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儿音乐教学的审美体验

2020-07-16 03:45巫蓉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0年5期
关键词:审美体验同课异构优化

【摘要】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性与价值,审美体验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核心理念,是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品质的根本。本文以“同课异构”音乐游戏教研活动案例研析,从活动目标设计的音乐审美操作、活动过程设计的音乐审美感受、活动重难点设计的审美学习策略中,优化幼儿音乐教学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 优化 同课异构 教研案例 审美体验

一、活动背景

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教学活动,如何体现3-6岁儿童审美体验发展的特质?笔者与研究团队聚焦开发设计的音乐游戏素材,进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文以大班音乐游戏《泡泡糖与小丑人》为例,针对活动目标、活动过程、重难点学习策略等设计的有效性、适宜性,展开课例研讨。

二、活动过程与研析

1.活动目标设计的音乐审美操作…

本案例同课异构的重点直接指向活动目标的个性化审美操作设计,具体表现为:从审美认知的感受性、审美学习策略的操作性、审美情感态度的体验性三个维度的特征,以及审美化音乐教学目标在学科领域特质、学段特点上的体现。

比照分析:

(1)三维目标的丰满性:教师B在各个维度表述的精准性、指向性、年段性、可操作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音乐目标个性化的突显性:教师B呈现的音乐审美教育特性非常鲜明,对具体教学内容、音乐元素的聚焦与策略性解决,尤为突出。

2.活动过程设计的音乐审美感受

活动过程与现场表现

活动一现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习A段泡泡糖韵律舞蹈

1.教师演示吹泡泡导入活动。

2.提问: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的甲(大泡泡、小泡泡……)泡泡好像在干什?(幼儿的注意集中在吹泡泡玩具上)

3.引导幼儿创编吹泡泡模仿动作。

4.播放A段乐曲,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小跑步、手与口协同吹泡泡,模仿泡泡糖跳动、泡泡吹大或变小的韵律动作。

(二)欣赏B段乐曲,幼儿回忆和练习Rap说唱

1.出示手偶,引出小丑人。

2.引导幼儿回忆小丑人说唱内容。

提示:前几天,我们听过了小丑人的故事,学了一首有趣的儿歌,一起来说一说。

3.播放B段乐曲,幼儿跟随乐曲节奏,练习Rap说唱。

4.幼儿跟随Rap内容,创编小丑人表演动作。

提示:小丑人说的话很有趣,配上表演动作就更有意思了,谁来试一试?(幼儿跟随歌词尝试动作表演)

(三)扮演角色,完整游戏

1.出示小丑人帽子,讲解游戏玩法。

2.师幼分别扮演小丑人、泡泡糖,跟随音乐完整游戏。

活动二现场

(一)创设情境,唤起幼儿的审美注意。感受A段音乐欢快、延滞的节奏特点

1.情境导入,倾听音乐。

2.感受A段音乐欢快、延滞的节奏特点。

提示:音乐有的快,有的慢,好像泡泡糖在——?)(跳舞、吹泡泡)

3.创编泡泡糖跳舞、吹泡泡動作。

教师分别哼唱A段第一、第二乐句旋律及延长音旋律,幼儿自由尝试创编泡泡糖跳舞韵律及吹泡泡造型。

4.观察反馈,提升韵律表现。

幼儿跟随音乐和同伴的动作反馈,创编出方位、大小、空间、身体部位等不同的吹泡泡韵律造型动作。(乐曲尾音中发现“啪——”的爆破声)

(二)欣赏B段乐曲,激发审美认知。感受Rap夸张、滑稽、幽默的说唱风格

1.情境猜测,引出小丑人。

2.倾听小丑人Rap,感受B段说唱内容。

提示:小丑人说了什么?它说话有点快、有点难,我们再来听一听。(幼儿跟随音乐,观察教师口型、体态暗示,感受说唱内容)

