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本质探讨

2020-07-16 10:07樊建强
管理工程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规模要素效应

樊建强,尤 浩

(长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000)

纵观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优秀的企业不是展现出一定的规模经济优势便是范围经济优势,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是成功企业的“基本功”。因此,研究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本质,对于如何有效利用规模经济优势与范围经济优势至关重要。然而已有文献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深层次的、本质性的研究却不够重视。

规模经济最早由亚当·斯密提出[1]。Baumol(1975)和Panzar及Willig(1975)将这一概念扩展到多产出生产,并增加了对联合生产成本节约所产生的范围经济的讨论[2]。规模经济指的是由于企业扩大单一产品的产出规模而带来一些经济利益,范围经济指的是由于企业增加所生产产品的种类,这些产品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带来一些经济利益。不论是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事实已经证明它们都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利润空间,并且往往这种竞争优势是难以被同行竞争对手所复制。对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现有的文献已经做出了很多研究,但是对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很少有学者研究,故而本文探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本质性问题,主要从要素视角进行展开。本文先汇总所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研究成果,然后再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逐一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结果。最后再运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企业成长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选择问题作出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总结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效应并对此进行归纳分析,得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本质;第三部分提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实施困惑;第四部分阐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选择;第五部分对多元化与经营风险进行讨论;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围绕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分别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已经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

1.规范研究

倪得兵、王运通、唐小我为研究供应链城等由于集体外包行为导致的集聚现象,建立了一个由一个承包方和多个外包客户参与的博弈模型,定义完全参与的集体外包均衡(FPCOE),并通过FPCOE建立范围经济和最终市场价格之间的联系。说明范围经济可以通过集体外包行为降低市场最终价格,为供应链城等集聚现象和“中国价格”现象提供一个可行的解释[3]。徐斌将规模经济作为横向一体化的目的,范围经济作为纵向一体化的目的,企业一体化选择即是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之间的权衡,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边界的变动[4]。黄修权、顾银宽研究了新经济的特点及其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5]。吴福象、王新新基于国际垂直分工的理论视野,界定了单体企业的适度规模经济和企业集团总体的最适规模经济等概念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并结合垂直范围经济和聚集经济等相关概念,揭示了企业集团在地域上的合理规模,即集聚程度与集聚效益之间的倒U字形钟形关系[6]。全林、杨辉基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对品牌协同效应进行研究,得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仅存在于不同业务单元之间,而且也存在于不同品牌之间的结论。企业在进行品牌整合的时候,如果能够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共享价值链活动中的某些环节,则可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充分提升品牌的竞争实力[7]。

2.实证研究

朱巧玲、陈列强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诱发中药企业纵向整合的原因并非传统的市场型交易费用节约,而是更为深刻的治理型和制度型交易费用节约[8]。刘傲琼、刘新宇以生产多种产品的多元化经营公司的实际使用成本与对应的专业化经营公司使用成本之间的比例差异为衡量指标,计算多元化经营公司范围经济水平。以生产多种产品的多元化经营公司的净利润与对应的专业化经营公司净利润之间的比例差异为衡量指标,计算多元化经营公司利润增益水平,衡量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效果。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水平与范围经济水平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多元化经营为公司带来的利润增益随多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下降[9]。窦璐应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状况进行分析,规模经济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旅游上市公司存在规模经济,但有减弱趋势,部分公司存在规模不经济,并有恶化倾向;总体范围经济研究发现大部分公司存在总体范围不经济,且总体范围不经济性逐渐增强;特定产品范围经济研究显示,酒店业务与旅行社业务、景区业务与旅行社业务的组合经营可以形成范围经济效应,但酒店业务与景区业务、旅游业务与非旅游业务的组合经营存在范围不经济[10]。Liang-Cheng Zhang,Andrew C通过对前人在教育行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函数的选择、产出效率会影响实证研究是否能够得出规模经济存在的结论,而函数的选择、是否考虑产出效率、数据年份、样本容量、是否为OECD组织内国家等因素会影响实证研究是否得出范围经济存在的结论[11]。

