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成阳
摘要:院校与企业联合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主要渠道。充分发挥企业在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关键是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调动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主动性,在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达到互利共赢。
关键词:中职院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中职教育及培育系统,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院校与企业合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教育;彰显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培育人才。进一步开展产教融合、院校与企业联合是目前发展职业教育、建立新型职业教育系统的改革趋势。
产教结合、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院校与企业合作、产教融合的综合性人才教育方式,通常是多种资源的整合,企业和院校多种资源的融合,对双方的协调发展形成有力支撑。第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常常關注社会的需求,把市场需求作为指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将注重现实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按照社会的具体需求有目的地培育合格人才。第三,基于产教结合的综合性院校与企业合作人才教育新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出现多个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通过有机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一、开展校企合作对中职产教融合教育的意义
(一)人才培养定位方面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时,应关注学生具体专业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将由原来的学术理论熟练型转向技能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及时调节对学生的定位和教育目的,让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更满意。
(二)校企发展方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不但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建设中对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能够更清晰地向院校传递人才培育的新宗旨。院校在随后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更明确的发展方向。企业在聘用和选拔优秀人才时也能够得到更适合、更合格的优秀人才。
(三)市场需求方面
产教结合、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教育方式,切实关注社会的实际需求,让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等也将有更具优势。
二、利用校企合作增强中职产教融合教育效果的策略
(一)选准专业合作突破点
调查显示,每所中等职业学校提供的专业种类平均为30~50个。因为专业发展条件、教师能力以及资金投入的不同,中等职业院校专业发展水平高低也不同。在此背景下,强调所有专业均要深化和企业的合作,是不客观的。因此,中等职业院校需要选择试行专业,把试行专业发展作为切入点,逐步积累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逐步促进其他专业的产教融合。专业的选取应从下面几点着手。
第一,关注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该专业的发展空间。职业院校要切实考虑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总量、专业人员从业前景、工资水平、行业的未来发展、国家政策趋势等,并彰显行业特点。在实际操作方面,首先要做好调研工作,走进企业与社会,了解每类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工作生活条件和行业发展趋势;其次是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对院校各个专业的发展进行评估,将对专业人才需求强烈、行业发展趋势好的专业作为进一步开展产教融合的备选专业。
第二,考察专业建设的教师、培训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校企合作专业的老师一定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技术能力,以防在产教融合活动中双方在理论知识以及技术环节上出现严重偏差,影响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院校选定的合作专业,其实践操作环境必须有相应的根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节约院校的经费投资,提高产教融合教育的投入产出比率,防止浪费。
(二)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的事。产教融合专业的选择是院校与企业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学校和企业只有相互吸引,才可以进行深度合作。
产教融合期间,院校与企业的目的是不同的。企业希望院校能免费提供场所来建设产品研发基地、技术实训场所以及售后服务站点,也可以优先从学业结束的学生中聘用技术骨干与熟练工人,并将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作为企业人才的来源。院校的重点是采取产教融合人才教育方式,提高人才培育以及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院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作为产教融合的伙伴,院校必须尊重企业的利益,不能盲目地强调企业的社会作用,却忽略企业的切身利益。院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并将院校与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推动企业更加积极地参加校企合作。
(三)推进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
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实现课程体系和产业建设需求的进一步整合。院校与企业合作中,企业应提供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有关信息;院校则要充分研究行业需求,大力优化现有课程结构,构建推动学生专业理论、实践操作技能和整体素养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
建立混合师资队伍,使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进一步融合。院校与企业要达成进一步合作,建设校企双方混合教师队伍是前提。根据企业和院校老师人数大约1:2的比例,从企业抽调产业研发和制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与院校老师共同组成混合教学队伍,参与企业与专业教育工作。混合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时是老师,在研发基地及技术培训场所是工程师,由此实现校企教师技术人员身份转换的进一步融合。
企业主导课程设计,达到课程内容和行业标准的进一步融合。在原来的校企合作中,院校通常是特邀企业技术人员到院校参加专业课程设计的讨论。课程设计的主动方是学校。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院校仅负责理论课程的设计,实践课程由企业负责,由混合教师队伍共同制定。课程应把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作为重点,促进专业学科内容和行业标准的进一步整合,使学生在学习冲逐步转换成“准专业人员”身份。
加强生产性训练场所的建设,实现实训教育流程和企业生产流程的进一步融合。按照学校与企业的协商,在学校内建设生产性培训中心。这不仅适合企业的需要,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培训课程将从原来的以验证为导向的培训变为以生产为导向的培训。在培训中,学生的身份将从学校的学生转换成企业的工人。
改革评价方法,实现课程测评和企业岗位测评的进一步融合。运用校企合作教育方式,改变原来的考核评价体系,把考场由教室和实验室延伸到工作岗位,把知识考核和验证考核变成技能考核,结合企业评价体系开展评价。
促进课程思想政治改革,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和企业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在产教融合中,学校应借鉴企业文化,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合作理念,为将来走进社会和适应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小结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教育方式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发展方向,这是职业学校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是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仲民,董晓传,吴卫华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角下“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9(6).
[2]卜燕萍,崔灿.探索“产教融合”下深度“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拓展[J].考试周刊,2019(5).
[]余吉河.职业教育应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之路[J].贵州教育,2018(16).
[4]苏茜,龙昌茂,伍咏晖等.基于产教融合的多元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广西教育,2018(39).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