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旎
作为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主办的行业期刊,《长江航运》的办刊宗旨是解读延伸行业新闻,指导服务行业读者。 自创刊以来,《长江航运》紧扣办刊宗旨,赢取了长江干线乃至长江流域广大读者的青睐与支持。 随着新媒体的渗入,比如自媒体传播的广泛、应用的普遍,读者阅读方式呈现出选择性、差异性、动态性,传统名刊《计算机世界》《读者文摘》等早已悄然无声地淡出读者的视野。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长江航运》也有过“尴尬期”,但被动地迎接新媒体的挑战,不如主动地挑战自我,一方面据己之长,彰显行业特色;另一方面依读者阅读之势,自觉而适时地调整栏目,与广大读者“无缝对接”。正是这样,《长江航运》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仍得传统读者的喜爱,又兼取了新媒体时代读者的刮目相看。
新媒体具有方便、快捷、灵活等传播优点,时刻生产着“信息快餐”,而大众处于快节奏、全竞争的社会环境之中,期待着“信息快餐”的摄入。新媒体与大众很快就发生了供给与消费的关系。但是,新媒体又是一个复杂的样态,在取得大众青睐的同时, 也冲击着行业期刊的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乃至停刊、休刊、终刊已成为行业期刊较为普遍的现象。
在这样的行业期刊形势下,《长江航运》以纸质为载体,与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大接轨, 以往和广大读者的 “亲密”关系受到了新媒体不可避免的干预,其关注度与使用度也有点“今不如昔”。 但是,《长江航运》没有回避现实,更没有抱怨新媒体,而是平心静气地思考自身面临的挑战:
1.传播频率的挑战。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数字化、传播过程交互化、传播行为个性化、传播速度实时化等特点,是纸质行业期刊的传播不可企及的。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传播频率高,“第一速度”“第一时间”和“信息海量”,满足着不同受众的阅读兴趣。 而纸质行业期刊周期长,传播速度慢,与新媒体难以匹敌。
2.传播空间的挑战。 除传播频率高、速度快之外,新媒体突破了空间局限,呈散布型网状,覆盖面很广。 微博、微信、微视等,给受众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可能。而纸质行业期刊内容要是紧扣行业特色,难调众人口味;一旦“勾兑”油盐酱醋,又冲淡了行业特色。这就造成了传播空间的局限。
3.读者分流的挑战。 作为新媒体之一的自媒体,其传播路径、指尖上的阅读模式切合了受众的喜好,而以往阅读纸质行业期刊的读者也被“感染”,改用手机等移动方式阅读。 新媒体颇有人情味,综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优点,传播者与受众的脉动相通,且诱导受众直接参与和互动,使传统读者又分流了一部分。 新媒体信息无奇不有,包罗万象,其多样化与包罗性给受众阅读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 而读者很难“喜新而不厌旧”,纸质行业期刊文本静态偏长,缺少生机活力,被读者边缘化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新媒体并非尽善尽美,其碎片化、快餐式、轻浅性等,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同样,纸质行业期刊并非一无是处,比如《长江航运》就一直坚守着既有的明显优势,这也是新媒体难以比肩的:
1.导向性的坚守。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长江航运》没有随波逐流, 没有一味迎合部分阅读者的需求而刊用奇谈怪论和杂音噪声,以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是远离平庸性、娱乐性和海量性,一直保持着服务性、时代性和引导性,与时代同频共振,把准政治方向,追求刊物品位,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有担当,高格调,使之成为引导读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励前行的舆论阵地。
2.行业性的坚守。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长江航运》没有随性而为,没有蹭热点,争读者,而是始终坚守办刊宗旨,清晰坚守读者定位,着力研究行业文化内涵,积极传播行业文化精髓,鲜明突出长江航运特点,以此张扬刊物的个性。 在新媒体良莠不齐的情形下,仍然保持着从容的办刊定力,做好“黄金水道”大文章,组稿并编发了长江航运“支撑国家战略实施的主通道”“沿江产业布局的主支撑”“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主骨架”“多式联运发展的主枢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基调”等深度报道,不仅赢得行业内专家的赞许,而且赢得行业外读者的好评。
