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词典释义的精细化

2020-07-16 03:43白冰
辞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牛津义项形容

白冰

摘要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红、黄、绿、黑、白”5个单音节颜色词的基本色彩义为切入点,讨论语文词典释义的精细化问题。通过对这几个词的实际语用的分析,以及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两部英语词典的对比,说明这几个词的颜色义还可以分得更细,释义还可以更全面,由此指出语文词典在释义的精细化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语文词典释义精细化颜色词

一、 引言

释义的精细化,就是指詞典的微观释义准确全面,不遗漏重要义征;义项分得细密,语义颗粒较小,其语义结构如同细密结实的织物那样,呈现出致密的而非松散的结构形态。如果一部词典的大部分词条符合以下四个条件,我们就说这部词典释义的精细化程度较高: 1. 释义准确、全面,不过分概括;2. 常用义项不遗漏,语义框架完整;3. 义项分得细致,不粗疏,语义颗粒度较小;4. 释义中提供了搭配信息和使用范围信息。反之,我们就说词典的释义还不够精细。

释义精细化的意义在于: 首先,词的主要意义、用法能够准确、全面地在释义中得到体现,释义系统更完备。其次,细密的释义系统使二语学习者更容易在母语中找到对应用法,便于学习、掌握。与英语词典相比,汉语词典(包括内向型语文词典和外向型词典)中平均义项数量要少很多。李仕春(2013)比较了100个核心词在汉语词典和英语词典中的义项,统计结果表明100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义项总数和平均义项数量均少于几部英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有555个义项,平均义项数为5.5个;《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07)有1047个义项,平均义项数为10.5个;《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有1168个义项,平均义项数为11.7个;《朗文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有1792个义项,平均义项数为17.9个。张志毅、张庆云(2015)也指出,“多义词占常用词的比例,汉语约为英语的1/2;多义词平均义项数量,汉语约为英语的2/3”。因此,丰化、细化义项,使语义颗粒更加细腻,有利于跟英语词典“对接”,便于二语学习者学习、理解,也有利于翻译工作。再次,便于读者掌握不同搭配和使用范围下的词的使用。

不同性质的词典对词典释义精细化的程度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为外国人学汉语所编写的外向型词典,要求义项划分得更细致些;内向型学习词典的释义则更概括,语义的颗粒度也较粗。但是,内向型语文词典同样需要释义的精细化。一方面,释义过于概括,不利于读者学习、理解。吕叔湘先生(2004)在《〈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修订稿)》第69条就提出:“分析词义要适当运用概括的原则……但如过分追求概括,也会流于笼统,不能帮助读者确定词义。”另一方面,外向型学习词典往往以《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内向型词典作为蓝本,《现代汉语词典》的义项和释义直接为外向型词典提供了参考。提高内向型语文词典的精细化程度,有助于提高语文词典的整体水平。

早有学者注意到我国语文词典释义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陈晓鸥(1997)明确指出汉语词典释义不够精细,具体表现为: 1. 概括有余、精细不足;2. 义项遗漏、有失完备;3. 已固化的比喻义没有立项,并提出,“汉语词典的释义在完备性、精密性方面尚待进一步提高”。更多的学者则在各自的研究中讨论具体词条释义中缺漏义项、释义不全面等问题,都从不同角度涉及词典释义的精细化问题。

下面,我们就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中“红、黄、绿、黑、白”5个单音节颜色词的基本色彩义为例,结合实际语用,并参考《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牛津高阶》)和《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以下简称《朗文当代》),对这些词的释义进行分析,说明这几个词的色彩义还可以再细分出其他义项,释义还可以更全面,由此指出语文词典释义的精细化程度还需要提高。

二、 单音节颜色词释义的精细化

(一) 红

红① 像鲜血的颜色: ~枣│~领巾。

“红”释义为“像鲜血的颜色”,以“鲜血”作为红的代表物,举红枣和红领巾两种事物作为例证。鲜血的颜色,会因血红蛋白含氧量的不同而呈现出或鲜亮刺眼,或暗沉发紫的差异。红枣和红领巾的颜色一个暗沉,一个鲜亮,大致符合“像鲜血的颜色”这一语义特征。这里的释义和举例相榫合,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这个释义是不是能概括词的全部意义和用法呢?先看下面几组例子:

