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颜江,彭 晨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财金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水平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较高的薪酬水平反映了学校的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水平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因此,对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的研究对于就业管理部门以及学校质量评估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为方便起见,也将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略写为毕业生薪酬)。
国内学者对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刘旭杰和岳昌君(2013)对北京高校毕业生薪酬的实证研究表明,性别、学习成绩对毕业生起薪并无显著影响,而是否毕业于211高校、是否在三资企业就业、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则对起薪有着显著影响。[1]刘敏和陆根书(2015)对14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与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等因素有关。[2]刘鑫桥(2019)则从高考分数线的角度对毕业生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与以往研究不同,学校背景(比如是否重点大学)对于薪酬水平并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当高考成绩相同时,学生最终是否进入重点大学对于薪酬并不产生显著影响;另外,该研究也发现了确定性的分数线效应,并且无法用学校类别、专业类别等因素来解释。[3]张颜江、周璐瑶(2018)对广东某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的薪酬研究后发现,在校期间课程成绩对薪酬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4]杨晋(2019)利用全国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应用Tobit模型研究了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发现以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城镇户口等衡量的社会资本,以及以学业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等衡量的差异化人力资本,对初次就业薪酬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前者影响效果随扩张深入而有所减弱。[5]
关于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的另一个研究角度是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马永霞和高晓英(2013)研究发现,毕业生期望薪酬受到学历、家庭收入水平、性别、专业等因素影响。[6]毕业生的期望薪酬与初次就业薪酬显然密切相关,然而,由于期望薪酬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并且在就业市场上对于多数毕业生来说,并非是供不应求的热门专业,因此对初次就业薪酬的影响有限,在因果性上更可能是初次就业薪酬影响期望薪酬,而不是相反,故而在初次就业薪酬的研究中一般不会将毕业生的期望薪酬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已有的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研究中,对于学校类别以及学习或考试成绩与初次就业薪酬的关系并无一致结论。从直觉上来说,学习成绩反映了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能力,因此对于薪酬应该有正向的影响。刘旭杰和岳昌君(2013)之所以发现学习成绩对毕业生起薪无显著影响,很可能是因为学校类别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211高校比普通高校有着更高的入学分数线,而不同高校之间学生的在校成绩并没有太多可比性。刘鑫桥(2019)、杨晋(2019)和张颜江、周璐瑶(2018)虽然发现分数线或学习成绩对毕业生薪酬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与其他已有文献一样,这些文献都仅仅是由学习成绩、学校类别、就业单位性质等观察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虽然有意识到这些变量实际上反映了其背后的学习能力、就业环境等潜在变量,但在估计方法上并没有使用包含潜在变量与观察变量的经典估计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因此不能全面考查潜在变量对于毕业生薪酬的影响。
本文以广东某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为研究样本,建立包含学习能力、就业环境两个潜变量在内的结构方程模型,对毕业生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学习能力与就业环境对毕业生薪酬有着显著直接效应,并且不存在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进一步充实了毕业生薪酬研究的文献资料,支持了学习能力正向影响毕业生薪酬的观点。
本文以广东某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为研究样本,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在私营中小企业,因此无须考虑学历、学校类别以及企业所有制性质对毕业生薪酬的影响。由文献评述可知,毕业生薪酬水平受毕业生个人学习能力、个人特征(如性别)以及就业环境的影响,基于此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所示。结构方程模型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测量模型,考查观察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另一部分为结构模型,考查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图1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中,潜变量为学习能力与就业环境,其中学习能力对应的观察变量为公共选修课等6类别课程各自的平均成绩对数,以及岗位虚拟变量“是否在财务岗位就业”,另外还有一个与潜变量(就业环境)共同拥有的观察变量“毕业生薪酬对数”,共8个观察变量。除去毕业生薪酬对数外,就业环境包含的观察变量为“是否在家庭所在城市就业”和“是否在珠三角城市就业”两个虚拟变量,因为这两个虚拟变量反映了毕业生所处的就业环境是否能便于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直觉上,如果学生就业地址离家近,那么更可能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如“关系”等,而社会资源也容易转化为经济资源;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就业,则便于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此外,就业环境还包含一个形成性观察变量,即性别虚拟变量“是否为男性”。
