时不能理解题意,不能很好的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一些少数民族学校会外聘汉族语文老师进行授课,课堂效果要高于本地语文教师很多,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在于汉族语文老师不会说少数民族语言,只能以汉语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到汉语,有更多的机会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转换能力。
语文课程和汉语课程都是国家课程,但两个课程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当地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为学生选择更适合其学习思维和习惯的课程内容,帮助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让少数民族学生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语文课程和汉语课程的侧重点,从当地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出发,从根本上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和学习成绩,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全面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作者单位:新疆林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