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注记法的南昌市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分布特征研究

2020-07-17 08:43喻雪晴范炯婷张绿水
绿色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时间段高密度轨迹

喻雪晴,范炯婷,陈 晨,张绿水

(江西农业大学 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1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约为2.5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1%,我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1]。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省会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南昌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9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7%,预计在2020年南昌市老年人口数量将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2]。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户外休闲活动的场所,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交往交流和娱乐锻炼的机会。老年人是城市公园的主要使用人群,他们对活动场地的特殊需求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户外休闲活动空间,继而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学科重要的研究热点。南昌市人民公园作为南昌市中心城区建成时间最早的综合公园,深受老年人欢迎。故而本文选取南昌市人民公园为调查对象,运用行为标注法和行为观察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并结合Arc GIS软件的Arc Map将调研数据生成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图,计算老年人的集聚情况,据此分析老年人活动行为与活动空间之间的关联。

2 研究方法

2.1 调研对象

南昌市人民公园始建于1954年,位于南昌市福州路中段南侧,北临福州路,东靠新公园路,西临体育馆,面积约32.6 hm2,目前是南昌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综合公园(图1)。园内花木繁盛,景观丰富,颇具江南园林特色。

图1 南昌市人民公园区位

2.2 调研方法和内容

笔者根据预调研结果,按照老年人的活动线路将人民公园分为29个活动空间,采用阿拉伯数字1~29对其进行逐一编号(图2),以便更好地进行调研。本次调研主要应用行为观察法和行为注记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每30 min为间隔),调查老年人在人民公园内的休闲活动情况和对活动空间的使用状况,包括不同时段老年人的聚集方式、活动内容、行为痕迹和空间分布特征等。

2.3 调研时间

调研时间选取在2018年10 月8日(秋季)至12月31日(冬季)之间,为兼顾考虑工作日与双休日的差异,选取工作日15d、双休日5d进行调研。在调查时间段选择方面,项目组选择早晨(6:00~8:00)、上午(8:00~11:00)、下午(14:00~17: 00)和晚上(18:00~21:00) 这4个老年人休闲活动较为集中的时间段进行调研。

图2 人民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划分

3 南昌市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分布特征分析

核密度估计法认为区域内任意位置都有一个可测度的事件密度(也称强度),该位置的事件密度可以通过其周围单位面积区域内的事件点数量来估计[3,4]。核密度图能够使得研究对象的分布概率表现得更直观,是描述点格局及其空间变化的有效工具,能够反映出研究对象的聚集或离散分布特征[5,6]。刘艳等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分布状况[7]。焦利民等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武汉市城市要素的集聚水平,研究其分布特征与模式,从而识别城市的主次中心[8]。李方正等使用核密度估算分析了北京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园使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外部因素(如步行可达性、车行可达性、人口密度及商业办公设施)的影响程度[9]。

本文基于行为观察法和和行为注记法所记录的数据,利用Arc GIS 软件的Arc Map生成了南昌市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的核密度图。以下是各时间段老年人在南昌市人民公园进行休闲活动的核密度分析。

3.1 早晨6:00~8:00时间段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分析

图3是早晨6:00~8:00时间段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图。活动空间1为入口处活动小广场,尺度合宜,南面建筑刚好和整个活动区宽度形成1∶1的模数关系,该时段没有老年人活动。活动空间2是公园南门入口前150 m的一处樟树广场,老年人在其中开展羽毛球活动。老年人在活动空间3开展小集体太极活动和小集体锻炼活动,该活动空间轨迹点较为密集,聚集程度较高。活动空间4、11、13为林下裸地,活动空间 4处于主路旁,活动空间11、13处于二级道路旁;老年人在这3个活动空间开展个人太极和个人锻炼活动,但轨迹点少,形成低密度核心。