(1) 红润/红晕/红光满面/两颊绯红/她羞得脸都红了/她的小脸红扑扑的

(2) 面红耳赤/他羞愧得满脸通红/他气得涨红了脸/他红着脸,低下了头

(3) 舌头红,许是上火了/我脚扭伤了,又红又肿/她皮肤过敏了,红了一大片

(4) 红茶/红木家具/红头发

(5) 一轮红日/红红的太阳/炉子烧得红通通的/夕阳染红了半边天

以上5组例子中的“红”,其实际所指都跟“像鲜血的颜色”存在不小的差距。例(1)中的“红”特指脸上呈现出的健康的粉红色,这种粉红色可能是持久的,也可能是因一时兴奋、激动、紧张、害羞等情绪变化而引起的,还可能是由于体温升高、喝酒上头等原因造成的。这种从皮肤里透出来的健康粉红色自然是由于皮肤下的毛细血管血液充盈,“血气旺盛”所形成的,跟“鲜血”有一定的关系,但经过肤色的调和后呈现出来的绝不会是或鲜亮或暗沉的鲜血一样的“红”,而是因肤色不同呈现出来的深浅不一的粉红色。对这种面部所特有的健康颜色,汉语中常用状态词“粉扑扑”或“红扑扑”去形容,常见的短语则有“面色红润、红光满面、泛起潮红”等,英语中则用rosy(玫瑰色的)去形容。例(2)中的“红”也是指面部呈现出来的粉红色,但这种粉红色多是由于生气、羞愧、窘迫、尴尬等情绪变化引起的,其颜色面积更大,色感更深,但同样跟鲜血的颜色相去甚远。例(3)中的“红”是因为皮肤、黏膜或其他组织发炎、受伤、过敏等原因引起的局部变化,呈现出来的仍是或深或浅的粉红色。例(4)中的“红”实际上是指接近栗子皮那样的红褐色或红棕色。例(5)中的“红”则是带有橘黄色调的明亮温暖的红,跟鲜血那种偏冷的、暗沉的红不尽相同。

可以看出,释文“像鲜血的颜色”不能涵盖“红”颜色义的实际语用。颜色的光谱是一条连续的波谱带,“像鲜血的颜色”所描述的只是“红”的光谱中明度和饱和度较高的一种,接近于大红、鲜红或血红色,此释文用来注释“鲜红、血红”还可以,用来注释“红”就显得有些以偏概全了。根据《辞源》第三版对“红”的注释,“红”“指红色。古指浅红色……后泛指各种红色”,语义范围较宽。陆尊梧(1982)也认为颜色“有一个深浅的范围”,“每一种颜色适用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日本的《新明解国语辞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中“红”的释义为:“广义上,也包括浅红、桃红、橙黄等颜色。”英国的《牛津袖珍英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将“红”注释为:“包括从深红色到橙黄色,这种颜色表现在下列事物中: 人血、晚霞、红宝石、燃烧的煤、人的嘴唇……。”[1]这两部词典对“红”所做的注释,就是把它看作一个深浅不一的连续区间,并从这个区间找出多个“点”来体现词义范围的。

再参考《牛津高阶》和《朗文当代》两部词典对“红”(red)的解释,也可得到一些启发。

《牛津高阶》:

1. having the colour of blood or fire 有血或火一样的颜色[2];红的;红色的: a red car 红色的汽车 Wingdings 2nB@ The lights (=traffic lights) changed to be red before I could get across.我还没来得及通过,红灯又亮了。

2. (of the eyes 眼睛) BLOODSHOT (=with thin lines of blood in them) or surrounded by red or very pink skin 眼睛里布满红血丝或眼周围皮肤发红的;充血的;布满血丝的;红肿的: Her eyes were red from crying. 她的眼睛都哭红了。