从目前的研究看,我国学者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进行研究。其中规范研究主要基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视角,对其他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实证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整体,判断其总体和单一产品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情况。已有的研究忽视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自身研究的重要性,对揭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本质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企业生产要素角度出发来探讨企业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本质,并以此来探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选择问题。

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本质与效应问题

1.企业规模经济的效应

第一,规模经济能够通过不断加强专业化生产的方式,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先机。例如,通过规模经济能够把企业的专业化活动分解成许多的价值链,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价值链的选择来确定企业发展所要达到的具体效应,并根据其发展变化来制定企业的扩张政策,进而获得竞争优势[12]。

第二,当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存在,企业能够将固定成本分摊到可变成本中去,由此降低了企业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第三,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将会拥有一定的声誉优势,并且能够为企业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四,只有企业的规模足够大,企业才能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去购买高价的先进技术和顶级生产设备或企业运营系统,这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第五,实行规模经济可以提高该产品或行业的进入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某一行业能够获利的公司的数量。由于某些行业的进入壁垒比较低,造成了该行业的竞争激烈,企业难以从中获利,比如机电、服装、家具、食品行业,这些行业具有低投入、回报周期短的特点,因此进入壁垒低。但是如若采用规模经济的战略,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规模经济带来的企业竞争力往往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2.企业范围经济的效应

第一,范围经济的存在使得企业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成本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共用了某些资源。例如,企业生产相关产品共用了同一种技术,或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多种产品共用同一品牌。除此之外,还可以共享营销渠道、采购渠道、研究开发等。

第二,优质资源互补的范围经济效应。例如,广告和营销资源互补,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并购就是基于跨媒体的资源互补的范围经济效应,他们利用电子媒体给纸质媒体宣传,促进传统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同时又利用纸质媒体给电子媒体造势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另外,跨媒体的交叉效应,将使广告客户以较低的投入获得多媒体的规模性发布。有的跨媒体企业推出了广告的跨媒体营销策略: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发布会+主题活动+户外媒体等。各媒体受众定位的不同使它们的广告资源有不同的广告覆盖。所以,如果各媒体的广告资源组合成“广告套餐”,则可以增加广告覆盖面,这样对广告主有较大的吸引力,从另一个角度讲也降低了广告资源的销售成本。

第三,范围经济可以联袂产生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能够促使各个细分市场产生一种合力,因为单一产品只能满足受众的单向度的需求,而多种相关产品可以满足顾客全方位的需求。例如跨媒体出版通过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价值链,提供一揽子的各种产品,满足受众全方位的需求。

第四,由于某些产品具有周期性,它们在一个营业周期内的市场需求是不平稳的,因此它们的生产也是不平稳的,这就会导致一定时期内企业内部资源闲置。但如若采取多种产品生产经营的方式,并且这些产品在内部资源使用上是相似的,那么它们就能使企业的生产更加平稳,资源利用更加有效。

3.要素视角看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本质

根据上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效应,我们可以基于要素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企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这些要素从国家的层面上讲,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企业的层面上来讲,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益。资本包括有形资产(如厂房、设备、资金等)和无形资产(如商誉、品牌、渠道等),劳动力包括劳动力质量和劳动力数量两方面。全要素生产率难以测定,可由索罗剩余法计算得出,主要包括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管理水平、资本结构、企业文化等除了上述三种要素以外的要素。