活动空间5为主路旁的一处棋牌广场,通过观察发现该棋牌广场的空间利用率很低,该时段基本无人活动。活动空间6为樟树小广场,位于活动空间5北侧,私密的活动场地为静态的个人太极和静坐行为创造了条件,轨迹点非常密集,形成高密度核心。活动空间7为铺装广场,四面植物围合、景观怡人,老年人在其中开展小集体太极活动,轨迹点主要集中在出入口与中间位置。活动空间8、9为林下裸地,因其为主路旁空地,老年人该时间段在这两个活动空间中开展小集体太极活动,使其成为较高密度区域,轨迹点较密集。活动空间10为半室内门球场,北面为放置健身器材的小建筑,其他三面用网线进行围合,活动区上部有顶棚遮雨,但该时间段没有老年人在此活动。活动空间12为以圆形景观水池为主景的小型广场,该时间段活动人流量在0~5人之内,聚集程度较低,未能在图上形成可视核密度图像。

活动空间15为公园北门旁的一处樟树活动广场,老年人在其中开展大集体太极活动,该活动空间中聚集程度最高的红色密度波峰出现在场地中心的樟树树阵处,轨迹点非常密集,形成高密度核心。活动空间16为丁字路口节点,正对公园北门,该时间段老年人在其中开展小集体舞蹈活动,轨迹点较疏,聚集程度低。活动空间17为靠近主路的一处中式古典凉亭,由于空间较为私密,老年人喜欢在该活动空间内唱歌、唱戏、朗读、静坐等,该时间段轨迹点较为稀疏,密度分布小。活动空间18、21、28为位于主路旁的三处器械健身广场,活动空间18、28由于健身器械摆放位置不佳和活动空间面积较小的缘故,只要少量老年人在此锻炼身体,成为较低密度处;活动空间21由于健身器械分布呈带状且活动空间面积大的缘故,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在此开展大集体太极活动,轨迹点非常密集,形成高密度核心。活动空间19隔河与北面假山群和活动空间17的中式古典亭相望,东面通过一古桥与活动空间20相连,南面为小树林,景观优美,通达性良好;老年人在该活动空间开展小集体太极活动,轨迹点较高,形成较高密度核心。活动空间20是一处圆形木质小广场,北面是一处休闲长廊,老年人在此开展个人太极活动,轨迹点较少,形成较低密度核心。活动空间22为枫香广场,三面植物围合、东北侧面向开阔的草坪,空间开阔、景观优美,该活动空间聚集程度最高的红色密度波峰出现在靠近大草坪区的东北处,老年人在该处开展小集体太极活动, 轨迹点较密集,形成较高密度核心。

活动空间23为大草坪空间,其南面林冠线优美且富有韵律,老年人在此开展小集体空竹健身活动,轨迹点中等,形成较低密度核心。活动空间24为一处个人太极活动场地,活动人流量在0~5人之内,聚集程度较低,未能在图上形成可视核密度图像。活动空间25为张拉膜广场空间,四周被植物围合,由于大面积铺装广场有利于开展集体活动,有很多老年人在此开展大集体太极活动,使其成为高密度核心处。活动空间26为中式古典长廊空间,面向景观湖,有良好的小气候及景观视线;但由于早晨老年人的活动以锻炼身体为主,因此该时间段只有2~3位老年人在此活动。活动空间27为丁字路口处活动小广场,活动人流在0~5人之内,聚集程度较低,未能在图上形成可视核密度图像。活动空间29为羽毛球和网球场地,因为其周围景观破败、正在进行修缮,没有老年人在此活动,而选择拉起球网或直接找场地进行球类活动。

图3 早晨6:00~8:00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

3.2 上午8:00~11:00时间段老年人休闲活动的核密度分析

图4是上午8:00~10:00时间段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图。该时段没有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活动。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开展大集体交谊舞活动,轨迹点非常密集,聚集程度高。老年人在活动空间3开展小集体舞蹈活动,其轨迹点较为密集,聚集程度较高。老年人在活动空间4、6、11、13进行个人太极和个人锻炼活动,其轨迹点少,形成低密度核心;活动空间5该时间段老年人正在进行小集体扇子舞活动,空间轨迹点密集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7的出入口与中心位置进行小集体太极活动,形成较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8进行小集体舞蹈活动使其成为较高密度区域,轨迹点较密集。老年人在活动空间9进行小集体太极活动使其成为较高密度区域,轨迹点较密集。该时间段没有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0、12进行活动。

