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奕璠 (贵州民族大学)
本调查主要以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钢琴必修课的学生为主要对象,从学生的角度调查中国钢琴基础教育以及融合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些问题,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问题设计为单项选择题型共计17个问题,共发放问卷XXX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
对问卷进行归类得出:《钢琴基础教程》1-4中,中西方钢琴作品比例接受程度,对于西方作品较多的情况其中50%的学生表示完全可以接受,10%的学生表示一点都不接受。教师在授课中对于钢琴作品的讲解程度,10%的学生表示教师会讲解中国作品,60%的学生表示教师会讲解外国作品。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了解钢琴音乐文化背景的积极性程度,10%的学生表示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多一些,65%的学生表示了解外国音乐文化多一些。学生对中国作品的演奏掌握程度,10%的学生表示完全可以,75%的学生表示不是很好。
由此总结出贵州民族大学钢琴基础课程选用的教材《钢琴基础教程》1-4中,中国作品的比重较小,本民族音乐作品在创作数量和规模上相对匮乏。使得学生可以学习的素材较少,从而缺少主动学生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的积极性。由于钢琴属于西洋乐器更适合发挥西洋作品的优势,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曲目练习的安排则是侧重外国作品。其次中国作品在技术和调式调性上都有别于西方,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使学生对于中国作品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演奏能力都相对薄弱。
1、钢琴教材的中国作品分配偏低
《钢琴基础教程》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使用最普遍的钢琴教材,其中列举中国曲目在教材第一册中有《依拉拉》、《沂蒙山小调》、《花灯》、《太阳出来》、《信天游》、《浏阳河》、《弦子舞》、《采花调》等优秀民族音乐,占到全书曲目的41%。教材中有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其中国作品的占比较小。【仅分析第一册,所占比例41%明显属于较高水平,建议结合1~4册总体分析,这样与问卷相协调】
我国学习钢琴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对钢琴教育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因此随之对于钢琴音乐文化的启发、发展和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钢琴各个教学环节中民族文化教育的传播,对于多元素音乐内容的赏析和对民族音乐的终生热爱,对民族特色浓郁的原创钢琴作品以及全面系统的民族文化教材和教学体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钢琴基础教程》教材中中国作品分配较少,缺少充足的民族音乐创作,因此可供学生学习的中国作品在曲目和规模上都不足以支撑达到钢琴融合民族文化教学的要求。
2、中国音乐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钢琴发源于意大利,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键盘乐器。而对于中国来说则是“舶来品”,外来乐器想要在中国站好脚跟需要漫长的过程和不断的探索。钢琴在中国发展的二百年间,由于音域宽广、音量起伏较大、适用性较强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可是在融合中国民族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方面相对薄弱,对学习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体系相对较少。目前,中国院校的钢琴教育教学模式主要以研究钢琴音乐和演奏技能为主体,与之匹配的音乐课程多以西方乐理基础知识为主,学生掌握的技能还是以西方和声曲式、西方音乐史、西方视唱练耳、西方演奏技巧、西方音乐审美为重点。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对中国音乐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对中国音乐的学习缺乏兴趣,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有限。
3、中国钢琴作品的处理较难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大量的西方作曲家贴合钢琴的性能利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出更合适的作品。每一个西方作品都能在钢琴上发挥出独特的魅力,因而更加容易理解和练习。我们中国的钢琴作品则是利用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音色上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的音响,旋律上横向发展的线性思维,节奏上不受束缚自由多变。这都使得中国钢琴作品在西洋键盘乐器上演奏具有不同以往的难度,对学生技法的掌握、音乐内涵的理解、情感的表达都有更高的要求。
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性,利用钢琴音乐课堂融合民族文化教育,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接受多种类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有助于学生熟知和把握中国钢琴作品。
贵州民族大学是一所民族类综合院校,多民族学生聚集,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多民族生存环境、多民族文化习俗、多民族音乐背景,学校的艺术实践基地,更承担着贵州省多民族文化传播、传承和窗口的使命。在日常的钢琴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这有利的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语言。
为了更好的实现钢琴音乐课堂融合民族文化教育的教学过程,我们进行为期两年的教学探索,将民族音乐元素根据实际的需求融入到教学环节中,通过实施精细教学和多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作品的技术层面和作品赏析层面进行分析,达到了提高学生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知识和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
1、中国钢琴作品的技术层面
钢琴的弹奏技术总的来说就是肢体的功能,包含了手指、手腕、手臂、双脚、双腿、腰部、臀部、还要延伸到对乐曲的理解和演绎方法。而中国钢琴作品和西方钢琴作品在技术上的区别主要是调式调性的不同而导致相应技术难点有所不同。因此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国作品,就要入手民族调式五声音阶的练习,才能解决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技术难点。
五声调式分为宫、商、角、徵、羽,并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排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调式体系,非常广泛的应用于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说民族五声调式是我们民族音乐的灵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音乐风格。将五声调式音乐运用到西洋键盘乐器上就要从基础的五声音阶练习开始学习。选用黎英海《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和李嘉禄《五声音阶练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强化练习学生的五指独立灵活性,各调式音阶、特殊音调和音型、以及八度、琶音、和弦。
2、中国钢琴作品的赏析
钢琴演奏不单单是手指的运动,还包括了头、脑、耳、手、身、脚相互作用共同对音乐产生共鸣加以表演。聆听和演奏之间是最直接的反应,其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多作品、多方式的听的训练,充分利用我们的耳朵为音乐作品的学习做出努力。在中国钢琴作品融合民族文化教育中使学生参与到钢琴为民族声乐、民族器乐的伴奏中。在音频赏析中主要欣赏中国著名的钢琴作品,如:《夕阳箫鼓》、《牧童短笛》、《百鸟朝凤》、《彩云追月》、《黄河协奏曲》、《浏阳河》、《绣金匾》、《平湖秋月》等。对中国钢琴作曲家贺渌汀、丁善德、王建中等的创作特征、风格、技法进行深入学习。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深层次民族文化、民族内涵、民族音乐的表达都逐步的清晰。
在对中国钢琴音乐课堂融合民族文化教育前期的问卷调查总结的基础之上进行第二次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在经过学习后有哪些改变和收获。
表1 《钢琴基础教程》中西方作品较多接受程度以及增加中国作品的态度比较
表2 教师和学生对于民族化音乐知识的态度和积极性比较
表3 学生对中国作品的演奏掌握程度比较
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课堂融合民族文化教育的教学探索,大大提升了学生对学习中国钢琴作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文化内涵以及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学生们开始喜欢探究中国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树立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文化教育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越来越受到更多学者和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我们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钢琴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相融合的发展道路,不断地继承并发扬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不遗余力的增强大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