(1)要素投入的离散性和使用饱和性

企业在对要素进行投入的过程中,有些要素并不能连续投入。比如说,机器设备的最小投入单元是一台,并不能将其拆分。还有技术的研发过程也是如此,只有完整的研发成功了,技术才能产生价值,不存在半成品的说法。该类要素投入后如果未达到最大使用限度,即饱和,那么该要素就不能说是最大化利用。因此,当规模不断扩张,要素使用率不断逼近最大使用率,可要素成本却并未发生改变,此时就会产生杠杆效应,以至于出现规模经济。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原本的要素无法继续满足生产,企业只好加大对这些要素的投入,那么这些原本离散的要素也渐渐变得连续起来,此时杠杆效应慢慢消失,规模经济逐渐弱化以致趋近0,此时该要素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当然,有些要素并不存在饱和性,比如技术,那么这些要素始终存在规模经济效应。而对于存在饱和性的要素,如果不顾其饱和性,企业继续加大规模,这会使得要素的使用成本上涨而收益却没有增加或增加幅度很小,原有要素成本不变的状态被打破,就会产生负规模经济效应。比如企业规模加大,管理层次就会增多,而管理水平却是有限的,因而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了难以协调、缺乏灵活性、效率降低等问题,这便产生了成本或机会成本。又如一个生产设备高负荷运转,加速了此生产设备的老化或报废进程,其要素生产效益小幅度增加,但要素成本却大幅度上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同要素的离散型、饱和性情况不同,使用效率也不同,有些要素处于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状态,有些要素处于不存在规模经济状态,有些要素处于负规模经济状态,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企业当下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如图1左图,随着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要素的利用率不断逼近100%,说明要素具有离散性。右图中,随着要素使用程度的增加,要素成本与产出变化不一, a*为均衡点,即要素最佳使用程度。

图1 要素投入的离散性和使用饱和性

(2)要素投入的专业性

要素被利用于生产某一产品的使用量占此要素生产所有品种产品的使用量比值为要素的专业化程度。往往要素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发挥的效益便越强,超过要素的分散多种产品的效益之和,这便是要素的专业性。比如生产设备具有柔性程度,柔性程度高的设备,应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其要素专业化程度低,反之柔性程度低的设备其要素专业化程度高。现实中往往柔性程度高的设备成本效用率低,而柔性程度低的设备成本效用率高,这体现了要素生产过程的专业性。对于劳动力要素而言也是如此,由于学习曲线的存在,专业化分工往往比一揽子包干要有效率得多。当企业进行专一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它的要素使用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单位要素产出不断增加,因而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但是由于专业性带来的增加不是无限度的,因而随着单一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由要素投入的专业性带来的边际会不断递减,最终至零,即不再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这种由生产要素投入的专业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我们可以称它为专业性红利。

如图2所示,要素的专业性越高,单位要素产出越高。同时随着规模的增加,要素专业性也增加,因此得出单位要素产出会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规模的增加,规模经济效益减弱至零,当规模经济效益等于零时,要素专业性无效。需注意本图中的规模经济效益只针对要素专业性,基于其他条件不变化。

图2 要素专业性

(3)要素投入的质变性

图3 要素专业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量变会引起质变。某些要素也具有这样的性质,比如,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往往达到了一定的量就可以获得价格折扣。又比如,企业营业收入的小幅度增长,恰好使之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由此有了一定的声誉,在人才招聘、投标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优势,如若差一点点没有踏进世界五百强的门槛,那么收益就会大幅减弱。要素投入质变性的存在使得要素投入与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呈现非连续状态,它们之间有许多跳跃点(质变点)。要素投入质变性这一性质能够解释规模经济的许多经济效应,但是质变点往往难以确认,究竟达到多少量变才能质变,这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把握。图3中左图说明由于跳跃点的存在,要素投入与企业收益间并非连续。

