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绝万古一悲吟

2020-07-16 03:40刘秀芬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8期
关键词:陈子昂天地首诗

刘秀芬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他论诗标举“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受到历代很多名人的敬重,比如唐代杜甫曾称赞他“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韩愈也说过“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金代元好问赞其“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元代方回尊其是“唐之诗祖也”。

《登幽州台歌》是初唐诗人陈子昂传诵千古的代表作。这首诗的创作,有一个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建安王武攸宜带军北征契丹,陈子昂为随军参谋。但武攸宜轻率,没有将略,结果造成前军大败,举军震恐。陈子昂一再进谏都不被采纳,反被降为军曹。据卢藏用《陈氏别传》记载:“子昂知不合,因钳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燕台,亦即传说中燕昭王为求贤而筑的黄金台,在今北京西南。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燕王姬哙时期,燕国大乱。齐湣王乘虚侵入,姬哙死,其子姬平继位,这就是燕昭王。他采纳了谋士郭隗的建议,筑起高台,上置黄金,以延揽天下贤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到燕国献计献策。后来,乐毅联合秦、赵、魏、韩、楚五国兵力,大败齐军,湣王出亡于外。

陈子昂在失意中登上幽州台,便很容易想起与这座高台相关的历史故事。所以在诗歌的前丽句,他会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诗化用了典故:屈原《楚辞·远游》有句“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南朝宋武帝刘裕称赞谢庄《月赋》,也有“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话。“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如燕昭王那样知人善任的明君和像乐毅那样建树功业的贤才。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际会,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充满无限向往,然而,就像他在《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中所说“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追怀古人,实际上是慨叹当世无礼贤之主。“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瞻望未来,后世即使有旷世明君,也无缘见到。此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不尽伤感之意。前两句诗从时间角度来写,写出有限人生与无限时光的对立,表现诗人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接下来变换角度,从空间角度来写,凸显宏大空间与渺小个体的对立。“念天地之悠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天地悠悠不尽、广袤无边,诗人自己却是如此孤独、如此渺小。“独怆然而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凭吊古今,眺望原野,诗人不禁忧从中来,潸然泪下l《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登幽州台歌》这首诗中,就流露出广阔而深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正如同时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所说:“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短短四句诗,境界雄浑开阔,格调苍凉悲壮。虽化用典故,但笔力更为沉郁雄健。诗人结合自身的遭际,深刻地反映出了千百年来怀才不遇志士的共同悲剧:生命短暂而天地无穷,光阴易逝而功业难成。这种孤独悲怆的生命意识已不仅仅是在感叹个人生命有限,而是穿越时空的心理共鸣。类似于孔子登农山喟叹“登高望下,使人心悲”,以及钱锺书先生《管锥编》所说的“不间不架”之悲——“然前瞻不见,后顾无睹,吊影孤危,百端交集,齐心同慨,不乏其人。西方浪漫诗人每悲一世界或世纪已死而另一世界或世纪未生,不间不架,著己渺躬而罹此幽忧”。这是古今中外皆有的时空之悲。陈子昂这一首横绝万古的悲怆吟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极强的感染力,因而能使不同时代的人讀后,灵魂受到震荡,同歌共悲。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非常成功。首先是语言质朴自然而又苍劲奔放,完全洗去了六朝绮丽华艳的色彩,颇具汉魏之风。其次是大笔勾勒的艺术手法:无论写心情还是写景色,都没有细腻描绘,而是采用粗线条来表现。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历史的绵长;第三句眺望天地,写出空间的广阔。在如此绵长而广阔的时空之中,兀立着一位有志难伸、孤独悲怆的诗人,两相映衬,格外动人。正是这种大笔勾勒的艺术手法的使用,使这首诗显得笔力粗犷,音调高亢,气势雄壮。另外,诗人还采用了参差多变的楚辞体句式,前两句各五个字,节奏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多了一个虚词“之”和“而”,节奏就比较舒缓。整首诗节奏起伏顿挫,抑扬有致,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正如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称赞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所说的那样,“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登幽州台歌》不仅极具内涵张力,而且整首诗具有雄浑阔大的审美境界,与六朝绮靡纤弱的文风完全不同,这是对诗人自身所提倡的“风骨”理论的实践,对唐诗的“盛唐气象”无疑有开启之功。古往今来人们给予这首诗很高的评价。清代黄周星《唐诗快》收录此诗并评道:“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称之为“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猜你喜欢
陈子昂天地首诗
《上课没人抢》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陈子昂毁琴成名
怀才不遇陈子昂
陈子昂摔琴传诗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会员天地
交友天地
会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