3. (of the face 脸)bright red or pink, especially because you are angry, embarrassed or ashamed 脸通红或粉色,特别是因为生气、窘迫或羞愧时;涨红的;通红的:  He stammered something and went very red in the face.他结结巴巴地说了些什么,脸涨得通红。

4. (of hair or an animals fur 头发或动物的毛皮) reddishbrown in colour 红褐色的:Wingdings 2nB@ a redhaired girl 红发女孩Wingdings 2nB@ red deer 赤鹿

《朗文当代》:

1. COLOUR 颜色 having the colour of blood or fire 有血或火一样的颜色的;红色的: We painted the door bright red. 我们把门漆成鲜红色。

2. HAIR 头发 hair that is red has an orangebrown colour 红头发指红褐色的头发;褐红色的

3. SKIN 皮肤 skin that is red is a bright pink colour, usually only for a short time: 用于皮肤时,指明亮的粉色,通常只持续一小会儿;粉红色的her cheeks were red with excitement. 她興奋得面颊红红的。

两部英语词典在对“红”的基本颜色义的释义中,都用了血(blood)和火(fire)两种代表实物,这比《现汉》只给出鲜血一种实物更为周全。血暗沉凝滞,是一种偏冷色调的红;火温暖通透,是一种偏暖色调的红。用一冷一暖两种不同实物来体现“红”的语义特征,使义征丰化,强于用一种实物来表现。除此之外,两部词典的“红”还设立了表示其他颜色义的义项,如用于脸色时,指粉红(bright pink/pink);用于毛发时,指红褐色(reddishbrown/orangebrown)。

结合上述5组“红”的实际用例和外语词典中的释义来看,仅仅把“红”注释为“像鲜血的颜色”还不够全面、细致,不能体现词的实际语义和语用。这里我们试对“红”的颜色义进行扩充:

红① 形容像鲜血或火的颜色[3];鲜红;火红: ~灯│~领巾│~太阳。② 形容脸上健康好看的粉色: ~润│~晕│~光满面。③ 形容因生气、尴尬、羞愧、喝酒等原因导致血涌上头的面色;通红: 面~耳赤│他气得涨~了脸│她羞得脸都~了│几杯酒下肚,他的脸~了。④ 形容因发炎、受伤、过敏、外部刺激等原因引起的局部皮肤、黏膜或其他组织充血后的颜色: ~肿│嗓子~│皮肤过敏了,~了一大片。⑤ 红褐色的;红棕色的: ~茶│~糖│~木家具│~发女郎│~毛猩猩。

以上修改,义项①补进了“火”这种实物,使语义涵盖范围更广。在此基础上补充了4个跟颜色相关的义项,使释义尽可能地准确、细致,这对理解“红”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 黄

黄① 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黄”的释义,以丝瓜花和向日葵花这两种植物的花作为代表实物,释义后没有举例。丝瓜花和向日葵花这两种花的颜色区分度较小,都是饱和度和明度较高的亮黄色。以下5组词语中的“黄”跟这种鲜亮的黄色相距甚远:

(6) 黄皮肤/黄种人

(7) 面黄肌瘦/她脸色很黄,看上去有些憔悴

(8) 黃土/黄沙

(9) 人老珠黄/这种纸有些发黄

(10) 黄牛/黄头发

例(6)中的“黄”用来形容黄色人种的肤色,这种肤色接近小麦色。例(7)中的“黄”形容人气色不佳、脸色蜡黄的状态。例(8)中的“黄”形容土地、沙漠的颜色。《辞源》第三版释“黄”:“五色之一。本谓土地之色。易坤: ‘天玄而地黄。”已说明“黄”是土地之色。例(9)中的“黄”形容白色的东西变旧后的状态。例(10)中的“黄”实际上是指黄棕色或黄褐色。这几组例子中的“黄”,都跟丝瓜花、向日葵所具有的那种高明度、高亮度的黄有很大的区别。

再看《牛津高阶》《朗文当代》两部英语词典对“黄”(yellow)的处理:

《牛津高阶》:

1. having the colour of lemons or butter像柠檬或黄油那样的颜色.

