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菊白绢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2020-07-17 08:43叶琪明郭方其丁晓瑜陈天烺方华平
绿色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切花菌核种苗

叶琪明,郭方其,吴 超,丁晓瑜,陈天烺,方华平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海丰花卉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300)

1 引言

白绢病是切花菊的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成株期,各栽培区广泛发生。近几年来由于白绢病发生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浙江切花菊的生长发育,降低了鲜切花的产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菊花的生产。2017~2019年笔者进行了白绢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2 切花菊白绢病症状

该病可为害切花菊任何生长发育时期的植株。主要为害成株期根茎基部及茎部,引致根腐、茎基腐。发病初期,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斑,叶片及枝条变色、萎蔫,并迅速向上蔓延,叶片由正常的深绿色变为淡绿色,其后叶片、茎杆及地表产生白色菌丝,逐渐结成为菌索或油菜籽状菌核(图1),菌核初白色,后为黄色,最终成褐色。茎基部腐烂坏死,剖开茎部可见髓部半空,内壁有白色丝状物。该病为害较大,受害轻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少;发病重的导致病部以上茎叶发黄、茎秆枯萎,整株逐渐枯死[1]。

3 病原

菊花菌核病的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菌丝白色绢状,呈扇状或放射状扩展,而后集结成菌索或结成菌核。菌核似油菜籽状,初白色至黄白色,后变茶褐色,圆形,表面光滑,直径0.5~3 mm[2]。

4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核或菌索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病株产生的绢丝状菌丝延伸接触邻近植株传播或菌核借风雨或蚜虫等小昆虫活动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5]。

图1 菊花白绢病田间发病症状

5 发病规律

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为高温高湿病害。适宜白绢病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0~40 ℃;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30~35 ℃。气温30~38 ℃时,经3 d病菌菌核即可萌发,再经8~9 d又可形成新的菌核。菌核在适宜条件下就会萌发,无休眠期,但条件不利时可以休眠,菌核在土壤中能长期存活,一般5~6年,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据观察,在浙江,切花菊一般4月下旬始见病株,6~8月份高温多雨条件下发病严重,极易造成暴发流行成灾,采取单一的防治措施常不能控制其危害。9月上旬病情发展趋缓,9月下旬以后病害基本停止发展。病菌在pH值1.9~8.4之间都能生长,pH值为6时最适宜繁殖。基质或土壤偏酸、潮湿,棚室不通风,湿度大,偏施氮肥,气温高,发病重。连作或土质粘重及排水不良与地势低洼条件下发病严重。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的病菌越多,发病越重。前作种植魔芋、白术、辣椒、豇豆、瓜类、花生,发病也重。农事操作、蜗牛及害虫为害造成茎基部伤口的,病菌容易侵入,发病重。高温多雨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病。菊花种植过密或植株长势弱极易受病菌侵染故而发病重。据调查,栽培密度25 cm ×10 cm、25 cm×20 cm、25 cm×30 cm的白绢病发病率分别为32.3%、12.3%和11.0%。此病害在栽培田中的分布,大都为局部偶发状况。带菌种苗栽植后发病,发展成为田间中心病株。但如不加以控制,则病势会很快蔓延至临近植株,形成万绿丛中几簇黄的现象,最后整片死株[4]。

6 综合防治措施

菊花白绢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较难治愈。经过几年的试验,表明在合理密植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通过土壤消毒、种苗药剂浸泡及适期用药预防等一系列防治措施组合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基本上控制了切花菊白绢病的发生与危害。

6.1 农业防治

实行与禾谷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选择未曾发生过白绢病的地块栽植。

深翻土壤,合理密植与施肥。菊花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30 cm以上,施足基肥,做成高20~30 cm,宽1 m左右的高畦,按株行距25 cm×20~25 cm栽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或棚外集中深埋或烧毁。病穴撒石灰。选用不带病菌的菊花苗。加强管理,提高植株生活力。加强肥水管理,平衡施肥,不要过量施用氮肥。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及时清理植株上的断枝,摘除地上部分的老叶和黄叶,利于通风透光。栽培上植株不要种植过密。每15 d喷1次0.2%的磷酸二氢钾或0.2%中微量元素叶面肥(植力源,河南濮阳农科所产),提高植株抗病力[5]。

6.2 化学防治

6.2.1 土壤消毒处理

经试验,在整地前每667 m2用2.0亿/g枯草地衣芽孢杆菌2 kg、65%丙森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 kg、3%辛硫磷5 kg,与15 kg细土拌匀,撒于土表随整地耙入土中,以消杀土中残留病菌,然后再栽种菊苗,可有效减免白绢病的发生。

6.2.2 种苗浸泡消毒

移栽前,种苗用65%丙森戊唑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65%代森锌500倍液浸种苗10 min,杀菌后再定植。

6.2.3 药剂防治

一般于5月下旬在发病前或发病初开始用药,视病害发生情况每隔5~10d喷1次,连喷3~4次,药剂可混配使用或交替使用,最大限度控制白绢病发生流行。药剂可选用65%丙森戊唑醇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2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65%代森锌500倍液。发病的植株及时拨除,周围植株喷淋以上药剂或撒2.0亿/g枯草地衣芽孢杆菌1 kg+65%丙森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kg与15 kg细土拌匀的药土。

猜你喜欢
切花菌核种苗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农业数字大脑”保障种苗茁壮成长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适合于全长cDNA文库构建的猪苓菌核及菌丝体总RNA提取方法比较
棘孢木霉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生物防治的研究
延长瓶插切花寿命的技巧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切花新品种(三)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切花新品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