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刘洋 宰坤
【摘要】目的 应用吴茱萸生物碱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与经典四联疗法对比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 选择C13-呼气试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1组:40例,口服吴茱萸生物碱5 mg/次、奥美拉唑20 mg/次,每日2次;试验2组:40例,口服吴茱萸生物碱10 mg/次、奥美拉唑20 mg/次,每日2次;试验3组:40例,口服吴茱萸生物碱20 mg/次、奥美拉唑20 mg/次,每日2次。经典治疗组:40例,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丽珠得乐0.2/次,阿莫西林1.0/次,每日2次,甲硝唑0.4/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14天。停药1个月后通过C13-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观察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胃镜下粘膜变化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试验1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62.5%,试验2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82.5%,试验3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87.5%,经典治疗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85.0%,试验1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明显低于经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试验3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与经典治疗组的根除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意见中指出,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案,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最低应达80%,试验1组无临床治疗意义;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缓解,但试验1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经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试验3组症状评分与经典治疗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内镜医生对全部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前后病人内镜下表现均有改善,但试验1组改善率低于经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试验3组改善率与经典治疗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吴茱萸生物碱10 mg及以上联合奥美拉唑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可达到根除目的,其中口服吴茱萸生物碱10 mg,其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接近经典四联疗法的根除率,且非最大剂量,有望替代经典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关键词】吴茱萸生物碱,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评分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4..0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世界上超过1/3的人口,目前已确定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等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国内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多采用国内共识意见中推荐的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2种抗生素的联合方案,但随着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的广泛开展,幽门螺旋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不断下降,而耐药菌株增加正是造成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下降的重要原因[1]。如何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寻找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新途径、新方法,是目前临床医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160名,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1、2、3组和经典治疗组,每组40名,患者均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试验1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5岁;试验2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6.2岁;试验3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0岁;经典治疗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2岁。无统计学差异。
纳入标准[2]:(1)经C13-尿素呼气试验及胃镜检查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2)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3)入组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试验1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吴茱萸生物碱5 mg,每日2次。
试验2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吴茱萸生物碱10 mg,每日2次。
试验3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吴茱萸生物碱20 mg,每日2次。
经典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丽珠得乐0.2/次,阿莫西林1.0/次,每日2次,甲硝唑0.4/次,每日3次。
疗程均为14天。
1.3 评价标准
症状评价标准[3]:0分:无临床症状;1分:临床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临床症状明显,影响部分工作和生活;3分:临床症状较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需要服药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4]:经检查 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可判断为幽门螺旋杆菌现症感染。13C-尿素呼气试验采用广州华友明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3C-呼气检测仪(HY-IREXB)。受试者口服含C13标记的尿素胶囊,服用25 min后通过吹气管向采集袋内平静吹气,将采集袋接入测试仪。10 min后即可显示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所有设计的P值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四组试验组与经典治疗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
试验1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明显低于经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试验3组幽門螺旋杆菌根除率与经典治疗组的根除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试验组与经典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每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但试验组1组症状评分低于经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试验3组症状评分与经典治疗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3组试验组与经典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镜检查结果比较
经比较,4组病人治疗前后内镜下表现均明显改善,但试验1组改善率低于经典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试验3组改善率与经典治疗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全球近半数人口,多项研究与试验均证实幽门螺旋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联系,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是消化病学的一个里程碑,使我们对各种消化道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故关于如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始终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甲硝唑多年以来被作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效药物之一,其优点在于价格低廉,在胃内稳定且活性较高,一直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也应用在口腔及妇科疾病之中,近年来含有甲硝唑的根除方案的根除率有下降趋势,可能与甲硝唑广泛应用耐药菌株增加有密切关系。克拉霉素是属于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在胃粘膜中弥散好而且受胃内ph值影响较小,曾被认为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最有效的抗生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克拉霉素已被广泛应用与临床,这可能是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增加的重要原因。
通过口服吴茱萸生物碱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可达到根除目的,其中口服10 mg吴茱萸生物碱的根除率达82.5%,口服20 mg吴茱萸生物碱的根除率为87.5%,接近或超过经典四联疗法的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评分亦接近,内镜下表现明显改善,吴茱萸生物碱联合奥美拉唑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有效,但口服20 mg吴茱萸生物碱为人体摄入的最大剂量,因个人体质差异,易引起药物过量等不良反应,且其根除率与口服10 mg吴茱萸生物碱的根除率相近,故临床应以口服10 mg吴茱萸生物碱为主,有望开发新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用药[5]。
综上,通过口服吴茱萸生物碱10 mg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根除率达82.5%,接近经典四联疗法的根除率85.0%,临床症状缓解率亦接近,吴茱萸生物碱联合奥美拉唑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有效,有望替代经典四联疗法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并开发新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用药。
参考文献
[1] 林色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8,31(03):531-533.
[2] 朱延红,吴英杰,张春莉.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06):836-839.
[3] 张根红,邹 华,黄万平.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23):3-4.
[4] 冯德杰,牟淑敏,方 鸿.三畏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驗案举隅[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119-120.
[5] 任海霞,罗和生,唐勤彩,等.吴茱萸碱在胃肠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16):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