2. (taboo) an offensive word used to describe the light brown skin of people from some Asian countries用来形容东亚人的浅棕色肤色的不礼貌的说法

《朗文当代》:

1. having the colour of butter, gold, or the middle part of an egg像黄油、金子或蛋黄那样的颜色

2. an offensive way of describing the skin colour of people from parts of Asia用来描述部分亚洲人肤色的不礼貌的说法

两部词典都选取了两种以上深浅不一、明暗不同的实物来描述“黄”这种颜色。《牛津高阶》选了柠檬和黄油两种实物,柠檬明亮,黄油浅淡,相当于在连续的黄色光谱分别找到较明亮的和较浅淡的两个点来“定位”词义范围,有助于学习者领会“黄”的语义范畴。《朗文当代》则选用黄油、黄金和蛋黄三种在深浅、明暗、轻重方面均不同的实物,使“黄”的实际语义范畴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两部词典还给出了“黄”用于形容黄种人皮肤的相关义项。相比之下,《现汉》对“黄”的释义中虽然也用了丝瓜花和向日葵花两种实物,但这两种实物的颜色在深浅、明暗方面差异不大,并没能有效地体现词义的区间范围。同时,丝瓜花并不常见,无形中增大了理解的难度。如果想要使释义更加精密细致,“黄”的基本颜色义最好选用深浅、明暗不同的实物进行描述。即使如此,义项的颗粒度还嫌太粗,应该根据“黄”的实际语用,将其用于形容黄种人肤色、土地之色、毛发和动物皮毛颜色时的相关颜色义也补充进来。我们试做如下扩充:

黄① 形容像小米、向日葵花或金子的颜色: ~小米│金~│树叶~了。② 形容黄种人皮肤的颜色,接近小麦色: ~种人│~皮肤,黑眼睛。③ 形容土地、沙漠的颜色,接近大地色: ~土│~沙。④ 形容气色不佳,显得不健康的脸色;蜡黄: 面~肌瘦│她脸~得厉害。⑤ 形容白色的物体发旧,显得不干净: 泛~的老照片│白衬衫洗得发~了。

修改后的释义,为基本色彩义补入了小米、金子两种实物,使“黄”的颜色义表达有了由浅到深,由明到暗的变化,更能呈现出词的语义范围。在此基础上,丰化了义项,补充了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使义项更为全面,义例的配合更加紧密,便于学习、理解。

(三) 绿

绿① 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 ~叶│嫩~│浓~│桃红柳~│青山~水。

用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描述“绿”十分巧妙,因为大自然中的植物种类繁多,草和树叶会呈现出不同的深浅变化,用“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基本上能够体现出“绿”颜色义的语义范围,这里的颜色义很难再析出其他义项。但是,当我们说“他气得脸都绿了”,其中的“绿”就不是指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而是形容因生气、恐惧等原因造成的脸色发青的状态。

参考《牛津高阶》和《朗文当代》,两部词典都收了“绿”(green)用于形容人脸色的义项,用来形容不健康的脸色。《牛津词典》的汉语释义为“苍白的;发青的;无血色的”,原文释义为: (of a person or their skin)being a pale colour, as if the person is going to vomit,直译过来是“人(看上去)苍白,像是要吐的样子”。《朗文当代》的相关义项为“苍白的,不健康的”,原文释义为: looking pale and unhealthy because you are ill,直译过来为“因生病而显得苍白,不健康”。根据“绿”的实际使用和两部英语词典的释义,我们试对“绿”形容人的脸色这一义项进行补充:

绿① 形容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 ~叶│嫩~│浓~│桃红柳~│青山~水。② 形容人因生气、恐惧等而发青的脸色: 他气得脸都~了。

