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设计导向下口袋公园设计研究

2020-07-17 08:43俞晨圣
绿色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口袋景观公园

俞晨圣

(福建农林大学 艺术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1 设计缘起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口袋公园作为解决城市高密度中心区居民游憩需求的良方愈发受到重视,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高利用率的口袋公园不仅有效的完善城市公园体系,补充城市公园绿地覆盖盲区,还能形成层次复合、功能多样、积极健康的空间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宜居性。本文试图从健康规划管理、健康微气候场、健康功能配置、健康服务设施、健康生物效应5个健康设计导向下的理论机制来分析口袋公园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

2 健康设计及口袋公园概念

2.1 健康设计

健康设计能够对人的健康和康复产生有益的影响,同时促进人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景观设计中的健康设计,首先界定目标群体,明确景观环境支持人的健康方式,通过健康景观设计,达到对人的非健康状态的预防、疾病的疗愈及健康的提升。

2.2 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pocket park),也被称为迷你公园、袖珍公园和微型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城市居民最频繁使用的公园类型[1]。NRPA于2013年发布了《为提供健康活动-口袋公园建设导则》中,也阐述了口袋公园不仅为附近使用者提供较好的社交空间,也对他们的身心修养与恢复有促进作用[2]。

2.3 口袋公园的健康作用

1990年世卫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是三个层面:身体健康(Body)、心理健康(Sprit)、人际交往健康(Communication),简称 BSC 原则。

(1)身体健康层面。口袋公园可以提供更多机会和更长时间户外活动、接近自然等可能性,促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2)心理健康层面:口袋公园提供给不同人群更高效便捷的通道,进行精神层面的舒缓作用,提供良好舒适的景观环境。

(3)人际交往健康。口袋公园目标群体对象相对固定,更容易创造积极的互动交往空间,有效减少孤独感,提升幸福指数,同时提高社会安全,尤其针对老年人和儿童这部分群体。

3 口袋公园存在的健康问题

口袋公园存在的健康问题见图1。

图1 口袋公园存在的健康问题

4 基于健康设计导向下口袋公园设计

4.1 健康规划管理

4.1.1 优化公园指标体系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口袋公园属于游园(G14)类型,但有研究表明,典型的口袋公园其平均绿地率为39.4%,远低于游园规定的65%绿地率,建议对口袋公园绿地率的确定采用弹性指标策略,根据不同项目区位、性质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4.1.2 合理的空间布局

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完善口袋公园服务半径覆盖度,根据口袋公园的面积及区位等具体条件,调整口袋公园的合理服务半径,良好的可达性也是选择使用公园的重要指标,可通过优化与周边社区联系紧密的游步道系统,提供优质的、健康的步行环境,联系口袋公园。

4.1.3 公众参与及公园管理

强调公众的参与,以更为官方的渠道激励城市居民及使用者参与到公园设计及管理中,完善公园反馈机制。真正做到社区居民对口袋公园的共建、共享、共治。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因而口袋公园这样的场所在构建时就应当使人们积极参与,公众的参与使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公园作息时间建议采用弹性管理机制,根据不同季节延长或缩短口袋公园的夜间使用时间,在夜间照明上提供适合各种活动类型的照明条件。

4.1.4 健康评价体系

《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的正式出炉,对于健康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将人类健康纳入现代景观价值评估标准中已迫在眉睫。国家在制定城市绿地规范时应将绿色景观的健康效应纳入考量,通过建立完善的测量指标系统,衡量口袋公园对大众健康的影响,进而指导口袋公园的健康设计[3]。

4.2 健康微气候场

4.2.1 通风

口袋公园一般由周边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所围绕的户外空间,要针对城市的季风特点在上下风源方向要有开口;同时在阴凉通风处设置运动场地。植物的布局结构,相对曲线的线性结构更复合风廊的设计手法,更有益于空气的流动。有研究表明每环境风速增加1 m/s,体感温度就会降低1 ℃。公园设计应关注地域差异化气候特征,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布置相应的活动场地,提高居民户外活动的舒适性。

4.2.2 光照

根据不同气候带的日照条件,分析场地让日照条件,应在在全日照最好处设置全年龄活动场地,以及冬至日考虑活动场地的日照条件,夏至日考虑通过一些设施和乔木提供遮荫需求,下沉口袋公园既能在夏天感受土壤隔热的好处,又能在冬天感受阳光的温暖。理想的光环境设计要能提供一种允许人们根据季节特点选择阳光的环境。比如林荫路的南北走向和狭窄的路面更能保证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有树荫,或利用白色的墙面反射阳光的热量[4]。

4.2.3 水环境

口袋公园的景观水体面积一般较小,通过水循环系统,整合水景和喷淋系统,既满足夏季降温、日常灌溉及特殊时期消毒需要,同时还可以营造出流动、体验、观赏、舒适的景观水冷系统。比如,可通过引导夏季风,在入口凉爽及通风环境较好的区域设置水景,营造舒适健康的景观环境,通过理水创造自然的“空调系统”[4]。动态水体设计更能活跃空间的气氛,缓解夏季炎热,使空间充满清凉的空气和悦耳的水声。静态的水体设计,也能给体验者静谧舒适的心理体验,还有互动式的水体设计更能活跃空间的氛围,有助于缓解身心的疲惫。

4.2.4 植被

植被可以调节微气候,白天温度低,夜间气温升高,昼夜温差减小,气候也变得温和湿润,提高人体舒适度,有研究表明植被绿化能使局部地区气温降低3~5 ℃,最大可降低12 ℃;相对湿度增加3%~12%,最大可增加到33%。其中乔木是降温的主体,复层绿化种植结构比单一结构植物降温幅度更大,改善微气候效果最佳[4]。

