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下培养学生法治精神途径的探索与研究

2020-07-16 14:02徐亚群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途径小学

徐亚群

摘  要: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法治的深化,增强国民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命题。我们要想提高国民素质,重在道德引导与法治规范,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就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使学生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法律意识与自身行为的知行合一,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本文立足于统编教材,探寻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有效路径,以此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全面构建对社会的认知,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达到良好的普法教育。

关键词:小学;统编教材;法治精神;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7-0177-02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缺乏阅历、心智尚不成熟,法治观念淡薄。学校作为学生获得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改善当前小学生法治意识淡薄的现象,加强小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迫在眉捷。本文对统编教材下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有效途径问题进行了深入简出地探讨和阐述。

1.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精神

法治意识是社会意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作为法治观念的总称,往往是公民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同时,它也是法律意识的高级表现形态。法治意识在社会法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加强国民法治精神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但在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不但危害自身及家庭,对于社会也造成不良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严峻社会问题。我们如何加强学校的普法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至关重要。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教学对学生普法教育虽已见成效,但依旧停留在法制精神培育的层面,并且学校法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也差强人意。故此,法治精神需要教育工作者应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加强。另外,我们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法治精神,就需要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知行合一、不断践行。使学生逐渐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的意识。随着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全国教育领域进行推广和普及,从“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化,加入了大量法律条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法治精神。

2.统编教材下培养学生法治精神途径的探析

(1)应用探究式教学,培养法治精神

人生的各个时期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它是学生身心生长重要的阶段,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教育如能在这一时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故而,在这一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普及小学生法制知识非常必要。以《心中的“110”》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警惕性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防患意识,使他们树立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为此,笔者预先让学生收集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信息,使他们对课程内容有大致地了解,为教学做好铺垫。在课上,笔者以小组形式让学生探讨了课本吴华的故事,谈一谈自己的感想。笔者还让大家分享了独自在家的经验,以及思考和讨论若干问题,如“当我遇到陌生人时,而他们像朋友一样主动关心和帮助我们,我们该怎么办?”学生在热火朝天的探讨过程中,笔者加以引导,最终使学生能够应用正确的处理方式,提高了自我防范的能力。他们懂得当面对陌生人时,既不能把他们都当坏人对待,但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因为也有少数人居心不良,甚至会危及我们的生命,所以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让不怀好意的人钻空子,必要时可求救身边人,或拨打110。本节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与身边同学一起自主合作探究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活动让学生懂得保障人身安全,建立起安全意识,学习了基础法律知识,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助体验式教学,增强法治精神

亲身体验和经历往往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精神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助体验式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得到真切的体验,产生情感观念的认同,最终达到增强法治精神。具体而言,教师创设情境的体验式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及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寓教于乐”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乐学情境中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并能将教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点与認识。教师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情境中,亲身经历案例,感受法治并不抽象,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认识法治教育。以“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为例,笔者曾给学生列举了一些身边没有抵御住诱惑,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懂得拒绝不良习惯及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另外,笔者还根据实际案例和情境,组织学生模拟了法庭现场,进行演绎法治案件的审理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国家的法治程序审理流程,并且深切地感受法治的权威,体悟到法治社会建设需要每个公民遵纪守法,从而增强法治意识。与此同时,笔者根据小学生学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融合乐学情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促进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达到了寓学于趣,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

(3)课外践行活动,弘扬法治精神

常言道,“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挥理论知识的价值。教师要想让学生“明法、懂法、守法”,单纯地依靠课堂上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远远是不够的,还要与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组织贴近教学实际而形式多样化的践行活动,不断拓展和丰富法治教育资源。换言之,也就是将课堂道德与法治所学知识通过课外践行活动得以应用和深化,方能达到良好的法治精神培养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地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知识捍卫自身的权益,做到知行合一。譬如,笔者就曾收集和整理有关学校法制教育的“宣传标语”。如“遵纪守法,从我做起”“遵纪守法,做对社会有益的人”“手拉手践行法治,心连心建和谐”,等等,以此让学生随时看到学习,弘扬法治精神。又如,笔者曾利用周末,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志愿协警”活动,学生都热情高涨、踊跃参与。这次活动,学生不但了解到协警知识,仔细观摩了协警的日常工作流程,还学习了协警具体的工作内容,协助警察工作。该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践行协警的日常工作,他们也会自觉地以协警视角看待社会秩序,能更好地认识法治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受到侵犯时,可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并且,深刻地领悟到法治的威严、培养了法治情感,树立了法治观念,起到了良好教育效果。

“道德”“法治”的概念对于生活经验不足的小学生而言较为抽象,传统课堂教学氛围缺乏生气与活力,学生难以产生兴趣。故此,教师要善于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尽量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去感知、体悟和实践,让他们能够理解和领悟生活中有关法治的点滴细节;另一方面,教师创建轻松愉快的氛围,融入寓教于乐的形式,创建教学情境内容,使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并且还要注重课外践行活动,从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好地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参考文献

[1]孙守清.德法交融,动静结合,内外兼顾—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教学策略及核心素养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475(01):52-54

[2]李宸曦.基于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的小学生法治教育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陈燕.浅谈统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07):123-123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途径小学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