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 病毒抗体检测在诊断EBV 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

2020-07-16 11:52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传染性抗体

魏 娜

(河南省博爱县人民医院,河南博爱45445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指的是由 EB 病毒(EB virus,EBV)造成的亚急性或者急性全身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发病人群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其中超过90%人群为低于5 岁的儿童[1]。此类疾病发病急,而且发病后大部分可有显著临床表现,有些甚至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包括肝脾肿大、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咽喉炎等,有些甚至出现支气管肺炎、肝损伤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消化系统并发症[2]。此类疾病临床首发表现、特异性症状欠缺,极易产生误诊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治疗难度增加[3]。如何快速、简单诊断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据有关资料显示,EBV 特异性抗体在EBV 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4],其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基于此,本研究针对EB 病毒抗体检测在EBV 相关性EBV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 2018 年 2 月-2019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 55例EBV 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纳入研究组,将同期55 例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纳入对照组中。对照组男30 例,女25 例;年龄1~11 岁,平均(4.56±1.15)岁;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及急性支气管炎分别有 5 例、19 例、12 例、6 例和 13 例;研究组男 32 例,女 23 例;年龄 1 岁~10 岁,平均(4.49±1.09)岁;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及急性支气管炎分别有 7 例、18 例、10 例、7 例和 13 例。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研究组患儿与第8 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EB 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相符;存在眼睑浮肿、不同程度的发热、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咽峡炎、肝损伤等病症;患儿家属签署研究同意书;具备完整临床资料者。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异常及心理障碍者;存在肾脏、心脏及肝脏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由于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者;不具备完整临床资料者。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接受EB 病毒抗体检测,清晨抽取2 mL空腹静脉血,根据临床要求保存标本、运送标本,通过ELISA 法检测衣壳抗体IgM(VCA-IgM)、衣壳抗体IgG(VCA-IgG)和衣壳抗体IgA(VCA-IgA)。

1.3 观察指标

记录各组衣壳抗体IgM(VCA-IgM)、衣壳抗体 IgG(VCA-IgG)和衣壳抗体 IgA(VCA-IgA)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均数±标准差()和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率(%)和 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VCA-IgM、VCA-IgG 和 VCA-IgA 抗体阳性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3.64%、7.27%和3.64%,研究组分别是85.45%、90.91%和14.55%,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VCA-IgM、VCA-IgG 和VCA-IgA 抗体检测结果比较[例(%)]

3 讨 论

EBV 是机体内部存在的对人体内部B 淋巴细胞造成损伤的一种疱疹病毒群,该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原,也与Burkitt 淋巴瘤及鼻咽癌等淋巴细胞增殖疾病有关[5]。EBV 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临床症表现包括颈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及发热等,与此同时,伴有异型淋巴细胞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及肝脾肿大等,具备典型临床表现者诊断难度较小。但是,临床上有些患儿不具备典型临床表现,若未正确认识该病,很容易导致迟诊、误诊等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巨细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是造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原[6],在临床表现方面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似,诊断难度较大。EBV 极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导致感染,致使诊断难度增加。相关研究表明,单一的EBV 感染率大约是41.2%,混合感染占比达到48.8%,混合感染期间,临床病证更为显著,而且相对严重。所以,如何促进诊断准确性提高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近些年来,在我国医学技术及医疗设备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下,据有关资料显示,EB 病毒抗体检测有助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病症诊断准确率提高。EB 病毒感染B 淋巴细胞后,机体内部将会产生诸多抗原,如核心抗原、衣壳抗原及早期抗原等,这些抗原均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临床上,通常采用EB 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包括VCA-IgM、VCA-IgG 和 VCA-IgA,其中,最早出现的是VCA-IgM,2 周左右即可到达峰值,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其可以将新近感染清楚地反映出来,持续时间大约是4~8 周,最长大约是2~3个月。一般情况下,VCA-IgG 较VCA-IgM 晚出现,大约3~5 周内达到峰值,然后略微降低并长时间持续[7]。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在VCA-IgM、VCAIgG 和VCA-IgA 抗体阳性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3.64%、7.27%和3.64%,研究组分别是85.45%、90.91%和14.55%,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CA-IgM 抗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关,但是有些患儿入院检查时,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日或者首先开展抗病毒治疗,所以极易造成VCA-IgM 准确检测难度增加,造成误诊或者漏诊现象。因为自身免疫状态存在差异,患儿VCA-IgM 会延迟出现,有些患儿VCA-IgM 以持续阴性呈现出来。临床上,及早对EB 病毒抗体检测,很容易造成假阴性。所以,EBV感染诊断过程中,单一的VCA-IgM 阳性诊断存在一定不足。针对上述状况,必要时均需要对VCAIgM 抗体进行复查,与此同时,对VCA-IgA 及VCA-IgG 抗体进行检测,该方法可使误诊率、漏诊率降低,部分医院采用EBV-DNA 联合VCAIgM 检测,可达到及早诊断目的。VCA-IgG 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应用范围较广,其无法对既往感染与新近感染有效区分。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患病时间在 2 周以内者,VCA-IgG 在 100%的EBV 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血清中是低亲和力抗体,VCA-IgG 亲和力检测方法有助于诊断敏感性提高[8]。由本研究结果分析,部分血清样本VCA-IgG 从阴性向阳性转变,联合临床表现分析,尤其是VCA-IgM 阴性者,可及早进行诊断。在成年人鼻咽癌诊断、筛查中,VCA-IgA 抗体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其在诊断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VCA-IgA 阳性率方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较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更高。

因为在感染的不同阶段抗EBV 抗体反应存在差异,个体与个体间抗体产生不同,而且临床工作期间,患儿EBV 抗体检测时间与患儿纠正时间存在差异,均导致EBV 原发感染诊断难度增加。特别是如果检测一旦血清样本诊断,其在近期EBV 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原发感染EBV 大约50%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转变,其可能与患儿自身不典型临床表现有关,同时与可能与及早实施抗病毒药物治疗存在紧密联系,又或者本研究收集的病例相对较少。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环境卫生状况及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年龄逐渐推迟。在此过程中,疾病诊断尤为重要,根据诊断结果提供治疗方法有助于治疗效果提高。

总而言之,EBV 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EB 病毒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以将患儿患病程度及发展状况清楚地反映出来,以便更好地诊治疾病,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此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传染性抗体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