(4)要素的内在多功能性

某些要素天然存在多种用途,这些要素在同时满足第二种用途或多种用途时,并不对原有用途产生较大影响,这一性质构成了要素的内在多功能性,而这个内在多功能性使得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生产时,要素成本不增加或增加很少(由于多用途之间的互相干扰而形成成本增加),却获得了额外的收益,因此内在功能性成为范围经济的源泉。例如,同一技术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同时这些产品的生产在技术要素层面互不受各方生产影响。又如,生产一种产品的同时,不得不生产出一些副产品,这是无法剥离的,因此副产品只好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以减少副产品处理损失,这也相当于带来效益。还有多种产品之间共享原材料的情况,采购渠道和市场营销渠道也是由要素内在多功能性造成的。但是有一点需注意,如果这些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如中央空调和普通空调,它们在营销渠道这一要素的利用过程中,各自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产生范围经济是有待商榷的。现有文献认为当多种产品之间存在关联性时,范围经济便可能存在。本文认为,关联产品是否存在范围经济,还需有以下考虑。在要素的多种用途生产的过程中,当该要素层面完全不存在多种用途相互干扰时,范围经济存在毫无争议。在要素的多种用途生产的过程中,当该要素层面的多用途生产相互干扰而引起负效应大于该要素多用途生产的正效应时,该要素存在负范围经济。图4右图说明了要素多用途之间互相干扰较小的情况,随着要素用途增加,要素产出增加而要素成本仅仅小幅度提升,便可能形成范围经济,但必须要达到最低用途种数 ,随着要素用途的增加,要素的各种用途之间的干扰效应增强使得要素成本出现增加(如共用同一营销渠道产品相互争夺市场;共用同一技术的产品产生了技术研发的拉扯,阻碍技术研发;不同产品分之间恶行竞争等),当要素成本超过要素产出时,该要素利用过程就产生范围不经济。

图4 要素投入的质变性和内在多功能性性

范围经济的逻辑,通常被称之为“杠杆核心能力” 或“基于能力的竞争” 或“利用无形资产” ,等等,因为这些要素往往不具有多用途生产相互干扰的问题,因此具有良好的范围经济效应。一些公司常常采用外包的方法,收缩业务范围,全面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与能够产生范围经济的要素高度相关的环节保留,将与不能产生范围经济的要素相关的环节外包,从而在某一领域成为商业界巨头。

4.要素视角的一个有趣情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顾客资源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要素。在范围经济的探讨中,比如互补型产品的协同效应就是顾客要素的内在多功能性的一个体现。往往单一产品只能满足顾客单一维度的需求,顾客其他维度的潜在需求没有被激活,而互补型产品可以激活顾客的这种需求且强化这两个维度需求间的联系,顾客要素的内在多功能性得以激活,这使得企业产生了范围经济。

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实施困惑

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来看,它们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似乎并非如此。企业秉持着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理念指导实践,客观上却出现了与主观相反的结果,企业效益变差,资金周转困难等,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应用呢?本文认为主要在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选择,包括两点:第一,在同一节点上,企业该如何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做出选择?第二,企业是该选择继续扩大单一生产规模以强化规模经济还是维持减少生产规模以避免规模不经济?企业是该选择继续开发并生产新产品以强化范围经济还是维持或减少现有产品多样程度以避免范围不经济?

四、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选择

在企业的选择活动中,由于企业的产生要素是有限的,企业需要优化要素达到最优配置以带来最大利润。当企业充分发挥要素投入的专业性,克服部分要素的离散性时,就存在着规模经济的现象;而当企业充分发挥要素投入的内在多功能性时,就存在着范围经济。作为成本导向的企业在选择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时,将不得不衡量两者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差异,即取决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分别给企业带来的边际利润。

当企业单产品扩张,生产一种产品时,要素投入的专业性便体现出来,专业化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要素的离散性逐渐被克服,产品的平均成本会迅速下降,体现在U型成本曲线的下降段。但是,这种规模经济效益会逐渐递减,因为要素具有饱和性以致专业性红利逐渐萎缩。

当企业多种产品扩张时,多种产品同时生产,要素的内在多功能性得到发挥,但未必产生范围经济,因为根据分析,要素的多种用途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的多用途生产相互干扰,并引起负效应大于该要素多用途生产的正效应时,则存在负范围经济,即多元化生产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问题。

