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探讨

2020-07-16 03:44庞坚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全面实施高等学校绩效管理

庞坚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已由传统的注重速度转变为注重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跟随经济发展的步伐,向高质量发展靠拢。针对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策略,我国提出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应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突破口,通过绩效自评工作发现其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好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而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体系

2015年1月1日施行的《预算法》第十二条提出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第五十七条提出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新施行的预算法中多处都明确了对绩效管理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总体要求,也提出我国要在3m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国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建立合理和科学的高等学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才能进一步解决好预算支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的发展。

一、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预算支出部门全面绩效管理意识不强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历来在教育投入和产出效益对等上重视不够。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理念尚未树立,教学部门及职能部门在预算资金管理上,主要表现在经费上“重争取,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理念,只考虑如何争取更多的资金,如何快速执行预算,而在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上重视不够。

(二)各预算支出部门编制预算不够科学合理

很多预算支出部门,在预算执行初期或者还未进行预算执行时就提出预算需要调整或是反馈预算执行无法进行。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支出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存在着编制过于随意,对本部门发展目标、未来战略等没有规划,对需要支出的项目计划没有深入调研和了解,没有取得基础原始数据,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数据不够真实正确,在预算执行中会出现偏差。

(三)各预算支出部门预算执行效率不高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多预算支出部门都注重于预算执行进度的跟进、全年任务地完成。但真正到完成任务时,又会出现源头没把握好的问题,也就是预算编制时不够科学合理,在执行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全年预算后期需要调整,因为实际消耗与原先预算偏差较大。另外,在预算执行进度的压力下,很多部门会对预算数据重在量化上,而对绩效要求反而偏低。

(四)各预算支出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缺乏有效性

支出单位在完成全面的预算执行后,认为全年的预算工作已经完成,对于预算绩效评价重视不够。尤其有些部门在编制绩效目标时,不够重视,导致设定的绩效目标不够细化,目标偏低,无法真正体现出资金应实现的目标,丧失设立绩效目标的意义。所以在绩效评价中,无法真正有效地评价。

二、高等学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探讨

(一)加强高等学校各预算支出部门全面绩效管理意识

1.强化学校层面的培训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培训,宣传相关政策,引导教学部门及职能部门树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让经费负责人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谁支出、谁负责”的理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用制度明确责任

预算管理绝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学校教学部门及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我们可以根据高校办学的理念及机构设置的特点,制定科学实用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明确各支出单位的责任,只有从观念上予以重视,制度上加以保障,才能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及使用效益。

(二)加强各预算支出部门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在国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花钱必问效”也要求各预算支出部门要做到资金花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除此之外,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也对高校预算编制要求更加严密化、精准化。要做到以上要求,必须要从源头抓起,也就是预算必须要科学合理地编制。

1.做好预算编制培训工作

预算编制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学校的财务部门负责整个学校预算编制的组织和审核工作。首先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人員必须对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法规及知识要熟练地掌握,如此才能对各预算支出单位所提交上来的预算草案有专业判断,进而严格审核与把关。其次是编制人员,因为预算编制需要专业性的知识,各预算支出单位的很多人员没有接触过财经知识,那就需要财务部门举办预算编制的相关培训班,让其熟悉各项支出有关的政策、法规、编制预算原则、方法等,这样编制人员才能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更为专业,更科学合理。

2.做好预算草案的审核工作

学校财务处可以根据财政预算编制指南,整理出相关表格及内容,下发到各预算支出部门编报。对于各部门上交的预算草案一定要进行审核。审核要求包括:各部门编制的收入预算是否全部纳入、支出预算编制要注意支出的合理性、政府采购项目是否应采尽采、绩效指标是否合理设定等内容。

3.做好项目库预算管理

为了让各部门更加合理地编制预算,学校可以要求各部门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综合近三年来的工作重点与储备项目,形成学校的项目库。由预算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进行项目论证、申报、管理,保证人库备选项目规范合理,具有操作性。做好以上管理程序,坚持入库的项目才能安排预算资金,入库项目也才有先后顺序之分。

4.合理设定绩效目标

很多预算支出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设定绩效目标不够合理。财务部门应该对各部门上交的预算草案绩效目标严格审核,对于绩效目标设立合理性问题也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到校进行培训或者是咨询绩效有关方面的专家,力求各预算支出部门在预算编制时设定的绩效目标合理、合规,并在绩效评价时能顺利执行。

(三)提高各预算支出部门的预算执行效率

第一,预算执行中,学校成立预算执行管理监督小组,对全校预算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分析。可以根据实际支出情况,对重点项目、金额开支大的项目进行项目监查。对于预算执行中出现问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从而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

第二,财务部门对各预算支出部门申请的经费开支要严格审核。审核支出费用是否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执行,经费使用是否合法合规。这样才能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合理,从而提高執行效率。

(四)完善各预算支出部门的预算绩效评价

1.成立学校预算绩效考评小组

通过制定预算绩效考评工作方案、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各预算支出部门把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各预算支出部门应对照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各预算支出部门应如实填写绩效指标评分表、绩效评价报告,并认真根据设定的绩效指标寻找佐证材料。

2.预算支出部门对绩效考核结果要加以运用

要求各预算支出部门对于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找出问题根源。在编制下一年的预算时,不再重复出现此类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合理性,也才能体现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促进预算的各项工作。

(五)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资金量的投入越来越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财务信息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靠传统的人工数据采集方法,无法满足预算管理的需求,需要大力推进预算管理的信息化。高等学校应该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再到预算绩效评价,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基础数据与相关信息,减少人为发生的失误。也可以通过软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统计各种数据,为上级部门及业务部门提供需要的有效信息。

三、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往高质量阶段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笔者认为高等学校应在国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背景下,利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结果,不断发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促进预算编制及执行工作的合理性、规范性,保证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全面实施高等学校绩效管理
汪洋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胡春华强调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聚更多力量
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推进我省林业现代化建设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