(四) 黑

黑① 像煤或墨的颜色(跟“白”相对): ~板│~斑│~头发│白纸~字│脸都晒~了。

“黑”的基本颜色义用煤和墨来做代表实物,这个不为错,但“脸都晒黑了”这个例子中,“黑”就不是“像煤或墨一样的颜色”。实际上,黄种人和白种人再怎么晒,也不可能晒成煤或墨那样的颜色。在这个语境下,“黑”的真正含义是皮肤颜色深,接近于褐色(偏红)或棕色(偏黄)。英语里这一意义的对译词为dark或brown。《牛津高阶》中dark可用于形容头发、皮肤、眼睛的颜色,释义为“褐色的;黝黑的;乌黑的”(brown or black in colour);brown可用于形容皮肤颜色,释义为“(皮肤)棕色的;被晒黑的”(having skin that is naturally brown or has been made brown by the sun),从给出的中文对译形式来看,皮肤黑也即皮肤呈褐色或棕色。

参考《牛津高阶》的释义,这里完全可以补充一个“皮肤颜色深”的义项,并把例子“脸都晒~了”移在该义项下。试调整为:

黑① 形容颜色像煤或墨(跟“白”相对,②同): ~板│~斑│~头发│白纸~字。② 皮肤颜色深: 他晒~了│我比她长得~│这件衣服显得皮肤~│从海边回来,他~了不少。

补充义项②后,“黑”的语义体系更为完备,也更符合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五) 白

白① 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与“红、黄、绿”相比,白色一般没有深浅的变化,但是有冷暖调的区分。这里用来描述白色的霜和雪,都属于冷色调的白。《牛津高阶》“白”(white)的释义为:“像刚下的雪或牛奶那样的颜色”(having the colour of fresh snow or of milk),用雪和牛奶作为描述白的代表实物;《朗文当代》释义则用雪、盐和牛奶三种实物来描述“白”,原释义为“像牛奶、盐、雪一样的颜色”(having the colour of milk, salt or snow)。雪、盐偏冷,牛奶偏暖,用冷暖色感不同的实物来描述白色,就比全用冷调的实物描述白色更为精确、细致。此外,以下两组用例也超出了“白”的释义所指。

(11) 白净/皮肤白/一白遮百丑

(12) 苍白/她吓得脸儿都白了

黄种人皮肤再白,也不会白得像牛奶或雪一样。例(11)中的“白”实际上指皮肤颜色淺,跟形容皮肤颜色深的“黑”形成了反义关系。例(12)中的“白”,用来形容由于受惊吓、生病或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的脸上没有血色的状态。例(12)中的用法在《牛津高阶》和《朗文当代》中也有收录。《牛津高阶》释义为“因情绪激动或生病而皮肤苍白”(pale because of emotion or illness),《朗文当代》释义为“(因疾病、感情激动等而面色)苍白的;无血色的”(looking pale, because of illness, strong emotion etc)。据此,可对“白”的释义做如下调整:

白① 形容像霜、雪或牛奶的颜色(跟“黑”相对,②同)。② 皮肤颜色浅: ~净│~皮肤│她长得~│一~遮百丑。③ 形容因受惊吓、生病或营养不良等原因而脸上没有血色;苍白: 惨~│煞~│她病了,脸~得吓人。

三、 余论

以上通过对《现汉》“红、黄、绿、黑、白”5个颜色词基本色彩义的分析,旨在说明这些词的义项还可以分得更细致,释义还可以更周全,精细化程度还有提高的余地。一方面,颜色所呈现的往往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明到暗的连续区间,释义时很难用一种或两种区别度不大的实物来概括整个语义范围,取两种以上明暗、深浅、冷暖感觉不同的实物来描述颜色,好比在光谱上取了两个以上的点为颜色区间“定位”,更能体现其语义范围;另一方面,语文词典如果过分强调概括性,忽视了实际语用中的细微差别,很多实际意义和用法就容易被忽略。