企业成立初期,如果企业选择产品扩张,企业就具有规模经济。如果企业选择多种产品扩张,由于此时企业规模较小,要素的使用过程受离散性影响较大,如此时企业生产设备数量少,那么进行要素多用途生产会加剧要素离散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此时要素多用途生产互相干扰引起的负效应会扩大,以至于要素使用的范围经济的边际收益远远小于边际成本,此时企业不具备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效应大于范围经济效应。因此,在企业业务扩张的过程中,企业主要通过追求规模经济来实现企业发展,故大多数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都选择专业化。当企业的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虽然企业此时仍然处于规模经济状态,但其规模经济效应不断减少,而范围经济效应随着要素离散性被不断克服而不断增强,当范围经济效应超过规模经济效应时,企业会选择单产品扩张以利用规模经济。而后随着规模经济扩张,规模经济效应又在不断减弱,而范围经济效应未发生变化,因此,范围经济效应再度超越规模经济效应,此时企业又会选择多种产品扩张以利用范围经济,随着多种产品生产的不断扩张,范围经济效应由于要素多用途互相干扰带来负效应的递增,而规模经济效应保持不变,那么规模经济效应又会超越范围经济效应,企业又会选择单一产品生产以利用规模经济效应。

图5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效应强弱比较是轮流变化的,初时规模经济优于与范围经济,接着范围经济优于规模经济,接着规模经济又优于范围经济,往复循环,企业交替选择单一产品扩张和多种产品扩张的策略。需注意,再上述分析过程中,企业第一次由利用规模经济转向利用范围经济时,规模经济效应依旧存在,并未产生规模经济负效应,只是规模经济效应不如范围经济效应罢了。并且几轮交替后会出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同时存在负效应的情况,由于此时企业利润依然能够上升,所以企业依旧会进行单一生产扩张或多种产品生产扩张以求利润最大化,即明知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企业也要进行扩张生产。如图5左图,说明企业在规模扩张时,是“曲折”前行的。在右图中,类似于地理学中的地势等高线,每一圈线都代表相等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综合;越靠近中心点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就越好,越远离中心点 ,越会往规模不经济或者范围不经济的情况发展,不论产品种类过多还是单一生产规模过大,都是如此。这也说明了企业总是在“曲折”前行以求登临最中心点 ,接着随着企业规模继续扩张,又偏离了正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逐渐减弱,甚至可能出现规模不经济与范围不经济。

五、基于多元化与经营风险的讨论

陈章武[13],赵玮萍[14]指出,多品种生产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抵御风险。这个说法有待商榷。范围经济的产品往往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比如美的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如果其中一种家电出了问题,其他家电也会面临相应的影响。还有一些产品它们甚至是互补的,如小米设备与小米IOT平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风险更大。分散经营能降低风险是基于经济学分散投资,如证券投资组合能够降低风险,但这是有前提的,即各种被投资对象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大,有些甚至存在风险互斥,比如套期工具。在这个前提下,分散投资确实能够降低风险,但是企业基于范围经济的多元化并不满足这个前提,因此多元化未必能够降低风险。另外,如果基于要素的饱和性来看,由于分散经营对管理要素的要求提高,超过了管理要素的可承受范围,即企业管理者分散了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那么此时多元化的风险是增加的。那么究竟是企业做精的风险大还是企业做多的风险大?本文也难以做出定量衡量,未来研究者可以在此方面做相关研究。

六、结 论

本文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本质进行探究,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选择问题给出指引。本文研究得出:生产要素投入的离散性和使用饱和性、生产要素投入的专业性、生产要素投入的质变性以及要素的内在多功能性会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效益产生影响,并且就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选择问题给出答案,即企业在进行扩张时采取“曲折式前行”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是最有利的。虽然有此理论指导,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抽象地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讨论,是不能使企业真正具有价值能力的。我们不仅要追求顶天(理论高度)还要追求立地(实践落实)。只有脚踏实地地努力实践,才能够把对理论的认识转化成为企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实质性内容的竞争优势。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在改革开放数十年来快速成长,就是部分企业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明。

猜你喜欢
规模要素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懒马效应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规模之殇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