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平台的构建
——以河南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2020-07-16 14:12黄全振黄明明陈素霞孙丽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基地指导老师

黄全振,黄明明,张 洋,陈素霞,孙丽君

(1.河南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2.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自1998年以来,为适应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新兴本科院校,包括民办院校在内总计增加600余所。[2]这些新兴本科院校,一部分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单独或合并之后升格为本科,另一部分由原本科院校与大中专学校通过合并组建而成。显然,和底蕴深厚的老牌本科院校相比,这些新兴本科院校不论是硬件设施建设,还是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发展模式上,如果完全照搬或模仿实力较强的那些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模式,两者之间的差距很难缩小甚至会越来越大,明显不利于这些新兴本科院校的发展,其培养的大学生素质与能力将无法满足社会要求。[3-5]基于上述背景,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后相关部门又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普通高校转型的政策文件,指出创建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河南工程学院是一所2007年才成立的新兴本科院校,其前身由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组成。由于升本时间短,综合实力还比较落后。从2014年开始,为进一步深化学校转型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研融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了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基本方针。为顺应社会与学校的发展潮流,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大学生培养模式转变过程中,将大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及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之前,河南工程学院作为新兴本科院校,成立时间短,底子薄,综合办学条件与实力雄厚的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差距明显。河南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教科研基础设施不完善,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实验室建设跟不上学校规模的快速发展步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对各专业实验室的需求,部分实验无法开展,或因实验室规模小,无法给所有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2)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师生比偏低,很多专业课都是大课堂上课,老师和学生互动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具有博士学位、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比例偏低,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教科研经费以及高水平论文的总体数量较少,学生很少接触前沿科学知识,视野较窄。(3)人才培养机制比较落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是在参考其他普通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院现有教师的专业、学历背景来设置课程,没有充分依据社会需求,导致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4)随着学校扩招,学生规模急剧增大,使得生源素质整体下降,两极分化现象严重。(5)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产生得过且过思想,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体教学质量下降。

很显然,上述状况的出现,表明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理念与模式需要做一些比较大的调整或转变,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

按照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路线,尽快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河南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从三个层面构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第一层面是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这两个实验中心下设23个实验室,实验内容包括电子技术、电子工艺、过程控制、电机控制、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以及单片机技术等电气电子与通信相关的专业实验,可以开展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验实习项目。在课内实验设置方面,除了基本的验证性、综合性实验外,还设置了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实验。通过课内实验,一方面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意识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面是通过与企业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建设具有高水平、长效性的校外实践基地。大学校外实践基地具有教学、培训、科技开发、生产实践四位一体的功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也是实践教学整体机制中的主要环节。[6]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7]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要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联系学校所在城市周边专业对口、技术先进的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为确保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流于形式,学院本着“以人为本、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的原则共建实习基地,从管理制度、保障机制方面建立比较完善的体系,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到2017年10月底,河南工程学院分别与郑州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万特电气有限公司、天博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成为了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

通过完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科研水平。其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提高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校内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学习,虽然有一定的课内实验(包括计算机仿真实验)与课程设计,但是和企业现场的生产、设计及研发工作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通过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开阔眼界,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使其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其二,促进了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高了学院老师的教研水平。对大部分中青年老师来说,都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在企业里从事过产品的生产、设计与管理工作,部分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无法将课程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无法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基于上述情况,河南工程学院每年都有部分中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去对口企业调研,或向学校申请脱产一年去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设计与研发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院的教研工作,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与热情。

第三层面是建立校内电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河南工程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始建于2006年,建筑面积380m2,仪器设备总价值200余万元。该实验室拥有专职、兼职指导教师共15名(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14人(其中博士7人)。实验室面向全院学生提供电子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EDA技术、DSP技术、ARM技术等基础性、综合性设计项目,为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提供环境和设备。

最初,河南工程学院成立电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省级以上比赛培养人才;后来,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由普通本科院校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变,该实践基地的功能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作者所在学院的实践基地管理模式,与其他院系的实践基地一样,要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因此,我院的电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管理架构,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四级,各级管理机构组成与功能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四级管理架构

第一级由学校教务处主导,教务处从总体上制订各院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包括制订实践基地师生的激励措施,对每个学期各实践基地学生申报项目的立项审核、立项资助及结项评估,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实践基地进行总结表彰等。学校设立了每年100万元左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根据获奖级别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此外,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学校老师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对学生发表论文、申报专利等均给予资助与奖励。

第二级为由学院领导(院长)牵头组建的实践基地领导小组,成员由3~5人组成。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负责电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实施办法的制订与监管,如制订了《电子创新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电子创新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电子创新实践基地训练项目管理办法》等,对实践基地的活动进行宏观性指导和必要的监管。(2)对每年新进实践基地的大学生制订培训计划,安排实践基地指导老师开展专题讲座,确保新生能得到比较系统、全面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每年还会聘请一些在创新创业方面比较有经验的校外专家过来做讲座或技术交流,包括已经毕业的自己创业或在公司做得比较成功的学生,让他们对实践基地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3)每个学期都要负责对学生申报的项目从技术角度进行院级的立项审核与结项评估,学院要有配套资金资助,每个项目补助1500元。对完成情况良好的项目往学校推优并给予相应奖励,对完成较差项目的相关指导老师及学生提出批评与指导性意见。(4)对实践基地的开放项目进行大致分类,如图3所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习基础选择相应课题:刚进实践基地的大一大二学生,可选择基础性设计项目进行训练;而大三大四的学生,则可选择综合性设计项目来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具体项目名称与设计要求,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协商确定。此外,还可由指导老师下达任务,让学生协助老师做科研项目的一些子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分担一些老师的科研任务,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图3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训练项目分类图

第三级为实践基地各实验室指导老师及其所负责的学生构成,一个实验室一般有1~2名指导老师,学生负责人也是1~2名,学生总人数一般不超过15人。指导老师在学生开展项目研究过程中,从项目的立项、调研、实施、结项、评价五个环节都要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因此,指导老师的职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根据自己的学历背景与研究方向,确定该实验室学生项目申报与实施的大致方向。二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项目指导,在项目的申报与立项阶段,要和学生一块讨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调研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视情况在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必要资助和指导,确保项目能顺利开展;项目结项后,指导老师要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共同探讨下一阶段的项目实施计划。三是组织学生参加与平时训练项目相关的电子信息类大赛,参赛费用由学校提供,获奖后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实施奖励。

第四级即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研究的所有学生,他们也是实践基地的主体。学生在实践基地开展活动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主要是晚上和节假日,寒假、暑假期间会有部分同学留在实践基地学习、训练,并协助老师做一些项目开发。平时主要活动就是根据每个学期开学初申报的设计项目进行针对性学习、设计与实验,参加一些与平时训练内容相关的电子信息类大赛,包括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英特尔杯”嵌入式设计大赛等。在实践基地学习和训练一年以上时间的学生,其毕业设计往往与平时训练项目有关,且由基地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其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质量也较高。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基地指导老师
福建工程学院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我的基地我的连
福建工程学院
就差半分
Me
Where?
Mrs Lu’s Week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