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古拳单练十二势

2020-07-16 18:23朱鸿寿
少林与太极 2020年2期
关键词:右臂弓步两臂

朱鸿寿

预备势:两踵并在一直线上,两趾向外,相距约六十毫米,两腿直伸,膝后挺;小腹后收,胸前倾,两肩宜平,稍向后张;两臂从容下垂,两肘微向前迎,指密并,掌心向里;头宜正,颈宜直,口宜闭,下颏向后收,两目向前平视。

此势,即兵中之立正姿势,对于拳法开始甚为紧要,在生理上极有价值,使全身骨骼及各种筋肉,上下左右,位置端整,无偏倚之弊。

一、两掌向前平托势

1.直立势

两趾并后,吸气一口,下贯丹田;两手紧贴腿部,由下用力向前平伸,如托物然,与肩齐为度;目平视,两踵高举,两腿须直立,不摇,两手掌相并,脊骨中正无懈。

坚持静立一会儿,放下双手休息。再平托,再下垂复预备势。如斯反复数遍。

2.地盆势

两腿下蹲,两手由垂直前伸。

地盆动作不变,两手平托、下垂,反复数遍。

二、两手左右平开势

1.直立势

(1)两踵高举,两手向前平伸。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手向左右平开,以两臂成一直线为度,胸向前挺。

保持静止一会。

如斯反复至数遍,两手由左右下垂,回复预备势。

此势运动扩张胸部,使肺循环无阻滞之患。

2.地盆势

(1)两腿下蹲,两手由垂直前伸。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手向左右平开。

保持静止一会。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左右下垂回复预备势。

三、双手上托势

1.直立势

(1)两踵举起,两手向左右平开,掌心向上。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手保持原状,翻转上托,两掌心如各托一球,至顶两手指端相对,目上视,舌抵腭。由鼻调息,使力周腿肋,足趾用力,总以神气安舒,腋力由臂透贯指端为要。

保持静止一会。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上托下垂,回复预备势。

2.地盆势

(1)两腿下蹲,两手向左右平开。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手翻转上托。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上托下垂复预备势。

四、上翼势

1.直立势

(1)两踵高举,两手上托。

保持静止一会。

(2)两手缓从耳后收回,翻转下按至胸前停止。胸向前挺,双腕平直,屈肱环拱当胸,肩、肘、腕三者成水平,使其力由肩而肘而腕而指端,气定神凝,心澄貌恭。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胸前下垂,复预备势。

2.地盆势

(1)两腿下蹲,两手上托。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手缓从耳后收回,翻转下按。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胸前下垂复预备势。

五、下翼势

1.举踵势

(1)两踵高举,两手横屈于胸前。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掌下按,气沉丹田,略为停顿。

(3)双手分附胯侧,掌心着力下按,手指上举,脊柱竖直,使力由尾闾循脊骨上升,神贯头顶。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下按垂直,复预备势。

2.地盆势

(1)两腿下蹲,两手横屈于胸前。

保持静止一会儿。

(2)两掌下按。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由下按垂直,回复预备势。

六、單手上托势

1.直立势

(1)右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左,肘直;头仰,目视右掌心;左手握拳,屈于腹之左侧,拳贴于腰际,肘向后挺。

保持静止一会儿。

(2)右臂由左边落下画半圆形至腹前,手握拳,臂屈于腹之右侧,拳贴于腰际;左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右,肘直;头仰,目视左掌心。

当上托时,由鼻调息,使气贯三焦,左上则右下,右上则左下,两掌须平,掌心相印,故又名指天蹈地。凡拳法中之展势,均由此势变化而出。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垂直回复预备势。

2.地盆势

(1)两腿下蹲,同时,右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左;左手握拳贴于腰际。

保持静止一会儿。

(2)右臂由左边落下握拳贴于腰际左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右。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两手垂直,回复预备势。