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5开展大集体太极活动,该活动空间中聚集程度最高的红色密度波峰出现在场地中心的樟树树阵处,轨迹点非常密集,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6开展小集体舞蹈活动,其轨迹点较高,聚集程度较高。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7内唱歌、唱戏、朗读,静坐等,该时间段轨迹点较为稀疏,密度分布小。该时间段有大量老年人利用活动空间18、28的健身器械锻炼身体,其轨迹点较高而成为较高密度处。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9开展小集体太极活动,轨迹点较高,形成较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0开展小集体舞蹈活动,轨迹点中等,形成中等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1开展小集体舞蹈、器械锻炼、球类活动,轨迹点非常密集,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2开展小集体舞蹈活动,轨迹点较密集,形成较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3开展小集体空竹健身活动,轨迹点中等,形成较低密度核心。

活动空间24活动人流量在0~5人之内,聚集程度较低,未能在图上形成可视核密度图像。活动空间25聚集程度最高的红色密度波峰出现在张拉膜广场,老年人在此开展大集体舞蹈活动;另一处聚集程度中等的是广场东北侧,老年人在此开展羽毛球和扇子舞活动。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6开展大集体舞蹈活动,轨迹点非常高,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7开展个人健身活动,轨迹点较少,聚集程度较低。没有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9开展羽毛球和网球活动,但有2~3老年人在活动场地周边进行个人健身活动,但由于人数过少,未能形成可视核密度图像。

图4 上午8:00~11:00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

3.3 下午14:00~17:00时间段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分析

图5是下午14:00~17:00时间段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图。该时段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进行棋牌活动,轨迹点多,聚集程度高。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开展静坐、聊天,球类活动,轨迹点中等,聚集程度中等。活动空间3、4、5、8轨迹点非常稀疏,聚集程度很低。老年人在活动空间6开展个人太极、个人锻炼、地书等活动,其轨迹点较少,形成低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7的出入口与中心位置进行小集体太极活动,形成较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9进行静坐、聊天、小集体太极活动使其成为较高密度区域,轨迹点较密集。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0进行门球活动,空间利用率高,轨迹点密集,聚集程度高。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1、13开展个人太极和个人锻炼活动,其轨迹点较少,形成低密度核心。活动空间12的活动人流在0~5人之内,聚集程度较低,未能在图上形成可视核密度图像。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5开展静坐、聊天、带小孩、与家人的情感互动等活动,轨迹点中等,聚集程度中等。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6进行小集体舞蹈活动,该时间段轨迹点较低,未能在图上形成可视核密度图像。老年人该时间段在活动空间17内唱歌、唱戏、朗读,聚会、静坐等,其轨迹点较高,密度分布较大。老年人利用活动空间18、21、28的健身器械锻炼身体、同时也在活动空间18、21开展带小孩活动,轨迹点高而成为高密度核心。

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9开展小集体太极活动,轨迹点较高,形成较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0开展小集体太极、静坐、聊天、摄影等活动,轨迹点中等,形成中等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2开展小集体舞蹈活动,轨迹点较密集,形成较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3开展带小孩、晒太阳、野餐、空竹健身、摄影等活动,轨迹点高,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4开展个人太极活动,其轨迹点较低,形成低密度核心。活动空间25聚集程度最高的红色密度波峰出现在张拉膜舞台和西北广场,老年人在此开展羽毛球、带小孩、与家人的情感互动等活动,形成较高密度核心,聚集程度较高。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6开展大集体唱歌、唱戏、朗读,棋牌等活动,轨迹点非常高,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7开展个人健身活动,其轨迹点中等,聚集程度中等。没有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9开展羽毛球和网球活动,但有1~2位老年人在活动场地周边进行个人健身活动,但由于人数过少,未能形成可视核密度图像。

