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红霞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我作业不会写。”儿子声音中带有哭腔。这段时间公司有重要项目,我还在加班。孩子爸爸在外地工作,每个周末回家一次,平时照顾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我的肩上。
九点钟我回到家,儿子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握着儿子胖乎乎的小手晃动了几下,才把熟睡的他叫醒。儿子半睁半闭着眼睛说:“妈妈,我的作业还没有写完。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下面的这道题我应该怎么写?明天还要交一张画,我不会画。”
“你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就可以了,你怎么这么笨啊?”疲惫的我看到儿子的状况,劈头盖脸对他一顿指责。
儿子听完愣了一下,眼泪瞬间哗啦啦流了下来。看着孩子一脸委屈的可怜样,我意识到自己的话说重了,而且还说孩子“笨”,刺激到了他的小心灵。
但是儿子就是这样,做作业的时候,每一道题,每一个细节,都要依赖于我,先问过我之后才动手做。因为他的这个毛病,我也想过好多办法,比如把他关在屋子里一个人独立完成,但是过不了两分钟,他就会跑出来问我。后来我把门上了锁,二十分钟后,打开门一看却发现,儿子呼呼睡大觉了,作业只写了几个字。
我平息了内心的怒火,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宝贝,妈妈和你一起完成。”辅导完儿子作业,已经是晚上十一点。
安顿孩子睡觉后,我难以入眠,儿子聪明伶俐又乖巧,但是一写作业就变得非常笨。就连写作业用什么颜色的笔都要征求我的意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我拿起手机翻看朋友圈,又看到老同学晒女儿。她女儿比我儿子大一岁,学习从来不用她操心。相比之下,我儿子让人操碎了心。
周末,我约老同学一起吃饭,向她讨教教子经。朋友坏笑着:“你太能耐了,你变笨点,孩子不就聪明了?”“你别跟我开玩笑,我着急着呢,赶紧说秘诀。”“让孩子从自身发热,培养他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说白了,内驱力就是内部驱动力,你儿子的这种状况属于内驱力沉睡状态,你要对孩子适当提要求,多激励孩子。”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回家后,我把学到的绝招迫不及待地施展出来降服儿子。“妈妈,你可回来了,这篇作文怎么写啊?还有数学题,我也等妈妈回来和我一起做。”“宝贝儿,你独立完成好不好?”我一改以往儿子有求必应的习惯,对儿子提出了要求。“不好,我不会。”面对儿子的顽固,我只好耐着性子再次和儿子展开智斗:“那你和爸爸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更优秀?”一说和爸爸比赛,儿子好像有了点信心,因为爸爸在儿子心里是最“没有文化”的。
我和孩子爸爸商量了一会儿,他明白我的意图后,表示会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孩子爸爸表现得愁眉苦脸,儿子看到爸爸的表情后,偷偷笑着,并且示意我瞧瞧他爸爸的表情。半个小时候后,儿子和他爸爸将自己写的作文都交给我批阅,尽管儿子写的前言不搭后语,但是这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独立完成作业,意味着我成功完成了唤醒儿子学习内驱力的第一步。我毫不犹豫地在儿子的作文本上画了两朵大红花。在他爸爸交回的作业本上只画了一朵大红花,儿子看到自己胜利,高兴地跳了起来。
按照儿子自己提出挑战,要和爸爸再比试数学作业。没想到,儿子做题速度非常快,交回来的作业虽然有两道错题,但是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那个每天依赖我的儿子,处于学习沉睡中的儿子突然清醒了,让我惊讶不已。
第二天孩子爸爸上班走后,我把公司的事情加紧处理完,赶紧回家看儿子。没想到儿子再次变回了原形,一个人在家清闲地看动画片,至于作业,还在静待我陪他完成。面对现状,我灵机一动:“来吧,儿子,今晚妈妈和你比一比怎么样?”“不行,妈妈比爸爸厉害,我肯定输定了。”“那可不一定,你昨天的表现非常棒哦,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我继续鼓励道:“数学题一共有三个大题,咱们半个小时的时间完成。最后看谁的准确率高,好不好?”儿子点点头,接受了挑战。
我做题的时候,故意拖延时间,而且做错了好几道题。当儿子交回作业的时候,儿子只错了三道题。“哎呀,你看看,妈妈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题竟然不会,你快帮妈妈讲解一下吧?”儿子要充当老师的角色了,眉毛上扬,表现得很得意,就像我平时教他做题一样,一板一眼,一字一顿,说得清清楚楚。儿子的错题,经我稍微一点拨,他机灵的脑袋瓜也马上就明白了错误原因。
我把儿子搂在怀里:“儿子,你明天的作业,你试着独立完成好不好?“好的。”儿子似乎很有底气。“但是妈妈,老师布置的画画,我还是不会画,也不会涂色,那该怎么办?”“你作业都能完成的很好,画画还能难倒我的宝贝吗?你明天画一个,你要画好了,妈妈奖励你一套《福尔摩斯》。”“哇,太好了!”儿子的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在一次次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之后,每次只要是孩子独立完成的任务,即使他做得不够好,我都会先为他点赞,然后再加以点拨。我发现得到肯定的儿子不仅变得勇于探索,而且各方面能力也增强了。无论是写作业,还是画画、做手工等,都可以独立完成。以前挂在儿子嘴边的口头禅“我不会”也被“我能行”取而代之。如今我也在朋友圈晒晒我的儿子,让大家都为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