七、顺步左右屈伸势

1.练习此势开始时,须由预备势并足屈肱,两手作拳,附于腰际。

2.左足向左斜前方蹈出,屈膝成直角为弓步;同时,左臂向前伸,仰手作拳,肘屈成钝角,右足须直为箭步(与左足成斜并行线),右臂向后伸,仰手作拳。

3.复开始之姿势。

4.右足向右斜前方蹈出,屈膝成直角为弓步;同时,右臂向前伸,仰手作拳,肘屈成钝角;左足须直为箭步(与右足成斜并行线),左臂向后伸,仰手作拳。

练习此势时,宜气沉小腹,目注前手,胸背正向,此为少林拳法练力之第一势。久习之则力贯两臂,其坚如铁,凡拳法中之弓箭步各势,均渊源于此势也。

5.复开始之姿势。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八、双推手势

1.练此势开始时,须由预备势两腿蹲下作二字地盆。两手组拳紧贴腰际,拳心向上。

2.用柳叶掌(五指密并)向前仰出,覆推,掌心著力。

保持静止一会儿。

仍覆掌用采劲收回,至胸侧,翻转组拳紧贴腰际,还原势。其所经过之路线,均为弧形,成一立圆,而向前与收回,各得其半圆,此为初习正而动作。若纯熟时,则为半而势,前推后应,左右进退,全赖腰肩,常于空际作对角线,各得半弧,用腋力贯于掌心,气发丹田,达于两臂,有猛虎推山之慨。形意拳之虎形,岳武穆连拳中之掌舵势,皆道源于本势也。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九、掌膝起落势

1.练习此势开始时,由预备势两足左右开立成直立八字步,两拳紧贴腰际。

2.两腿蹲下,踵高举,两手虚按膝上外侧。

保持静止一会儿。

两掌用力翻转,紧贴腰际,腿亦同时直立,复开始之姿势。当双手下按时,气沉丹田;上提时,脊柱须直,两目平视,舌抵上腭,精神贯顶。动作时,足踵起落,慎勿倾斜移动为要。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十、顺步双抓势

1.练习此势开始时,由预备势两足立定,两手组拳,仰贴腰际。

2.右足不动,左足蹈出;同时,双手向左斜前方抓出。

保持静止一会。

3.左足不动,右足蹈出;同时,双手向右斜前方抓出。

保持静止一会儿,复开始之姿势。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十一、弓步双抓爪

1.练习此势开始时,由预备势作八字地盆抱拳腰际。

2.右足不动,为箭步;左足向左斜前方蹈出成弓步;同时,双手向前,拳心向下。继变掌向左右分抓,以两臂成一横线为度。

保持静止一会儿,抱拳复开始时之姿势。

3.左足不动,为箭步;右足向右斜前方蹈出成弓步;同时,双手向前,拳心向下。继变掌向左右分抓,以两臂成一横线为度。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十二、拦推势

1.两足不动,左手外压,拦护至膝下;右手沿左肩,于胸前尽力向左推出。

保持静止一会。

2.右手外压,拦护至膝下,左手沿右肩,于胸前尽力向右推出。

保持静止一会儿。

如斯反复数遍,回复预备势。

(编辑/高翔)

两趾并后,吸气一口,下贯丹田;两手紧贴腿部,由下用力向前平伸,如托物然,与肩齐为度;目平视,两踵高举,两腿须直立,不摇,两手掌相并,脊骨中正无懈。

右臂由左边落下画半圆形至腹前,手握拳,臂屈于腹之右侧,拳贴于腰际;左臂向上伸,掌心向下,指端向右,肘直;头仰,目视左掌心。

两掌用力翻转,紧贴腰际,腿亦同时直立,复开始之姿势。当双手下按时,气沉丹田;上提时,脊柱须直,两目平视,舌抵上腭,精神贯顶。动作时,足踵起落,慎勿倾斜移动为要。

猜你喜欢
右臂弓步两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常练呼吸保健操
我的右臂开着淤青的花朵
强迫症
画中有话
金刚霸王肘
少林反擒拿法
预防肌肉萎缩健身法
擦颈甩臂来降压
古传潭腿(上)
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