3.4 晚上18:00~21:00时间段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分析

图6是晚上18:00~21:00时间段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图。活动空间1、4、6、8、9、11、12、13、14、19、20、23、24、27 中的活动人流量在0~5人之内,未能在图上形成可视核密度图像,聚集程度较低。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进行大集体交谊舞活动,轨迹点密集,聚集程度高。活动空间3由于缺乏地灯和路灯,加之活动空间内的台阶设计存在缺陷,夜晚容易发生安全隐患,老年人该时间段空间轨迹点少,聚集程度低。老年人在活动空间5进行小集体扇子舞活动,空间轨迹点密集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7的出入口与中心位置进行小集体太极活动,形成较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5进行大集体舞蹈活动,该活动空间中聚集程度最高的红色密度波峰出现在场地中心的樟树树阵处,轨迹点非常密集,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6进行小集体舞蹈活动,该时间段轨迹点较高,聚集程度较高。老年人在活动空间17进行唱歌、唱戏、朗读,静坐等活动,该时间段轨迹点稀疏,密度分布小。

图5 下午14:00~17:00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

老年人利用活动空间18、28中的健身器械锻炼身体,轨迹点较高而成为较高密度处。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1开展小集体舞蹈、器械锻炼、球类活动,轨迹点非常密集,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2开展小集体舞蹈活动,轨迹点较密集,形成较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5开展大集体舞蹈活动和羽毛球活动,轨迹点密集,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6开展大集体舞蹈活动,轨迹点非常高,形成高密度核心。老年人在活动空间29开展羽毛球活动和个人锻炼活动,轨迹点中等,形成中等密度核心。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选取南昌市人民公园为调查对象,运用行为标注法和行为观察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结合Arc GIS软件的Arc Map将调研数据生成了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图,进而分析南昌市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休闲活动分布特征。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不同时间段老年人在人民公园的行为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和公园活动空间的功能与特征相关。各时间段老年人行为核密度图表明人民公园整体活动空间分布较为均衡,老年人使用效率较高;通过对比四个时间段老年人休闲活动的核密度图,本研究发现上午8:00~11:00是一天中老年人开展休闲活动密度最高的时间段。

(2)活动空间2、15、21、25、26的活动场地面积较大、风景优美且通达性较高,老年人通常在其中开展大集体运动锻炼类、社交集会类、教育看护类活动,其轨迹点多、空间聚集程度高,形成高密度核心;活动空间1、3、5、7、8、9、10、22、23、28的活动场地面积不大,但其围合性较好、能形成较为安静的休闲空间,老年人通常在此开展小集体运动锻炼类、休闲娱乐类活动,其轨迹点较多,空间聚集程度较高,形成较高密度核心;活动空间16、17、18、19、20、27的活动场地面积较小其配套服务设施种类单调,老年人通常在此开展小集体运动锻炼类、休闲娱乐类、教育看护类活动,其轨迹点中等,空间聚集程度中等,形成中等密度核心;活动空间4、6、11、12、13、14、24、29景观较为单调、配套服务设施较少、通达性较低,老年人通常在其此开展小集体、个人休闲娱乐类、运动锻炼类活动,其空间轨迹点较低,空间聚集程度低,形成低密度核心。

图6 晚上18:00~21:00人民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核密度

4.2 讨论

本研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首先,本研究仅选取秋冬两个季节开展调查,在调查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据此判断春夏季节人民公园老年人的活动分布特征;其次,本研究仅调查了南昌市人民公园一个公园,在调查样本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研究结论在地域性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最后,接受调查的老年人大部分是居住在人民公园附近的居民,在调查对象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研究结论在普遍性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在调查时间、调查样本和调查对象上进行提升,并尝试采用动态监测的调查方法,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南昌市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休闲活动分布特征,为南昌市城市公园的适老化提升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时间段高密度轨迹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一天中发胖最快的时间段 如果能避开,或许不用节食也能瘦下来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①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轨迹
轨迹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三天后”是啥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