3.原创性的坚守。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长江航运》没有人云亦云,没有盲目跟风,炒新媒体已经发布过的“现饭现菜”,而是把稿件的原创性作为用稿的标准之一。 由于承担着行业宣传的特殊功能,《长江航运》积累了一批骨干作者,遍布长江流域,他们自尊、守洁,与《长江航运》有个约定是原创首发,且稿件有事件脉络、背景分析和深度挖掘,尤其是有观点,有思想,这是新媒体“碎片化”阅读无法比拟的。现在,呈现出一种新的阅读现象,就是部分读者厌倦了信息的五花八门、重叠雷同,已重新面向传统纸质媒体,回归到了“清可读”“静宜思”的境界,寻找文化的光芒,以照耀内心世界。
4.可信度的坚守。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长江航运》没有失信于读者,没有转发更没有宣扬负面、消极和虚假信息,而是以稿件的高品质凝聚读者, 用内容的行业化取信于读者。众所周知,新媒体众声喧哗,但内容上却有同质化倾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更有读者对此持有怀疑态度。 《长江航运》认为,无论是PC 端、移动端,还是报刊端,最该珍惜的终端是读者之心。 向读者负责,与读者相随, 就是行业期刊的应有的姿态。 事件上的独特、新颖,内容上的可靠、严肃,思想上的锐力、深透,文字上的绿化、精准,使每篇稿件既好读,有看点,又耐读,有启示性,这样才能植入读者心底,才能令读者信服,才能诱发读者内心的收藏情结,将纸质行业期刊藏进书房,享受书香与阅读的快乐。
当然,守正并不是因循,扬长也不是墨守,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 行业期刊万万不可戴盆望天, 而应守中有变,与时俱进,开拓前行。
一般来说,中规中矩,不苟“颜”笑,稳中求稳,是行业期刊的短板。 如果自觉创新,坚持创新,行业期刊就会呈现活力与生机,《长江航运》就是一个例证,其主要表现在栏目的拓新上。
1.精心耕耘重点栏目。 栏目是行业期刊的眼睛,也深刻反映着其办刊思路。多年来,《长江航运》一直坚持推出重点栏目“本期策划”。 这一栏目的定位是,关注发展趋势,影响行业明天。 由于多年的承续,初衷不改,可以说这一栏目属传统型的,但栏目既要“定”,更要“变”,在栏目的框架中,每期策划的选题要出新, 也就是立足行业前沿, 阐释国家新政,关注热点话题,扎实做好“前”“新”“热”的内容,推出一批既论述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又包含更多策略性、行业性、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以影响读者。这样,“每期策划”栏目就常设常新,总以亮点示人,一个老栏目就变成了“新”栏目。
2019 年7 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绿色、顺畅、创新、安全、健康发展五个方面二十项任务。 《长江航运》很快作出反应,在“本期策划”栏目中聚集这一新话题,组织长航局、沿江各省市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研究院所专家、高校学者撰稿,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多学科就此展开讨论、解读和阐述,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广开言路,或政策性,或学术性,或实证性,或兼而有之,鞭辟入理,分析透彻,加之以观点新,表述新,文字新为取稿要求,“本期策划”栏目既冒热气,又有新意,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旧瓶装新酒”,又对上读者的新口味,是《长江航运》创新的一种策略。
2.适时调整开辟新栏目。 这是行业期刊创新的一种策略。《长江航运》一经推出新栏目“长航心声”,就赢得读者的厚爱。这一栏目与“高层论坛”互补相映,沉下去,接地气,关注“小人物”,采取“大幅照片+简短文字”的鲜活样态,用特写镜头捕捉生产第一线员工最生动的表情,强调现场感;用口语化的文字讲述生产第一线员工最平凡的心声, 强调真实感。由此,一线员工最本色、最日常、最朴素的愿望就与重大主题报道发生了密切的关联, 读者也从中感受到了真实和朴实的力量。
《长江航运》的事实证明,对于行业期刊而言,主题报道越重大,越要少用全景式、俯视式的表现形式,而多用更为亲和、更加平和的表述方式。 要有情怀,“蹲下去”,从民间寻找“带水珠”和“有涛声”的普通素材,以内视角和人性化的小故事印证大主题,发挥以点带面、见微知著的效应;以生活味和有温度的新栏目吸引读者,起到亲读者、聚人气的作用。