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云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江苏 苏州 215000)
本文选取消毒供应室的医务人员(共22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提升供应室服务质量及其预防感染中的价值与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220例消毒供应室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10例。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本实验,并取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②近3年内未有工作调动者; 排除标准:①研究期间到医院任职者;②研究期间到其他医院任职者。观察组男50例,女60例;年龄22~51岁,平均(32.54±5.25)岁;工作年限1~32年,平均年限(5.63±0.86)年;对照组男51例,女59例;年龄23~51岁,平均(32.67±5.34)岁;工作年限1~32年,平均年限(5.71±0.91)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对隐患进行评估:消毒供应室内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不一,需要院方加大培训力度,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其操作流程,也需完善奖惩制度。及时考核,确保其技能水平熟练过关,若发现不合格者,需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每隔1月可考核一次。以避免安全隐患。及时检查及回收污染用品(刀片等),注意清洗方法,以防止划伤,还应该进行充分的消毒,将陈旧的设备要及时给予更新;②排除安全隐患:以护士长为主要核心认为,对日常的安全问题做好及时的监督工作,发放科室管理责任书,可按时建立小组,召开讨论会。将科室医务人员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组织汇总,责任细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日常操作流程给予规范,细化操作内容。科室的一切内容都可由每个人独立完成,将没有办法操作的项目给予排除,建立表格,将每天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工作漏项及其工作补充给予记录,将各项内容给予细化,记住相关科室的联系电话,安排人员休息需合理,加强员工之间的合作,使之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提高默契度;③将信息网络给予建立:消毒供应室应该紧密结合科技信息技术,可利用电脑或多媒体设置指示牌,将物品的去向和流程给予控制,将警示和沟通渠道给予建立,使之具有科学性,还需增进各个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可使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组别 例数 安全识别能力(分) 护理专科技能(分) 风险防范意识(分) 服务意识(分)观察组 110 93.25±3.76 94.54±3.13 94.66±4.47 95.22±3.7对照组 110 81.62±2.82 80.09±3.93 81±4.82 82.27±3.78 t 25.952 30.165 21.794 25.678 P<0.001 <0.001 <0.001 <0.001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医院感染率[n(%)]
消毒供应室主要向临床各个科室提供医疗用品、敷料、无菌器材等,同时该科室也负责器具、器械的回收、消毒、发放等,如果供应室消毒不合格、操作不规范等均可引发医院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是医院发生意外事件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医疗模式处于不断地变革中,人们对于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的涵盖面也随之扩大,目前,护理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因此,进一步确保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这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质量。6S可巧妙地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质相结合,是一种较优的消毒供应室监管模式,至今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有助于确保卫生工作的总体质量但该管理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改革。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质量,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降低不良反应率,医师临床满意度显著提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