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化进程下的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研究
——以吉林通化乌拉草沟河景观改造方案设计为例

2020-07-15 09:03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刘小军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年13期
关键词:驳岸河道景观

文|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刘小军

河道,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扮演着不同功能载体,从早期的水源依靠,到养殖、航运的功能叠加,到城市泄洪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河道以前的功能渐渐被淡化,转向要融入自然生态、滨水慢行的现代生活模式。为此,对渠化、硬化、水质恶化、生物简单化的城市老旧河道改造十分必要,可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质,绘制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 项目概况

1.1 河道现状

本文所涉及的河道位于吉林通化老城区,北接长白山余脉大乌拉草沟河,南接蛄河,南北长约3公里,本次先设计1.3公里,河道宽度6米,河道两侧公共空间30-45米宽,河道北段沿线以居住用地为主,南段沿线主要为中小学用地,中段则主要为居住+商业用地。

河道现状以硬驳岸为主,且驳岸状态较差,河床也以硬质为主,对原始生态伤害较大。驳岸与水面常年高差大,人很难亲水。现状只有少量的柳树和杨树形态较好,有保留价值。河道沿线虽有人行道,但受车行道穿插影响,导致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河滨体验感较差。再加上河道上方有很多外露市政管线,对河道景观影响较大(见图1)。

为让乌拉草沟河重新回归市民的生活,让周边居民能在这里享受到不一样的滨水生活,本次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道驳岸改造、沿线城市交通的梳理、市民休闲生活的引入、以及本土文化的再现。

1.2 文化背景分析

②山水文化:通化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区浑江中游,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通化县城历史悠久,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图1 乌拉草沟河现状

③满绣文化:满族民间刺绣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口相传的家庭内部传承,老一代手把手的教给下一代,在曹氏家族宣统年间就有记载,在通化县金斗朝鲜族满族乡砬缝村生活。

④剪纸文化:通化满族剪纸是中国三大民族剪纸之一,有3位艺术家列入中国十大民间剪纸大师行列。

⑤汉长城文化:通化县汉长城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西接辽宁境内新宾县旺清门镇孤脚山烽燧,东至通化县快大茂镇大帽山烽燧,全长46.1公里。

⑥赤柏松古城遗址:古城位于通化县大茂镇西南约2.5公里的低矮二级台地上,是西汉时期的城址遗迹。

1.3 河道改造策略

通过实地调研,将本次城市河道改造策略确定为慢行、慢河、慢时光,未来要让河道重新回归生活。

慢行:通过横向与纵向的链接,形成贯穿河道沿线的人行绿道体系。将河道被车行道割裂的部分还给市民,增加亲水体验,并将车行道集中河道一侧设置,形成安全的环境界面,让人的速度慢下来。

慢河:在保证河道泄洪截面的前提下,拓宽河道宽度,降低水流速度,使人更好更安全的与水互动。水流减缓的同时,河道内还可以增加软质驳岸,种植当地特色的乌拉草,恢复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可赏、可玩的滨水环境。

慢时光:我们通过人行绿道体系的塑造和河道的拓宽,最终呈现怡人的滨水活动空间,唤醒河道与城市生活的关联,连接人与自然的对话。在不同的分段对应不同的参与内容,还形成历史与现在的对话。

图2 河道驳岸改造对比图

2 城市河道功能空间

2.1 城市河道功能需求分析

①河道东侧英才街、河道西侧英华街,与团结路、同德路呈“井”字垂直交叉,承载周边多个住宅小区(共182栋楼)、一所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和众多临街商家的出行需求。同时现状还有196个停车位、6个公交车位需求。

②乌拉草沟河为浑江左岸二级支流,属山区性河流,河道平均坡度1.7%,承载着城区的泄洪功能。依据通化水文资料,20年一遇洪水水位对应设计水深为1.4m,规划河道净宽不小于8.5m,计算出泄洪截面不小于12m2。按照设计规范及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河道驳岸的顶标高离河底不少于1.9m。