4.3 健康功能配置

4.3.1 全龄化设计

全龄化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口袋公园成功与否在于如何促发居民的互动、参与及交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老人与儿童是口袋空间体验活动频次最高的群体,通过这一群体带动全龄社区的互动,共享集体活动,让人与人之间产生紧密联系;并通过增加全龄段功能设施的可操作性、互动性、趣味性,鼓励居民来到公园,开展休闲、游戏、健身等有益健康的活动。

4.3.2 功能灵活性

口袋公园分布广泛,往往渗透到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等,在服务对象及功能需求上有一定差异性,应分别针对性设计。比如,居住型口袋公园可通过整合儿童游戏空间,家长看护设施及共享休憩场地,满足临近社区居民健康生活需要,公园使用时间相对灵活;而商业型口袋公园可以与周边商业区特色结合起来形成各种主题景观,并结合商业街道和广场布局[5],适当考虑一些消费者群体的放松休憩需求,公园使用时间多集中在夜间及周末;还有办公型口袋公园多位于高密度城市建筑围合空间,相对密闭环境,使用公园多为周边办公人员,公园使用时间多集中下班午间休息时间,可以适当设置满足商务交流、私密休憩及午餐等需求;还有复合型口袋公园,可根据不同人群使用公园时空上的差异,采用弹性时间换空间职能,实现多场景化,满足不同功能需要。

4.3.3 交往空间与人文关怀

设定的游戏场都是侧重促进互动交流的空间,鼓励孩子们交往与互动,并自然而然带动成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形成温暖富有人情味的交往空间。还可以通过设置科普教育增加公园的文化认知,可以结合公园的文化或从通过场地艺术化的表达,让居民重现美好回忆,感受快乐及归属,找寻记忆的场所,进而产生更多的交流和情感联系。

4.4 健康服务设施

健康景观设施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休憩类、运动游戏类、展示类、卫生类等四大类。户外服务设施的设计应将适应人的生理健康放在首位,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公共设施,还可通过科技手段,引领健康生活,构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联系。

4.4.1 休憩类设施

首先在设施布局上应结合公园微气候环境,考虑边界效应,座椅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种植池边上尽量设置座椅,座椅布置形式便于交流,或采用可移动式座椅。休憩构筑物设计可引入智能科技的季节适应性设计,满足不同气候条件,同时设计应注重人性化,强化使用者在景观环境中的互动参与感,在材料应用上尽量采用生态环保材料,并满足舒适度的要求。

4.4.2 运动游戏类设施

考虑运动与游戏的互动,鼓励更有趣味的活动方式,适当设置老少皆宜的运动设施,满足全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鼓励市民健康运动。同时应根据不同群体错峰使用的特征,实现场地时间上的功能转换及多场景化,同时注重使用材料的生态环保性和安全性,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群体。

4.4.3 展示类设施

主要包含景观标识系统,可通过标识系统设计鼓励人们开展体力活动,增强身体锻炼。还包括公园主题展示及科普教育景观融入,对公园中植物、昆虫、鸟类、雨水循环等生态系统采用趣味的标识形式让吸引人们认知与探索,尤其是小孩子,寓教于乐。还建议在口袋公园中引入共享书吧的模式,也能鼓励公园的使用。

4.4.4 卫生类设施

卫生类设施,主要包括垃圾桶、公共厕所、洗手池、防蚊装置、环境智能监测、智能环保装置等。合理布置卫生设施,有助于提高城市环境洁净程度,利于人体健康发展。同时设置智能空气检测设备,实时监测空气指标,了解环境健康信息,并通过控制负离子发生仪,净化环境空气,还可以设置灭蚊灯,鼓励夏季户外活动,包括对区域内可接触设施进行专业抑菌材料升级,提升微环境空间的健康品质。

4.5 健康生物效应

4.5.1 绿量

针对袖珍公园定量化评估研究表明,自然景观(草坪、乔木和灌木)是缓解精神压力的重要因子[6]。这就要求达到一定绿化率,绿化率太高,又挤压居民真实使用公园的空间。绿地再多,若没办法给人使用,也造成公园使用的不便;因此可以适当降低绿化率,提高绿化的覆盖度,尤其是增加乔木层植物,林下还可满足各种活动需求,同时能保证一定绿量。

4.5.2 自然疗愈

公园植物设计尽量趋于自然的景观,采用有助于康复的保健植物、药用植物、芳香植物的植物,因地制宜选用带有美好寓意的植物,使其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身心健康,不同植物散发不同气体,通过肺部和皮肤可以进入人体,从而起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某些保健植物还具有杀菌素、抗生素等多种对康复病人有益的化学物质。

4.5.3 生物多样性

当前,已经从统计学的角度证明了生物多样性有益于人体健康,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7]。一般拥有更多绿色植被空间更有可能拥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不是单纯依靠一些斑块绿化就可以实现,需要一个完整的连续的绿色系统。可以通过整合绿道、绿廊、内河、其他公园体系等,形成连续、网状、复合的生态系统,创造适合鸟类、昆虫、微生物等生物的良好栖息环境。

5 结语

口袋公园作为高密度城区居民最密切接触的城市公共空间,其对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健康规划管理、健康微气候场、健康功能配置、健康服务设施、健康生物效应5个健康设计导向下的理论机制来分析口袋公园设计方法。但对于口袋公园的健康效能如何量化呈现,以及相应健康评价指标如何与设计对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口袋景观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浪漫口袋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景观平面图》
会喝酒的大口袋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