图1 毕业生薪酬水平结构方程模型
图1所构建的模型中,仅由一个潜变量唯一决定的观察变量共8个,因此构成了8个仅包含一个潜变量的测量方程。除此之外,图1还包含了其他3个方程:(1)学习能力、就业环境、性别(是否为男性)、岗位(是否为财务岗位)这4个变量共同决定毕业生薪酬水平;(2)学习能力、性别这2个变量共同决定毕业生的岗位选择;(3)学习能力、性别共同决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选择。结构方程模型的优势是,在一个共同的方程框架内,一次性估计所有方程,最终的估计结果考虑到了所有方程所包含的信息。
以广东某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2015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为了排除毕业薪酬以及录取分数线跨省区域差异问题,将省外生源学生以及就业单位在省外的学生从总样本中去除,并剔除了有数据明显错误或者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238个样本。
表1给出了观察变量的描述统计。总的来看,六大类课程的平均值都比较接近。另外,由相关系数表显示,各类课程成绩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反映了具有很强的内在一致性,鉴于篇幅不再列示。财务岗位虚拟变量均值高达0.9,反映了专业对口率高达90%,表明该专业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以及较大的就业需求。
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就业,以及选择在家庭所在城市就业的学生数目所占比例接近50%。并且计算这两个虚拟变量的肯德尔相关系数为0.51,在1%水平上显著不为0,反映了是否在珠三角地区就业与是否在家庭所在城市就业高度正相关,意味着这两个变量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也表明学生在工作环境的地域选择时,如果家庭在珠三角地区,那么则更有可能选择在珠三角各大城市就业。
性别虚拟变量均值为0.16,反映了样本中绝大部分为女生,男生只占16%。毕业生薪酬对数均值为7.64,约合2080元,而最低薪酬对数为7.03,约合1130元,最高薪酬对数8.16,约3498元,反映了薪酬水平跨度还是比较大的。
1.模型适配度
采用AMOS 20软件进行估计,根据模型修正指标的建议,最终模型的建立考虑到了学习能力观察变量的残差相关性。最终模型适配度指标如表2所示。模型卡方值即CMIN值为65.426,P值为0.001,低于5%。但是由于卡方值易受样本容量影响,本研究中样本容量已超过200,因此模型适配度应参考其他指标来判断。由表2中所列适配度指标判断,绝对适配度指标RMSEA<0.08,RMR<0.05,GFI与AGFI均大于0.9;增值适配度指标NFI、IFI、TLI、CFI均大于0.9;简约适配度指标PNFI、PCFI均大于0.5,卡方自由度比CMIN/DF<2。因此,综合判断模型具有较好的适配性,可以用作路径分析。
表1 观察变量描述统计
表2 模型适配度指标
2.路径分析
对变量进行标准化,最终估计所得标准化模型路径图如图2所示。从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来看,有以下结果。
(1)学习能力对毕业生薪酬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同时学习能力对各门课程成绩对数的路径系数高度显著为正,但学习能力对于财务岗位变量与就业环境的路径系数均不显著,说明课程成绩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学习能力水平越高在就业竞争中越具竞争力,能获得更高的薪酬水平,而岗位选择与就业环境选择并不依赖于学习能力水平。
(2)就业环境在10%显著性水平上对于毕业生薪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选择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就业,或者在本人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家庭所在城市就业,会显著提高薪酬水平。
(3)性别对薪酬及就业环境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于岗位选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反映了男性相对于女性并不那么偏爱财务岗位。
(4)岗位变量对于薪酬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反映了毕业生是否选择专业对口的财务岗位,取决于其他岗位能否提供更高的薪酬水平。
图2 标准化模型路径图
从路径的大小所展示的经济意义进行分析,有以下结果:学习能力对毕业薪酬的影响最大,路径系数为0.2;其次为就业环境,其路径系数为0.16,可见学习能力相对于就业环境,对毕业生薪酬的影响程度超出25%;再次为岗位变量,路径系数为-0.11;最后为性别变量,路径系数为-0.07,性别对于薪酬水平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没有经济意义。
3.中介效应分析
图2标准化模型路径图中,学习能力与性别变量对毕业生薪酬不仅有直接影响,还有通过岗位变量和就业环境因子而施加的间接影响,其中就业环境对于毕业生薪酬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在AMOS 20软件中采用bootstrap及偏差校正方法估计标准误并进行双尾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对毕业生薪酬影响的中介效应检验
由表3可见,学习能力对毕业生薪酬的直接效应与总效应高度显著,但是间接效应不显著,可见学习能力不存在通过岗位变量或就业环境变量来影响毕业生薪酬的中介效应;而性别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均不显著,可见同样不存在中介效应。
以某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包含学习能力与就业环境2个潜变量,6大类课程学习成绩、岗位、性别、毕业生薪酬等共11个观察变量。实证结果显示,学习能力与就业环境对毕业生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岗位及性别则无显著影响。学习能力对毕业生薪酬的影响机制体现为直接效应,其通过岗位与就业环境而影响毕业生薪酬的间接效应或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此外,学习能力影响要大于就业环境。综合来看,学习能力在毕业生薪酬的决定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就业环境。为提高毕业薪酬,学生应努力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选择经济发达并且具有较好社会关系的环境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