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必要和路径

2020-07-16 13:49林复荣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道德与法治

林复荣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成效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适应新课改对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应该将《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谈一谈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推动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必要性和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7-0101-01

生活化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常说常新的概念和教学方法论,它指的是教学工作者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使学生通过生活更加学会学习,通过学习学会更好地生活,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情操、思想觉悟也得到了尽可能高的提升的一种教学策略。实践性、情境性、体验性、开放性等则是生活化教学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法治与道德》课程教学经验并阅读了一些相关的理论文献后,笔者窃以为,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论选择,很有必要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加以实践。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首先,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也非常扎实,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人本论、杜威的民主主义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非常经得起推敲的。

其次,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以初中学生主体生活为基础”的要求。顾名思义,“学生主体的生活”实际上至少应该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学生的生活;第二层,围绕在学生之外的成人的生活;第三层,不能以成人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生活。

再次,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而教育是实现前者向后者转换的最佳途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自己的旧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之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这个逻辑推演,尽可能地扩大学生最近发展区是至少需要三个内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旧有经验和知识、引导者。显然,对于初中生而言,在主动性和引导者(教师)条件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起到关键作用的便是“旧有经验和知识”。而人的“旧有经验和知识”的来源往往有两种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往往来自于道听途说以及阅读、观察和视听等,这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旧有经验和知识”的来源主体往往是直接生活经验。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从教材框架来看,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也非常明显。《道德与法治》将贯穿学生的整个初中阶段,共23章,而我们不得不说所有的章节都直接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从教学效率和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的角度看,放弃生活化教学绝对是舍近求远。

2.当前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值得欣慰的是,当前笔者身边已经有相当部分包括《道德与法治》在内的学科教师开始有意无意地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效果参差不齐,问题较多。

(1)偏离教学目标。一般而言,作为一个比较有经验的教师,其备课的过程往往是将学生学情、教材内容、教师个人教学风格、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等资料的有机整合过程。目前有些年轻教师已经意识到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并尝试着使用它,但是由于教学经验尚浅、教学素材选用不当、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有限、思想觉悟有待于提高等原因,导致其生活化教学最后变成了聊八卦、辩论会,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在讨论这个话题,生活化教学严重脱离了教学目标。

(2)形式化倾向严重。也存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用生活化教学的名义在行满堂灌之实。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教学相长的过程,而一旦陷入到形式化的陷阱中后,它便成了教师支撑自己论点的简单依据,对于学生而言,也不过和教材中的千千万万个案例一样,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其效果自然也是大打折扣。

(3)教学评价忽视学生发展。教学评价本身就是教学反馈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教学评价的来源应该至少有两个途径,教师和学生。笔者发现,目前有部分教师在做教学评价时,总是习惯性地用“我感觉”、“我认为”等这样的字眼,这就充分说明了评价本身存在单一性和单向性,且不够客观。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的,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的权重应该更大一些。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3.小结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总体上习惯性满堂灌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的引入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同时,作为生活化教学的支持者和推进者,教学观念要转变、教学内容要更新、教学方式要变革、教学资源要挖掘、教学评价要全面,这是一条异常艰难但是又充满了光明的道路,可谓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式、情境式、议题式等生活化教学方式都是可以考虑和选择的,关键在于能找到一條最适合学生学情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胡永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思路探究[N].贵州民族报,2019:09-05

[2]胡永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N].贵州民族报,2019:09-03

[3]孙喜杰.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走近学生生活[J].法制博览,2019(23)

[4]徐英男.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

[5]王成凯,孙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9:08-03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