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籽仪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清除率、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白介素-8(IL-8)、肿瘤场氏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MTL低于对照组患者,SS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Hp清除率和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机体炎症水平,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2-0026-03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医学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病症,也是一种极易发生愈后复发的顽疾。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于胃肠道壁管的黏膜被胃蛋白酶和胃酸过度消化所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绝大多数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行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并降低复发情况的发生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1-3]。本研究将对70例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和雷贝拉唑三联疗法,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來证明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能够明显提高Hp清除率和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取自本院内科2015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共70例,通过临床、胃镜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C13呼气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4],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8.10±9.05)岁,病程5~14年,平均病程(7.65±3.49)年,溃疡部位: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13例,复合型溃疡11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8.44±9.12)岁,病程5~13 a,平均病程(7.42±3.06)a,溃疡部位: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15例,复合型溃疡8例,经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备案,患者均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补充血容量、营养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生产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091,规格:10 mg×7 s)20 mg,阿莫西林胶囊(生产厂家: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518,规格:0.25 g×50 s)1 g,克拉霉素(生产厂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227,规格:0.25 g×6 s)0.5 g,2次/d,连续服药4周;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方剂:柴胡15 g,白芍15 g,香附15 g,陈皮10 g,枳壳10 g,郁金15 g,木香10 g,炙甘草5 g,煎药熬汁,早晚各服1次,连续治疗4周,加减:疼痛加剧者加楝子10 g,元胡10 g,嗳气者加沉香12 g,旋覆花10 g,便秘者加大黄5 g。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制订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治疗后胃脘痛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愈合;显效:患者治疗后胃脘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减小超过2/3;有效:患者治疗后胃脘痛症状有所好转,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减小超过1/2;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减小不足1/2;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观察指标 血浆MTL和SS水平检测(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中国人民解放军东亚生化技术研究所和北京海科锐生物技术中心提供);IL-8、TNF-α水平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试剂盒: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检测对比;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进行严密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为多分类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U分析,非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Hp清除率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TL及SS水平的变化比较 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IL-8、TNF-α水平变化 见表3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胃肠道壁管的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过度消化所致,也与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胆汁反流和胃排空延缓等因素息息相关[6-9],目前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法仍旧是PPI三联疗法,特别是对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清除Hp是治疗的关键,随着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的出现,三联用药在临床上的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雷贝拉唑通过抑制H+/K+-ATP 酶有效阻滞胃酸的分泌,但是该治疗方法药物剂量大、治疗时间长,胃酸的分泌量显著减少,PH升高,酸性降低甚至出现无酸性的状态,Hp的清除效果下降,致病菌繁殖增加,损伤患者的消化道黏膜,导致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10]。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研究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中医属“胃痛、呕吐”的范畴,主要为肝胃功能失调,胃乃五脏六腑之根本,肝与胃为土木相生相克,气郁则损肝,犯胃气滞血瘀,胃失和则痛,治疗则应理气,调和,止痛为主,柴胡疏肝散由柴胡、白芍、香附、陈皮、枳壳、郁金、木香、炙甘草组成,柴胡为君药,具有疏肝理气之效,白芍、香附为臣药,具有解郁疏泄、气达而助肝之效,陈皮、枳壳为佐药,具有理气调胃之效,甘草味使药,具有調胃健脾之效,诸药合用共凑疏肝、理气、健脾、解郁、止痛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4.28%,而仅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仅为82.86%,并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Hp清除率也高达82.86%,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显著临床疗效和Hp清除率;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血浆MTL及SS水平改善程度更显著,并且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下降,治疗的安全性一直是评价临床药物重要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57%,而仅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5.87%,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改善患者炎性水平,降低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Hp清除率以及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机体炎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玉华,董耀兵,沈旺英.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5,7(8):21-23.
[2]闫海强.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1(25):24-26.
[3]周毅,舒宏,叶松.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7(34):45-46.
[4]张乃岱,萧树东,胡伏莲,等.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与治疗[J].胃肠病学,2014,9(1):46-47.
[5]徐蓉娟.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38.
[6]邓文均,裴超成,潘秀梅,等.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6,5(13):49-50.
[7]翟新影,刘冬,高宏平.疏肝葆胃汤联合PPI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8(28):3450-3452.
[8]王丙信,杨同占,吕玉洁,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19(14):22-24.
[9]郭庆广.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9-10.
[10]陈华,金伟华,范开华,等.胃病康配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4(1):11-12.
(收稿日期: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