2.2 交通疏导方案

①综合河道两侧车行及人行需求,东侧住宅、商铺更集中,且小学日常接送车流更多的情况,将原河道两侧的车行道集中在东侧设置,同时维持了原来双向四车道的通行宽度,将解放出河道西侧人行安全空间。

②利用现状资源,分区段集中设置停车场,累计共设227个停车位,不仅比原先路边停车数量多,也更安全,便于管理,缓解了周边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学校段车行道,根据上下学潮汐时段,局部拓宽成弹性接送停靠港湾,避免了接送车流高峰时段对主道路的影响,也进一步缓解附近上班族的停车困难。

③河道与团结路、同德路交叉位置,增设人行天桥,既保证了河道沿线人行绿道的连续性,也避免了未来滨河游览人流域团结路、同德路车流交叉,保证了人流的安全与舒适性,也提高了车流通过的效率。

图3 人居休闲区效果图

图4 活力城市区效果图

2.3 河道驳岸改造方案

①拓宽河道至15米左右,依据泄洪截面12 m2的设计标准,水深控制在0.8米左右,驳岸设计标高可以在0.85-0.9米,即可满足20年一遇的洪水(见图2)。通过这样的改造,即使在枯水季,行走在河道两侧,也能有很好的亲水体验。

②改变河道宽度,同时带来了水流速度的降低,降低了水流对驳岸的冲刷力,也为河道内增加绿化创造了条件。河道种植乌拉草等水生植物,能起到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软化驳岸的作用,也反映了通化地区的本土特色。

③通过各类铺装场地、休息亭廊、人行桥的引入,改变原来河道驳岸单一的线性形态,将休闲娱乐的硬质广场需求,与防汛泄洪的驳岸需求,完美结合。

3 河道景观设计

依据乌拉草沟河的空间结构,可以将整条河道的景观空间归纳为“一带、三区、多点”。一带是指绵延3公里人行绿道,是依附河道、贯穿城市中央的滨水体验带。三区是根据城市道路结构,结合河道两岸的业态确立的主题景观分区,由文化水岸、活力城市、人居休闲组成。多点则是指融合各色功能与居民需求景观场地,有展示意识形象的、有体现历史文化的、有休闲娱乐的、有水秀表演的、也有自然探秘的,它们以特有的姿态分布“三区”中,又由“一带”串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3.1 设计语言

综合前期分析,将河道景观改造共分三条脉络,一是设计主体的乌拉草沟河的蓝脉,二是贯穿南北、串联景观节点的人行绿廊(绿脉),三是反映通化历史文化的文脉,景墙、雕塑、小桥都是在静静述说历史、展示文化。蓝脉、绿脉、文脉借鉴满绣的手法进行缝合,编织出一幅城市生活绣品。

3.2 分区景观设计

①人居休闲区

人居休闲区位于团结路以北区段,长约500米,宽度在27-32米。河道东侧是大型住宅小区山水华城(93栋楼),西侧则由景泽佳苑、山水人家、府东小区以及县幼儿园构成,分析人流以附近的居民为主。依据日常人群分析,此段景观设计定位为休闲、科普、养生。

水溪探趣:以乌拉草为代表水生植物,结合不规则的亲水汀步,吸引市民的参与,也促进水中生物多样化发展。滨水平台:设置休息坐凳、棋牌桌、书法角,满足不同的兴趣爱好人群。另外还有形象展示、草阶看台、植物探索、景观区桥等景观节点,共同营造周边居民家门的休闲公园,创建有温度的景观场景体验(见图3)。

②活力城市区

活力城市区位于团结路与同德路之间,长约300米,宽约35-46米。河道东侧有商铺、客运站、诊所,西侧以餐饮店面为主,还有一个社区医院及一个超市。对比人居休闲区面对的附近的居住人群,活力城市的人群则以购物、消费的客流为主,他们需要更多活动空间、更多聚集交流空间、更体现城市活力的空间(见图4)。