3.自主表达,感受Rap说唱风格。

提示:小丑人是怎样说话的?跟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吗?(幼儿自主表达感受和发现:一顿一顿的、听起来有点儿奇怪、很好玩……)

4.提炼新经验,学习小丑人说唱表演。

提示:这种好玩的说法在音乐里叫“说唱”,我们拍着手,打着节奏来学一学、做一做(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模仿泡泡糖、小丑人,跟随音乐由慢到快说唱表演)。

(三)扮演角色,体验音乐游戏的审美乐趣

1.播放“呲、呲”音效情境,猜测、讨论小丑人“化解”“回收”泡泡糖游戏情节与玩法。

2.师幼轮流扮演小丑人、泡泡糖,完成游戏。

3.幼儿在观看小丑人“逮”到未及时“化解”被“回收”的同伴中,享受游戏高潮的愉悦。

活动过程评析:

(1)教材设计蕴含的审美发展内涵。两个活动的游戏音乐素材均来源于世界名曲《七士进阶》和一段颇具说唱风格的手机彩铃《粘泡泡》,教师发掘和捕捉蕴含其中的音乐元素,诸如节奏快慢、音值长短、肢体韵律表现、歌词学习、说唱表演等,给幼儿创设了充分地音乐审美感受的空间。[2]

(2)音乐游戏活动乃是一种与审美的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活动。活动二除了注重音乐美的感受外,整合了空间分享、同伴交往、科学环保等思维、认知、社会、科学领域的审美想象与审美创造,引导幼儿在多样化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多元知识的建构与学习的乐趣,体验丰富的审美情感。

3.活动重、难点设计的审美学习策略[3]

活动一(教师A)

1.教学活动重点:学习A段泡泡糖的韵律舞蹈。

学习策略:教师采用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小跑步、手与口协同吹泡泡,模仿泡泡糖跳动、泡泡吹大或变小的韵律。

2.教学活动的难点与解决策略:

B段Rap的感受与学习,说唱词具有一定的记忆困难和韵律挑战。

学习策略:教师采用“难点前置”法,活动前幼儿已熟悉、背诵了说唱部分的歌词。

活动二(教师B)

1.教学活动重点:创编A段泡泡糖的韵律舞蹈。

学习策略: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做一做,用身体各个部位模仿泡泡糖跳动、粘连的韵律、造型。

2.教学活动的难点:除了B段Rap的感受与说唱外,还有游戏玩法与规则的挑战。

学习策略:教师采用“多通道参与”“累加”“递进”分解难点法,师幼轮流扮演小丑人、泡泡糖角色,在情境中跟随音乐进行游戏活动。

学习策略比照分析:

(1)活动一,教师A将游戏素材B段的说唱难点进行了前置,实施过程中,这样的处理使游戏的悬念感大大减弱,活动中始终未能满足大班幼儿期待游戏高潮的需要。

(2)活动二,教师B调整了操作程序和设计方法,以多通道音乐感受和大班幼儿审美经验为抓手,进行充分地倾听、想象、表达与创造。在B段说唱游戏中,采用累加游戏情节与分解游戏规则的策略,层层递进,既保证了游戏的悬念感,又满足了游戏高潮带给孩子们的审美感动,激发了大班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感悟

1.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同一个素材,只有准确把握幼儿的审美认知经验与审美学习特点,采取恰当的升级或降级审美化策略设计,才能真正体现音乐教学审美互动的成效。

2.一个具有审美特质的音乐游戏教学活动,并不是附加在外的表象,它需要按照美的体验赋予特性与内涵,加以审美转向,将美育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教学设计中,将所有的教学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创造活动,美的体验活动。[4]

3.在践行《指南》的教育实践中,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某一学科孤立的单一活动,它在体现音乐活动本身的教育功能外,还承载着艺术审美体验带来的其他教育价值的整体实现。

参考文献:

【1】【2】【3】【4】巫蓉.美的体验一追寻幼儿音乐教学审美化的诗意[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98-114.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同课异构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童心 童眼 童耳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