语文词典因定位和读者对象的不同,对释义的精细化程度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体来说,较为精细的释义系统,比粗疏的释义系统更有利于读者理解词义,掌握用法,也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况且,释义的精细化程度不高,也与掌握语料的多寡和人为因素有关。张志毅、张庆云(2015)就提出语文词典义项分得不细、释义较为粗疏“不完全是语言的实际情况的差异,而一部分原因是所见的语料多寡不同,或编者认识的粗精各异,所以提炼出的义项多少有别”。孙德宣(1981)在《论释义的科学性》一文中也指出,“有些条目《现汉》漏收了词义,倒不是由于资料中缺少某个词义的用例,而是由于初稿编者疏忽,忙于赶任务或相互间协作不够造成的”。这说明,解决了语料的问题,克服了人为因素,释义的精细化程度是可以得到加强的。

要实现释义的精细化,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从语料出发,通过实际用例来考查释义是否准确,常用义项是否全面。2. 参考国外学习词典,考查它们义项确立的情况,为我们提供参考。3. 借助历时性词典,对词进行历时的考查,验证一些常用义项是否存在。4. 在分立义项时,注意不同的搭配和使用范围,考虑区分搭配和使用范围后,是否可以把义项分得更为细致。5. 在释义中,尽可能考虑得更周全,提供更多的语义信息。6. 提供更丰富的例子,来佐证应补充的遗漏义项或应细分的子义项。

释义的精细化,是一个使义项划分更为细致,释义更为准确全面,使释义质量不断提高完善的过程。诚如谭景春(2017)所说,“词典修订没有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在不断的修订中才能逐步趋于完善”。词典释义的精细化,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

当然,提出释义的精细化,并非否定语文词典释义的概括性原则,吕叔湘先生(2004)指出词典释义不宜过于概括,同时也不主张释义过于细碎,他在《〈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修订稿)》第69条中说: “分析词义要适当运用概括的原则,避免两极端。如不加概括,会流于因例为解,不但烦琐,还有挂漏的危险。”像《现汉》这样主要针对国内读者的内向型语文词典,还是应该在概括性和精细化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因此,本文在分析“红”“黑”等词义的实际语用时,并未举尽式列出它们的全部用法,比如,在“桃花红,杏花白”和“桃红柳绿,相映成趣”语境下,此处的“红”当是桃花那样的粉红色。在“他黑着脸走了”这个语境下,“黑”是形容生气时的脸色。但我们并没有把它们全都作为义项列进去。

我们希望,通过对颜色词的考察来提出语文词典释义精细化不足的问题,借此引起词汇学界、辞书学界对释义精细化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使语文辞书的编纂水平更上一层楼。

附注

[1]《新明解国语辞典》和《牛津袖珍英语词典》对“红”的解释转引自陆尊梧(1982)。

[2]加下画线的部分是笔者对英文释义所做的翻译,未加下画线的汉语部分是词典提供的汉语对译。

[3]被释词为形容词时,宜用“形容……”的释义模式进行注释,否则不易与动词区分。

参考文献

1. 陈晓鸥.汉语词典释义的不精细现象.辞书研究,1997(1).

2. 何九盈,王宁,董琨主编.辞源(第三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5.

3. 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王玉章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4. 李红印.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语言文字应用,2003(2).

5. 李仕春.汉英词典100核心词释义对比研究.中南大学学报,2013(6).

6. 刘庆隆.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形式.∥韩敬体编.《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陆尊梧.语文词典的互训问题.辞书研究,1982(4).

8.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修订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五十年.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9. 梅厄主编.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王立弟等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1.

10. 孙德宣.论释义的科学性.辞书研究,1981(3).

11. 谭景春.词典在不断修订中逐步完善——谈《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条目修订.辞书研究,2017(2).

12. 吴景荣,程镇球.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0.

13. 张志毅,张庆云.理论词典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5: 217.

14.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7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2,2016.

(商务印书馆北京100710)

(责任编辑郎晶晶)

猜你喜欢
牛津义项形容
你会形容吗
谈如何上好一节单元导入课——以牛津初中英语8上Unit 4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一干二净
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彰显阅读实效——以牛津高中英语M4 Unit 1 Advertising中Reading部分为例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牛津小学英语5A rhymes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