老树广场:保留现在长势较好的大树进行保留,与桥体相呼应,形成怡人的林中步道。城市舞台:此处设置节庆广场,供市民节假日举办集会活动,或表演或放花灯。溜冰活动:拓宽的河道区域,在冬天形成市民滑冰的最佳场地。还有台阶看台、城市绿道、锦绣桥等多样化的滨水空间,它们会让城市更有魅力,让商业的发展更有动力。

③文化水岸区

文化水岸区位于同德路以南,长约300米,宽度45米左右。河道东侧有通化实验小学和金色地中海小区,西侧有通化第七中学和山水名苑小区。该区域显著的特征就是两侧的学校,面对学生们的日常出行,利用有限的空间,展现通化的历史文化、还原乌拉草沟的生态环境,成为该区域的首要目标。

文化记忆墙:利用垂直挡墙,展示通化民俗与河道文化,形成沿线文化廊道。剪纸文化墙:以通化市花马兰和冰晶作为图案原形,结合剪纸艺术,形成特色背景墙。形象绿化带:以长白山山脉形态为参照,塑造城市形象。还有探索花园、趣味汀步、表演舞台、滨水休闲、台阶看台等景观节点,都彰显着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未来这里将成为学校的校外科普基地、回忆基地、劳动实习基地,寓教于乐。

3.3 河道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以当地总体生态系统为框架,以景观方案构思为原则,体现生态自然、主题鲜明、科普教育的主题定位,同时尽可能创造季相变化,恢复城市活力。植物品种选择当地传统树种,恢复自然植物群落,净化水质,凸显地域特色。对应景观方案的三个分区,植物设计上也确立不同的主题。

人居休闲区以生态花园为植物设计主题,设计植物种类丰富,选择多层次种植,以水曲柳、枫杨为主景树,上有蒙古栎、核桃楸色叶乔木,有山桃、山梨、海棠等赏花乔木,辅以樟子松等常绿乔木;下有乌拉草、水蜡、鸢尾、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点缀连翘、珍珠梅、蓝花鼠尾草观花类灌木,种类丰富的植被为周边居民带来绿色生态的休闲空间、茶余饭后散步消食的养生空间。

活力城市区以活力绿廊为植物设计主题,保留部分原有树形好的水曲柳、杨树大乔木,并以此为核心打造老树广场。新增树种以丛生白桦、蒙古栎为主景树,五角枫等色叶乔木、山杏、海棠等开花乔木穿插其中,支撑绿量的树种以樟子松、云杉等常绿树种为主;只在节点处以组团式种植适当点亮,下层空间相对简洁,多以耐水湿整齐灌木片植,如乌拉草、水蜡、萱草、马莲、千屈菜、石竹、白三叶等,打造简洁明朗的活力空间。

文化水岸区以科普乐园为植物设计主题,河道两侧列植冠幅饱满且耐水湿的水曲柳,补充茶条槭、山杏、暴马丁香等乔木丰富颜色,下层植物结合水系与硬质点缀观花观叶的水陆两生植物,乌拉草、鸢尾、小兔子狼尾草、再力花、马莲、千屈菜等,都是既有观赏性,又能净化水体,营造舒适宁静的科普氛围。

3.4 活动策划

没有人参与的城市空间,很快会被人遗忘,失去它的活力。为充分发挥城市河道景观空间的作用,设计之初就要为未来的城市活动预留好可能场地大小、活动设施等。因此本项目结合民俗风情、历史人文、人群年龄,策划出全年城市活动的方案,并融入到设计中去(见图5)。

4 结语

通过改造,乌拉草沟河沿岸面貌将会焕然一新,但河道改造过程中发现,城市规划需与社会发展同步协调更新,需要交警、水利、消防、市政等等多个城市主管部门通力协作,他们是城市河道不断更新完善的重要保障,只有重视城市规划设计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跟上市民生活需求的变化,才能创造出空间有序、生态自然、景观优美且富于特色的城市河道环境。

图5 全年活动策划图

猜你喜欢
驳岸河道景观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景观别墅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浅析人工湖驳岸类型在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